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古文观止》的战国策选文《乐毅报燕王书》,读得很慢,边读边想。不过,最近对“以”字变得很敏感,看见了就不自觉地停下来细细琢磨和体会。

原文是: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句子挺简单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齐军被乐毅率军打得屁滚尿流,丢了大半个齐国,齐闵王也败逃到莒国,只有他一个人得以幸免于难。

但细想上句中的“以”字,我就不免头大。

之前,我认为“仅以身免”的“以”字是动词“使”,译为“仅仅使自己逃脱。”

这次重读,我对这个“以”字想了很久,到底此处该作何解呢?逐一查词典,倒让我发现了一些挺有意思的情况:难道文言文真的就只能观其大要吧?要不然,何以那些语法学家的看法也挺多分歧呢?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P243,在“仅”字项下有例句“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其译文是“齐王败退而逃亡到莒国,仅能以单身幸免于难。”

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P189,在“仅”字项下有例句“刘备奔走,仅以身免”,其译文是“刘备逃跑,不过是把自身解脱出来。”

王政白《古汉语虚词词典》P150,在“仅”字项下有例句“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其后半句的译文是“仅仅自己脱免。”

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P248,在“仅”字项下有例句“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其译文是“齐王逃跑到莒国,仅仅自己逃脱。”

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P203,在“仅”字项下有例句“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其译文是“齐王逃到莒城,只保住了自己一条命。”

尹君《文言虚词通释》P238,在“仅”字项下有例句“清军大败,胜保仅以身免”,其译文是“清朝军队被打得大败,胜保仅仅一个人跑掉。”

何乐士把“以”仍照录为“以”;韩峥嵘把“以”字译为“把”;段德森把“仅以”译为“只”;王政白、陕西师大和尹君都把“仅以”译为“仅仅”。

查过很多字典后,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仅”字作副词,可译为“仅仅”、“只”“不过”

那后面的“以”字,上述虚词词典,到底哪个说得对呢?

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P31注:“以”犹“惟”也。

查尹君《文言虚词通释》P592注:以,副词,只,只是,仅仅。后面有“按”曰:“以”和“唯”古音同属“喻”母,“以”属“之”韵,“唯”属“微”韵;读音相近,所以意义相通。

结合王政白、尹君、陕西师大三家词典均译“仅以”为“仅仅”,我们可以推断:“仅”和“以”应该是同义连文,都可以译为“仅仅”,但只译一个即可。如果一定要作区别,完全可以译作“仅仅只”。

那么这句“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可译为“齐闵王败逃到莒国,仅仅只自己逃脱。”

心下自忖:这样琢磨文言,用处似乎不大。但可能正因为这样的琢磨,会使自己对“以”字的“惟”义项,留下刻骨的印象。现在这样读,仅仅是为了实现读古文的工具性目标。今后,有了这些工具,就可以去追求读古文的思想性目标。

以上。

古文观止最短的一篇古文及译文 古文观止中仅以身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