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宠幸宦官十常侍,致使十常侍乱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百官们对十常侍亦是十分痛恨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朝廷处在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及以“十常侍”为代表的相互斗争之中何进听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内借元舅之资,外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官渡之战袁绍怎样可以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官渡之战袁绍怎样可以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官渡之战袁绍怎样可以赢

东汉灵帝,宠幸宦官十常侍,致使十常侍乱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百官们对十常侍亦是十分痛恨。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朝廷处在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及以“十常侍”为代表的相互斗争之中。何进听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内借元舅之资,外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

为能够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于中平六年(公元189),何进不听陈琳和曹操劝谏,再次采纳袁绍建议,阴结军阀董卓,联合袁绍谋诛宦竖。事情未成,竟为中常侍张让等人杀害。此后,京城与皇帝陷入西北军阀董卓之手。董卓这一伙人,时人常用以下的词来形容,那就是“狼狗”,董卓是“狼”、吕布是“虎”,董卓的手下是“野狗”,这一伙人在京城,那是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董卓本人把持了朝政,更换了帝国的象征“皇帝”,把先帝留下来的妃子据为己有。董卓一伙人的倒行逆施,使得各州诸侯有了起兵反抗(割据一方)的借口。

董卓 字仲颖

袁绍争锋

袁绍此时也带头反抗董卓,但袁绍当董卓面反抗的不是董卓及其团伙的暴行,而是董卓准备换皇帝这一事件。据《后汉书》记载:因为在何进诛杀宦官,宦官们携着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至北邙山后为董卓所寻得,在接少帝和陈留王回京过程中,少帝一路哭哭啼啼,而陈留王神色自若,在回答问题时举重若轻。于是,董卓就动了要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的想法。因为袁家“四世三公”的特殊身份,董卓就去找袁绍谈这件事,希望袁绍能“识时务”,带头支持董卓的决定。

董卓说:作为天下的君主,应该是有才德有见识的,现在每每想到灵帝的所作所为,无不令人愤恨且痛心疾首。视之当下,董侯(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貌似符合贤明这一标准,应当立为皇帝;

袁绍说:“当今皇上正年轻,并没有什么错处传扬于天下,假使太师您不顾礼法,任意废掉嫡嗣而立庶子为皇帝,恐怕大家会觉得不大妥当。”

董卓手按佩剑怒斥袁绍,说:“臭小子,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敢这么说话!天下的事情,难道不由我董太师说了算吗?我想这么做,难道还有人敢不服从吗!”

袁绍奸滑地回答道:“太师,这是国家大事,请到外边同太傅一块商议。”

董卓又补一句说:“刘氏的后嗣不足以留着。”

袁绍勃然大怒道:“天下强横的,难道只有你董太师吗!”

于是把腰上的佩刀一横,刀刃对外,目视四方而径自出门而去。而后,他将符节悬挂在上束门上,逃奔往冀州而去。

与董卓争锋时的袁绍 剧照

袁绍逃往冀州的时候,董卓原本想要捉拿袁绍但当时的侍中(皇帝身边的顾问)周秘、城门校尉伍琼等人暗中为袁绍说情,劝解董卓说:关于废立皇帝之事,非一般人可参与。袁绍年龄尚浅,不懂大局、不识大体,顶撞了太师你,自然就会害怕而出逃,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着急着悬赏捉拿他,恐会引起变故。而袁氏家族四世三公,世受汉恩,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我们逼急了袁绍,一旦他去收罗豪杰以聚徒众,则英雄们因之而起,恐怕太行山以东的地段就麻烦了。不如这个时候选择赦免袁绍,给他做个郡守什么的,袁绍这样的小年轻,见到免去罪责一高兴,必定不会发生祸害。

董卓觉得有道理,就派人去授予袁绍做渤海太守,封为郧乡侯,在名义上袁绍还兼着司隶校尉。

一身戎装时的袁绍 剧照

而袁绍并没有到渤海郡去赴任,而是留在冀州,这就让当时的冀州牧韩馥非常紧张。韩馥是个没有什么主张的家伙,他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别人来抢他的底盘,袁绍在冀州让韩馥怕得要死,就派兵去监视袁绍,直到韩馥也一起参加了袁绍组建的关东联军后,袁绍才得以真正脱身。

然而,正如“莫非定律”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韩馥害怕袁绍来抢他的地盘,还做了不少动作,但到最后,他的地盘最终还是落入袁绍手中。这个事情也牵扯另一个人——公孙瓒。

公孙瓒“弄巧成拙”

当时冀州北面的幽州州牧叫做刘虞,是汉室宗亲,为官仁厚,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然而是才略平平。刘虞手下有位军官名为公孙瓒的,性格桀骜、机智善辩,性格与刘虞截然不同。且公孙瓒本人作战勇猛,手下士兵在与北方的匈奴部队交战中表现英勇,战斗力颇强,因而也有了一点野心。自然地就和刘虞不和起来了。

公孙瓒 字伯珪 剧照

董卓最终还是废了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即献帝),并把持朝政,袁绍此时又想到一个“歪点子”,根据《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袁绍说:皇帝现在年纪尚小,又被董卓所控制,与我们相隔遥远,是死是活亦不知情。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刘虞是皇室宗亲,又是宗室长者,理应立他为新皇帝。

