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本是乐观之人,忧愁很少,然而在学术研究上却一直被忧患意识压迫着,尤其是近五年的宏观学术三大学科的研究中,忧患意识与日俱增,沉痛与深刻程度前所未有因之,这就形成了宏观学术区别于西式学术的第三大特征较之主流学术界,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盲目乐观情绪,评功摆好的论著与话语充斥,学术大师、权威满天飞,偶有忧虑,不过是局部的小伤感罢了例如文学界几十年忧虑的是文论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哲学界叹息只能阐释经典而不能在理论上创新,于是整体上形势大好可笔者的宏观学术研究却发现问题严峻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于是对人文学界充满了绝望的悲痛其共同要害,在于各学科对中国学术的研究都不符合客观事实笔者的三部宏观学科书稿,对此都有大量论证与说明简言之,凡涉法文学作品一概都读不懂,中国美学思想和道德思想的大宝库都不能入门,中国道德思想超级大国形象都不能认知百余年的现当代人文学术研究一直到今天如此不景气,学界竟感觉良好,笔者怎么能不忧心如焚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适当的忧患意识有助于自身进步 极其沉痛而深刻的忧患意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适当的忧患意识有助于自身进步 极其沉痛而深刻的忧患意识

适当的忧患意识有助于自身进步 极其沉痛而深刻的忧患意识

笔者本是乐观之人,忧愁很少,然而在学术研究上却一直被忧患意识压迫着,尤其是近五年的宏观学术三大学科的研究中,忧患意识与日俱增,沉痛与深刻程度前所未有。因之,这就形成了宏观学术区别于西式学术的第三大特征。较之主流学术界,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盲目乐观情绪,评功摆好的论著与话语充斥,学术大师、权威满天飞,偶有忧虑,不过是局部的小伤感罢了。例如文学界几十年忧虑的是文论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哲学界叹息只能阐释经典而不能在理论上创新,于是整体上形势大好。可笔者的宏观学术研究却发现问题严峻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于是对人文学界充满了绝望的悲痛。其共同要害,在于各学科对中国学术的研究都不符合客观事实。笔者的三部宏观学科书稿,对此都有大量论证与说明。简言之,凡涉法文学作品一概都读不懂,中国美学思想和道德思想的大宝库都不能入门,中国道德思想超级大国形象都不能认知。百余年的现当代人文学术研究一直到今天如此不景气,学界竟感觉良好,笔者怎么能不忧心如焚呢?

这里不妨以哲学研究为例,看看颓败情况的严重性。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军,无疑是哲学权威。他的专著《哲学是什么》开门见山的一段话,就是为笔者无穷的忧患意识提供的又一力证。有必要抄录如下: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广阔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对之有不同的看法。更有甚者,有些看法似乎是截然相反、相互冲突的。因此企图给"哲学是什么″这样的宏阔问题一个人所公认的确切答案或明确定义是很不明智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①胡教授如是说,意在强调哲学的深奥与言说的难度无以复加。而笔者由此窥见的却是西式哲学研究的全盘失败的悲剧。

大家都知道,西方哲学诞生于古希腊,至今两千五百多年,形成了完整的哲学发展史。从理论上讲,应当形成许多共识,有令人信服的权威著作,才合乎事理与学理。否则,哲学作为追求真理的大学问,岂不是大谎话吗?论者不顾回答这样显而易见的基本问题而乐于大讲如何面对他提出的难题,终于又做出了学问,完成了一本走俏的专著。用笔者的习惯说法来讲,不过还是文字游戏罢了。

读罢胡教授的大作,我不免拿出冯友兰先生的宏篇巨制《中国哲学史新编》,两相对照,笔者的忧患意识不禁又一次大幅度攀升。这老一辈哲学大权威的中国哲学论著,同新一代哲学权威的哲学论著,竟然找不到什么共同点。有人会说,一个是哲学理论,一个是中国哲学史,理所当然不能混为一谈。其实不然。中国自古只有哲学思想,根本没有哲学,连哲学二字都不曾出现过,哪来什么哲学史呢?用笔者批评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的原话讲,冯先生的大作也是无中生有的自说自话。这就是冯胡两位哲学权威的大作沒有共同点的致命原因,即研究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到如今中国学界仍不明白哲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

冯先生早早就提出了"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他用一句话回答道:"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②。于是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都成了哲学家,所有文化著作都成了哲学论著。依冯著的逻辑,中国应当是哲学超级大国。然而,宏观学术发现并证实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道德思想超级大国。这种精神现象,没有进入冯先生的"反思″之中,只是偶然涉及忠、孝之类,并未有什么糸统论述。还有中国美学思想,在冯先生大作中也无应有的地位。这样有太多太大的精神反思的著作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哲学研究不景气的实例,再一次让宏观学术的沉痛而深刻的忧患意识大为彰显。笔者不揣浅陋而企图建构宏观哲学理论的动机,很大程度取决于上述事实的刺激与诱惑。学术上也有死于安乐而生于忧患的情况。

注释

①胡军《哲学是什么》,第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