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电视剧《突如其来的假期》宣布定档,7月16日晚间上线B站,正式和观众见面。这部剧作被认为是B站方面的首播电视剧作品(不准确,B站目前也开始参与出品影视剧内容,这一部,只是率先开播了)。《突如其来的假期》由阚清子、陈若轩和倪虹洁等演员主演,观众期待值较高。
截至目前,这部电视剧已经放出首款预告片和剧情梗概。在剧情梗概当中,对这部电视剧的细线故事,没有明确说明,算是只给了一个大概面貌:
榴莲(阚清子饰演)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单身女性,母亲的意外去世打破了她原本自得其乐的生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榴莲不知如何应对,索性给自己放了个短暂的假期。表面上她用幽默不屑的态度调侃生活,却在内心深处的回忆中寻求跟母亲和自己的和解。
结合已经放出的预告片内容来看,这部《突如其来的假期》真正的主线,其实是三十加女性和自己母亲的一种生存观念上的和解。这类主题的影视剧内容,已经不少。尤其是很多女性编剧们创作的文艺属性明确的电影内容,容易出现母女争斗,甚至于出现对于“母亲”的辛辣讽刺。可以说,女性对于母亲,都是要经历这么一个从看不上,到和解的过程的。
儿子和父亲的关系,则对抗的时间来的更早。儿子们在青春期开始,便已经剧烈对抗父亲。而父亲们,也乐于见到这种对抗。因为这种对抗关系的出现,意味着儿子的成长,是他们可以独当一面的重要表现。所以,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父子对抗的内容,略微平淡。比如,电影《红色康拜因》,讲的是父子二人一起开着收割机割麦子赚钱的事儿,就是一种对抗与和解。
母女对抗关系的到来,应该是青春期之后。甚至于在女儿三十加前后。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时间节点。我们的很多女性编剧,开启自己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开启对于母亲的独立意识,也是在三十加前后。而这个时间节点上,女性编剧们的创作力,正是最旺盛的时候。三十加的男性,已经面对更多的生活疾苦,而早已和自己的父亲和解了。
没有和母亲建立过对抗关系的女性,是缺少成熟意识的。恰好,影视剧的编剧们,是最会具备这种意识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母亲对抗色彩的影视剧内容,甚至于不乏很多优质的影视剧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女性编剧独立意识崛起之后的“神作”,是带着强有力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这部《突如其来的假日》,也符合这个路径。
该剧由王佳曦和陈凌两位女编剧合作完成。这两位青年编剧,显然可以在作品当中灌注更多的自身对于生活和对于“母亲”的思考,甚至于可以灌注很多经过艺术加工的个人故事内容。因为有“真情实感”,所以这部电视剧肯定不会差,即使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对于剧作的投资方而言,看重的,应该是这部电视剧提供的三十加女性看法,尤其是极具青年价值观上的看法。青年价值观,三十加女性看法等等,当然更容易赢得特定观众的情感认可。但是,青年价值观、女性三十加看法等等,非常容易沦入一种虚空的口号状态。不少打着这种旗帜的电视剧作品,最终都成了虚假焦虑的贩卖机器,缺少真正深度的思考,尤其是反向思考。
什么是反向思考呢?就是对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价值共识的一种反思。比如,在《突如其来的假期》当中,提到了女性三十加还不结婚的问题,则让傅首尔等奇葩说演员上来喊了几句口号。这些口号,看似给力,实则绵软无力,沦为自嗨。对于剧作而言,如何进入一种反思状态,如何更多地去否定已经看似达成共识的青年看法,才是真正见剧作深度的地方。
《突如其来的假期》最终的定位是母女的和解,是女儿试着逐渐理解已经去世的母亲。这条线,非常重要。这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原则。“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已经是两码事。后者,已经不是简单地站在“否定”的起点上了。经过“否定之否定”审视的母女关系,能够实现更为高级的哲学追求。希望这部阚清子主演的电视剧,能够实现这种境界,而不是空喊青年女性们喜欢的虚假口号。(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