因此,袁绍联合冀州牧韩馥,力劝刘虞为皇帝,准备建立一个按现在的说法叫”流亡政府“的机构,将来复兴汉室,袁绍就是“中兴之臣”,荣誉远超“四世三公”的称谓。而以刘虞的性格,当然是不能、也不敢接受这样的建议。

刘虞很清楚如果答应了袁绍的提议,那么他就变成天下人所共讨之的对向,也是被袁绍利用的对象,于是当下就对袁绍派去的使节痛斥袁绍等人不思“居心王室”而“反造逆谋”: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刘虞不留余地地拒绝了袁绍的提议。在拒绝袁绍提议的同时,又派人到长安去朝见皇帝。正好这个时候,受董卓所困扰的小皇帝想要东归洛阳,看到刘虞派来的使者,大喜过望,因为刘虞的儿子刘和此时就在皇帝身边当差。于是,献帝就让刘和带着密诏,远离函谷关大道,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他的父亲刘虞带兵来迎接献帝东归。

刘虞 字伯安

而袁术正好驻军在刘和经过的南阳地界(南阳的太守在此之前为孙坚所杀),知道了刘和的行径与目的之后,就别有用心地把刘和扣押下来了,并让刘和写信请刘虞派遣军队到南阳,和袁术的兵一起去迎接献帝。袁术的这个时候的野心已经大了起来,他当然不会真的去迎接献帝了。而刘虞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他认为如果这个时候派兵去迎接献帝东归洛阳,声誉和名望会大大地得到提升,何乐而不为,于是,刘虞就派遣了几千人马到南阳去,准备让刘和统领去迎接献帝。

刘虞在派兵之前,公孙瓒是看出袁术有诈的,就坚决制止刘虞发兵。刘虞本身就不信任公孙瓒,这件事更不会去听从公孙瓒的劝阻。公孙瓒见劝阻不成,反而偷偷派人去劝袁术扣留住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与袁术本来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得到公孙瓒的“内应”之后,袁术果真就这么干了。被扣押的刘和抓住机会只身逃了出来,却又被袁术的哥哥袁绍扣留住了,可怜的刘和,逃不出袁氏兄弟的手掌。

袁术 字公路 剧照

公孙瓒串通袁术,把刘和扣留下来,又夺去了刘虞派去的兵马,即阻止了刘虞迎驾献帝,又得到和袁术联合的机会,野心也同样膨胀了起来。同年,冀州牧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结果失利。袁绍在冀州本就受到韩馥监视,心里着实不舒服,就与叛将麴义结交。同时,袁绍的谋士逢纪提出建议:

“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后汉书·列传·袁绍刘表列传》

即:“成就一番事业,要站住脚跟,需要先占领一个州才行。当今的冀州强大充实,但其主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陈述祸福利弊之事。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替换他的位置。”

袁绍随即给公孙瓒写信,公孙瓒迅速率军而来,打的是“讨伐董卓”的旗号,意在暗中偷袭韩馥,夺取韩馥的地盘。公孙瓒的想象是非常美好的,他知道袁绍与袁术兄弟两不合,袁绍写信请他领兵南下占领冀州,如果他能够拿下韩馥的地盘,袁绍打过来的时候,可以联合袁术再一起打袁绍。且袁绍的官职是渤海太守,出师无名。公孙瓒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响,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袁绍此时正好因董卓西迁,还军河北,在公孙瓒发兵之后,马上派他的外甥高干与荀谌等前去劝韩馥。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荀谌说:“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真的很替将军着急啊)”

韩馥非常害怕,就问该如何是好?

荀谌又问:“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将军与袁绍相比,何如?)

韩馥回答:“不如也。”

荀谌又问:“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

韩馥回答:“不如也。”

荀谌又问:“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

韩馥回答:“不如也。"

荀谌最后说:“勃海虽名义上说是一个郡,其实与州无异。现在将军您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却长期位于袁绍之上,而袁绍乃一时豪杰,必定不肯久居将军您之下。而且公孙瓒带领燕、代的士兵,其兵锋不可抵挡。冀州是天下重镇,如果袁绍与公孙瓒的两支军队合力进攻,会师城下,冀州就玩完啦。因为袁绍是将军的故旧,并且又是同盟。依我之见,眼下最好的办法是,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统领,袁绍必然会对您厚待之,而公孙瓒也就不可能再同您相争了。如此,将军您既有让贤的美名,自身安全有如泰山之稳,希望将军不要有疑虑。

荀谌的这三问与最后的总结,说得韩馥是无言以对、如雷贯耳、醍醐灌顶。且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就同意荀谌的计策。即使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等人对其劝阻,亦无效果。最终,韩馥让出了冀州。当然,袁绍最终并没有厚待韩馥,韩馥的结局也是极为悲惨的。

荀湛 字友若 剧照

而老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与袁绍年轻时广交贤士,以及袁绍反抗董卓的行径,使得天下归心与他的人颇多,况且袁绍还得到韩馥的地盘与军队、谋士等。袁绍的才能,比之韩馥,那是要高出很多倍的。公孙瓒打韩馥还很费劲,要击败袁绍那就不太现实了。因而,对于公孙瓒而言,想要占领韩馥的地盘,地盘没占成,反而是赶走了无用的邻居韩馥,迎来强大的袁绍。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实不由得人打如意算盘。当然,公孙瓒的最终结局是死于袁绍刀下,首级被袁绍送到了曹操所在的许都。

结语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五回所创作的一首曲子《聪明累》,其意与公孙瓒何其相似来耳: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