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Amelie注目深圳”,将文艺进行到底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1)

“当代中国剧坛奇迹”

“永远的爱情圣经”

“先锋戏剧领军之作”

《恋爱的犀牛》

养犀牛的饲养员青年——马路;

柠檬味的办公室文员——明明;

还有惠晨广告公司的职员牙刷,还有黑子,经纪人,红红,莉莉.....

故事,就在他们之间发生了。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2)

“爱ta,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情。”

“爱始终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

——廖一梅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3)

马路就像是人群中的异类。

永远不会因为周围人的言语而有丝毫的改变,写诗也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好,学习更多的技能也好,他有他自己的节奏。

这样的马路爱上了明明,无论接受了多大的打击都不愿意放弃,朋友们都说他“死心眼”。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4)

明明的内心,永远捉摸不透。

你可以说她残忍、说她无情,因为她对马路的好始终是来自于对另外一个人的深情与不舍。可仔细想想,她和马路不就是一类人吗?

爱一个人而不得,就算无数次想要放弃了,可一想到爱情就在那里,永远在身体里留下印记。算了,还是要继续爱下去!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5)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一切。这种执拗疯狂打通了时间的壁垒,从1999年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当柠檬味的明明已经成为了一种爱情意象,当台下百人观众异口同声地说出“爱他,是我做过最好的事”,当心灵敏感的人们因此坚强开始相信奇迹……《恋爱的犀牛》真正展现了其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6)

“上天会厚待那些

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

“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至于爱情的结局,不是这个戏里所关心的。”

——廖一梅

《恋爱的犀牛》自1999年首演至今20年,共上演9个版本,2500多场,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演出地域最广,票房长盛不衰的剧坛奇迹。它曾走访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剧本现已有众多外文译本,它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巡演次数最多、最令世界瞩目、并革新世界对中国戏剧认识的抗鼎之作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7)

这部集合着痛苦、坚持和孤独的话剧,从舞美表演到叙述风格都让人耳目一新,它充斥排山倒海,残酷犀利又优美无比的诗歌一般的台词,给所有观众都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二十多年来,无数人却不仅仅被其中的爱情打动。正如故事里的人物坚持着爱情里的执拗、倔犟、较量与自说自话,我们希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坚持到底、生生不息......

《恋爱的犀牛》以绝不顺从命运的勇敢者姿态,探索着爱和生命的本质,并将这种能量和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8)

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

超人气宝藏剧团“空花组”!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9)

“空花组”是当代优秀青年剧团、人气爆棚的宝藏剧团,由张弌铖、李智浩、杨佐夫、张功长、刘爽、吕京、罗欢、郭炳琨、张亚茜、陈育新十位演员组成。

成军十三年,“空花组”在舞台上的独特气质已经铭刻在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他们是孟京辉创作风格的集大成者:能唱能跳、收放自如、天生会演,极具爆发力!他们用表演表达社会批判,用戏剧诠释当代美学。他们连续站在国际戏剧舞台上数十年,创作及主演了12部经典戏剧,每年演出场次高达300多场!

这个四月,宝藏“空花组”将携拿手好戏《恋爱的犀牛》来到深圳,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即将两周连演!让我们与“图拉”相约剧场,不见不散!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10)

将美好的事情坚持到底

犀牛一直在奔跑……

握紧命运的红绳

让我们一起 坠入爱河——

「 演 出 信 息 」

《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11)

演出时间

4月6-8日、14-16日 20:00

4月8-9日、15-16日 14:30

演出地点

福田文体中心·戏剧主题馆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票

主创名单

编剧:廖一梅 导演:孟京辉

作曲:张广天

舞美设计:张武

灯光设计:王琦

演员

张弌铖、刘爽、杨佐夫

吕京、陈育新、李智浩

郭炳琨、罗欢、张亚茜、张功长

///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12)

本期主编

恋爱的犀牛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恋爱的犀牛四月来深)(13)

尹维颖,“Amelie注目深圳”创始人、主编,资深媒体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先后在《南方都市报》、《晶报》担任记者、编辑、部门主任等。著有访谈录《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随笔集《生活在深圳》(我的第二本书《生活在深圳》出版了(内含福利)),热爱写作与旅行,希望活成最好的自己。

邮箱:9199537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