我猜你不认识什么字(你不认识字啊)(1)

上午,朋友上班走不开,来电话让我帮他买包金皖烟。怕我搞不清,买错,报出烟名后,又说了价格——经纬两条线相交,我一下了然于心。通话结尾,他特地嘱咐我,这种牌子的烟抽习惯了,顺口,如果买不到就算了,其它的烟不要买。

我知道自己记性不好,生怕忘了,一路念叨着奔向一家常去的超市。刚进门,身后一个男子步履匆匆超过我,轻车熟路直奔卖烟的柜台,还没到就大声问:“有没有金皖烟。”

女售货员转过脸,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回答:“没有。”

男子闻言止步,转身准备离去。这时,年纪不大却颇有职业历练的女售货员瞥了他一眼,迅速提示道:“有价位差不多的其它烟,行不行?”

男子可能烟瘾正急,走近一看,咧嘴一笑,爽快地多掏了五块钱,买下一包“其他烟”。

站在柜台前,默默看着几乎小跑出去的男子,心中一阵神驰——不是猜他会不会出门就点烟,而是给女售货员点赞:是个称职守,够聪明,善沟通,会做事的好员工。简简单单一句话,双赢地做成了一笔生意,比太平洋彼岸那位响当当、硬邦邦、傲多多的大头领强多了。真想建议他诚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地跟中国安徽合肥蜀山超市的这位售货员大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下:改进改进霸道作风,互谅互谅价值观念,修养修养傲慢性格,通融通融相互关系。别再玩那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至极的只会“优先没落”的“神风突击队”式的零和游戏。

不好意思,顺水推舟一不留神漂得有点远了。拉回正题,继续再说买烟。

点完赞,我明知故问用一句“废话”挑起话头,“金皖烟没有了?”

“是的,脱销几天了。”女售货员低头看向玻璃柜里的空位。

“什么时候能来货?”我包打听似的追问。

她嫣然一笑,摇了摇长发飘飘的“拨浪鼓”,说:“我也不知道。”

走出超市,蹬上自行车,照直上路随后拐弯,来到另外一家超市,同样进门不远就是售烟柜台。

“买烟吗?”站在收款机前兼职收款的女营业员热情地走过来。

一心渴望地报出烟名,可惜,还是一句否定的断货话。

出来,路上两头茫然地看了看,心想,这下麻烦了,朋友第一次托我买东西,竟然办不成,这可怎么交代?

2003年戒烟前,我也曾抽过三十年的烟,深知烟瘾上来没烟抽的滋味——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更不是,心里像有一群蚂蚁,细手细脚拿着细杆在打高尔夫球,一蹭一蹭,一咬一咬,痒得想撞墙。

“不行,事在人为,反正有时间,多跑几家,一定要买到,不能让朋友失望。”边蹬车边遛门牌边在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烟都能卖脱销?难道其他人都跟朋友一样,喜欢抽这种牌子的烟?但愿是烟真的好抽,而不是人好亦好地凑热闹。”

“烟酒专卖”,路边商家四个大字突然跃入眼帘,心中又喜又怨——嗨,这么多年没买烟,竟然把专卖给忘了!向下一看,心中却一沉,门脸也太小了,窄得像卫生间。不管它,还是过去看看,说不定麻雀胜过大骆驼呢。只要有货,蹲坑大又何妨。

进门一声招呼,直报来意。佝偻着腰,正对着手机傻笑的小伙子闻声抬头应道:“有。”

顿时那个心花,怒放得像节日的烟火,直冲九重天。哈,总算放心,可以跟朋友交差了。二话没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交。

美滋滋拿着金闪闪的烟出门,几步路才想起,光顾着高兴了,烟到手还没看呢。

“啊?这哪是‘皖烟’?分明是‘黄山’!”我不禁止步愣在那里,难以置信地想,“啥意思,这么明显的两个大字,他竟然拿错?还好没走远,赶紧回去找他。”

举着烟,回身快步又进店,把烟往柜台上一放,理直气壮地说:“小伙子,你是不是拿错了,这哪是金皖啊,是黄山!”

小伙子抬起头,一脸讶异地看着我,放下手机,慢悠悠来了一句翘尾音的话,“你不认识字啊?”

“什么……”虽然感觉到他话中带刺,但他天鹅湖般平静的脸色告诉我,一定不是他而是我哪里出问题了。我一时无言以对,两眼僵直地看着他。

“这就是金皖啊。”小伙子也许看出了端倪,嘴角一翘,想笑,却又忍住。他拿起烟看了看,掉了个方向,一侧对着我,指点着说,“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这就是金皖烟。”

随着他加重说的最后三个字,我看到烟盒的侧面,赫然印着三个中空的黑体字:金皖烟。噢,原来地雷的秘密在这里,看来只能怪自己,不但孤陋寡闻,还粗心性急。

自己闹出的误会,还能再说什么?不能怪别人说话不软不硬,就是再难听,也只能正能量地理解,是别人真心惊奇——老人家空有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原来不认识字啊!

我喷笑着,赶紧点头解释说,“识字,识字,我真的识字。虽然不多,这几个字还认识。”随即又歉意地补充,“对不起了,小伙子,是我没注意。我十几年不抽烟了,也没买过,不知道现在烟的情况。而且,我印象中的金皖烟,是那种金色外壳的皖烟,烟名好像就叫皖烟。”

“那是哪年的事了,早改了。”他这么一说,恍然间,仿佛自己五分钟前刚从烂柯山出来。

路上,脑海里录像带般一遍遍回放小伙子满脸吃惊的样子,配着那句冲口而出、言犹在耳的话“你不认识字啊”,忍不住一遍遍地笑喷。

是啊,我以为的和他认知的对象不在一个时空,因此,难免会导致认识上的错位,形成一个相互错拍后脑勺“你拿错烟”“你不认识字”的笑料。

见到朋友,笑着跟他叙述了买烟时遇到“你不认识字啊”的过程,他却皱着眉替我打抱不平起来,“他说话有点太不尊重人了。”

其实,我倒没这种感觉,一点都没有。单纯还是喜欢回味那夸张、搞笑的一瞬间。回想一遍笑一遍。今天是第三天了,想起来,还是一个N遍叠加的象声字: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