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纸源村,有一处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手工造纸遗存,这就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这里漫山遍野的竹子,催生了古法造纸工艺,早在唐宋时期,这里所造的“蠲纸”便成为贡品,泽雅镇也因此被誉为“千年纸山”近日,瓯海区博物馆组织的纸山专题研学游“瓯地文博之夜”走进纸源村,在乡村博物馆——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里开展了一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实践教育活动在专题展示馆和造纸体验区里,参加活动的孩子亲身体验了手工造纸从斫竹、做料到捣刷、晒纸、捆纸的17道工序,收获满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温州瓯海农耕文化公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温州瓯海农耕文化公园(浙江温州瓯海区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

温州瓯海农耕文化公园

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纸源村,有一处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手工造纸遗存,这就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这里漫山遍野的竹子,催生了古法造纸工艺,早在唐宋时期,这里所造的“蠲纸”便成为贡品,泽雅镇也因此被誉为“千年纸山”。近日,瓯海区博物馆组织的纸山专题研学游“瓯地文博之夜”走进纸源村,在乡村博物馆——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里开展了一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实践教育活动。在专题展示馆和造纸体验区里,参加活动的孩子亲身体验了手工造纸从斫竹、做料到捣刷、晒纸、捆纸的17道工序,收获满满。

博物馆不仅是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近年来,瓯海区围绕田园乡情、百工百艺、瓯越名人、红色浙南等文化主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博阵地建设,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拔地而起,将散落在乡土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展示,并激发其勃勃生机。

建设散发乡土气息的文化标识

纸源村生态景观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具有“中国造纸活化石”美誉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依托四连碓造纸作坊群,利用村里的文物资源,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中国造纸材料的演变、造纸术的传播、温州造纸、泽雅传统造纸等相关内容。专题馆还建有室外造纸体验园区,让观众亲身体验从纸浆生产到抄造纸张的全部过程,多方位展示了古老的纸山文化。截至目前,该馆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成为游客到纸源村的热门“打卡”地。

“温州古法造纸,在瓯海的纸源村、林岸村、横垟村等地得到比较较完整的传承。这些年,慕名前来寻访古法造纸技艺的公众越来越多。”瓯海区博物馆馆长施素娇介绍,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是泽雅镇打造“研学纸山未来乡村”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瓯海区传统造纸文化的重要窗口。

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是瓯海打造乡村博物馆体系,激活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在瓯海,已有7座乡村博物馆矗立于广袤乡间。例如利用省级文保单位陈傅良祠建成的陈傅良与永嘉学派纪念馆,该馆精准把握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思想源头,全面呈现了永嘉学派的“事功”等思想主张。依托市级文保单位中共浙南一大旧址——灵佑殿建成浙南一大纪念馆,展示了浙南共产党谱写的壮丽篇章,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路线以及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乡村博物馆类型多元、主题鲜明、布局合理,是瓯海博物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

多措并举,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

乡村博物馆是展示乡土文化、活跃民间交流、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在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目标。今年浙江省政府将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也紧跟步伐,将乡村博物馆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到2023年争取建成全市各类博物馆100家,2025年建成200家以上。

在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方式方面,瓯海区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为目的,出台了《温州市瓯海区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与《温州市瓯海区民办博物馆考核实施细则》,实现民办博物馆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的规范管理和灵活运用。同时对经过认定的乡村博物馆统一纳入体系管理,并对建成且实现对外开放的展馆,在开放时间、交流活动、等级认定等方面给予补助。

各项机制的出台制定,极大激励了社会各界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热情。文旅部门、乡镇政府、社会热心人士等依托乡村历史文化脉络与特色资源,提炼当地精神文脉,建成了多家乡村博物馆。各乡村博物馆推出老物件展陈、新创意体验等,成为展示瓯越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让民众感受乡愁记忆,让游客沉浸其中。

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的涌入,也为乡村场馆建设注入灵活且充盈的能量。如“藏灯阁”灯文化博物馆等完全由个人出资建设运营,龙溪美术馆等由政府筛选运营方,再由社会力量独立运营,都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博物馆的类型、主题。

实现美丽乡村的文化升级

乡村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瓯海文博场馆开放的空间,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文化注入乡村,助力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的文化升级。

位于茶山街道大罗山脚的“主题音乐小村”山根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根村的原始肌理和老建筑的历史原貌。新建成的山根民艺馆展示了竹丝灯制作、锡器制作、瓯窑烧制等非遗技艺,成为非遗传承人与游客沟通的桥梁。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也使文旅融合发展在乡村找到了载体。在泽雅镇源口村,乡村博物馆的落地,使曾经的“脏乱闲置地”得到改善提升,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龙溪艺术美术馆、金临轩美术馆等成为向公众展示泽雅山水、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些乡村博物馆变得生机勃勃,文化资源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对瓯海文博事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契机。”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孙小丹表示,瓯海将以此为契机,深挖历史文脉,加强城市历史研究,在地域文化提炼、文物活化利用、乡村文化展示等方面作更深入的探索,在更广大范围打响文化瓯海品牌。(李佳霖)

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