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年轻的李玉宝在抗联七军二师二团一连当班长。这年冬天,刚落头场雪,大批日伪军便进山"讨伐"抗联。日本鬼子为了隔绝我抗联部队与群众的联系,将老百姓都驱赶到了“大猪圈”(集团部落)里,抗联队伍在山里没有了落脚之地,吃的用的就更加困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抗联七军军部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在山里和敌人周旋。二团的一连和二连共80多名战士,跟随师部行动。当年11月份,由王汝起师长带领大家到了抚远的蒿通一带,截获了敌人一些粮食,在山里又待了十多天。后来,敌人发现了我部的行踪,抗联部队立即连夜赶到别拉洪河的北大林子,甩掉了敌人。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1)

王汝起烈士画像,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在这里,部队借助群众提供的情报,又截获日本鬼子开拓团的六头牛。接着奔向富锦、同江交界的大石位子,准备寻找有利地形迎击追赶的敌人。没有料到,半路上鬼子讨伐队追了上来。


王汝起师长当机立断,把敌人引进一个高岗树林子里。那里有去年春季我抗联部队挖的工事,借助这个有利的地形,我部把200多名日本鬼子打得死伤过半,小鬼子被揍疼了,也抱熊了,更不敢轻易进攻了。等到天黑,我部趁机继续向大石位子山进发。


但因夜色漆黑,队伍走错了路,当走到小石砬子时,一下和一伙伪军相遇。我部仓促迎战,所处地形又不利,结果一下牺牲了30多名战士。队伍不能继续行军,只好撤到一片孤独林子里。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2)

暴马顶子位置


刚刚停下来,天又下起了大雪,一下就是两天两夜。战士们衣单鞋破,很多人的脚冻伤了,有些重伤员得不到治疗,再加冻饿,相继死去。李玉宝和一位姓王的战士脚冻得最厉害,脚趾头都黑了,那位姓王的同志左肋还挂了彩。王汝起师长见这两位战士不能继续跟随部队战斗,决定派人把他俩护送到饶河境内的暴马顶子密营去。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3)

抗联密营,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李玉宝实在不愿意离开部队,想继续留下来参加战斗。王师长对其开导说:"你现在这个样,随部队行军、打仗都很不方便,还是先到密营好好养伤,伤好了,再回部队打仗。"为了避免给队伍造成累赘,李玉宝只好服从了师长的决定。王师长把仅有的7斤炒豆子给了李玉宝他们,还交给他们一封信,并一再嘱咐在途中要特别小心,避开搜山的敌人。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4)

王汝起烈士纪念碑,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护送两位伤员去密营的有两个人,一个姓蔡,三十多岁,麻脸、细高条儿,另一位是二师师部的交通员,名叫郑三锁,他二十三岁,人长得很结实。他俩各带了一支三八式长枪,郑三锁还随身带了一支镜面匣子。因刚刚下过大雪,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凛冽的西北风掀起阵阵雪雾,实在是难走极了。


蔡麻子和小郑轮流背着那位姓王的战士,李玉宝柱着棍子,吃力地跟在他们的后面。为了躲避敌人,白天他们不敢行动,躲在灌木丛中,到了夜里再摸黑赶路。两天后,那位姓王的同志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了。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找了一棵空树筒子,用雪掩埋了他的尸体。


李玉宝见这位重伤员中途牺牲了,就产生了重返部队的想法。他把这个打算告诉护送的俩人,李玉宝对他俩说:"我的伤不重,能够坚持战斗。"可是小郑坚持不同意,他说:"送你去密营是师长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而且还有机要信件送军部,不能中途返回。"当天晚上,他们又在林中跋涉了一夜。第二天天亮时,发生了件意外的事情,蔡麻子突然不见了。"会是掉队了吗?"李玉宝疑惑地问郑三锁。小郑肯定地说:"不能!他身体很棒。"李玉宝心想,这就怪了,不是掉队,怎么忽然不见了呢?他们停了下来,等了好久,还不见他来,又返回原路寻找,也没有找到他。小郑此刻脸色严峻地对李玉宝说:"他逃跑了。”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5)

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日志士,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来蔡麻子是被从山林队收编过来的,在山林队时,他养成一套流寇习气,到抗日队伍里,虽然经过几年的改造,但他那恶劣习气,还经常流露出来。现在斗争进入到了最艰苦的时期,他肯定是受不了叛变了。


使两人感到庆幸的是,蔡麻子从未到过暴马顶子。这件事发生在离挠力河小根菜嘴子不远的地方,从这里到暴马顶子密营,最少还得四天的时间,不过这件事也使俩人都感觉到很紧张。

郑三锁说:"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他看了看山头又说:"这里离二道岗不远,那儿设有日本鬼子的一个警察据点。蔡麻子要是丧了良心,奔那儿去就糟了,我们得马上掉转方向朝东南走。”

小郑性格豪爽,机警勇敢。他是山东栖霞县人。三锁五岁时,老家生活无法维持,父亲就领着一家老小五口人"闯关东",到了虎林县独木河沟里炮手营种地。谁知又赶上烟沟里起胡匪,接着"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侵占了东三省,生活更加艰难困苦。


三锁父亲也是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一气之下参加了高玉山将军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在攻打密山时不幸牺牲了,从此三锁母亲便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

1934年春天,日本鬼子进入虎林独木河"讨伐",正巧郑三锁上山采蘑菇没在家。当他回来时看到母亲和两个妹妹被鬼子关在房子里烧死了。郑三锁伏在地上哭成了泪人,心里燃起仇恨的怒火。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6)

李学福烈士画像,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后来郑三锁听说李葆满(李学福)领导的抗日军打鬼子,他就毅然投奔了这支队伍。五年多来,他由一个十八岁的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抗联战士。他英勇机智,身经十几次战斗,屡建战功。1938年夏,王汝起师长见他是个优秀的人才,亲自选他为师部机要交通员。从此,他常常一个人穿山越岭,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

此时,面对眼前的紧急情况,他果断地对李玉宝说:"我们马上就走,我背你走!”"不,我自己走,我能走。"李玉宝看到郑三锁几天来照顾那位姓王的同志,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怎么也不忍心让他背自己。李玉宝柱着一根黄菠萝树棍子,拼力地支撑着走给他看。并对郑三锁说:"不要背,这几天脚好些了,走吧,我能跟上。”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7)

李学福烈士纪念碑,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不行,你不能走,太慢了。"郑三锁严肃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知道....."他根本不听李玉宝的话,拽着李的胳膊,把他背了起来。

郑三锁背着李玉宝从山岭上穿过一片密实的柞桦林子,趟着没膝深的大雪,直向一片灌木丛生的沟趟子走去。过了一段时间,李玉宝见郑三锁走得慢了,脚步也蹒跚起来。李玉宝急忙说道:"小郑,停住脚吧,快让我下来自己走。”"没关系,再走十里八里也没事。"他满不在乎地说。其实郑三锁已坚持不住了,在一棵大树下停下来,他们靠着大树休息,郑三锁大口喘着粗气,直直地伸着两条腿。


细心的李玉宝发现郑三锁的靰鞡鞋后跟早破了,已经灌满了雪,脚后跟都露在外面,李玉宝的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郑三锁整了一下自己的靰鞡鞋,重新绑了绑,又要背战友走。这回倔犟的李玉宝说啥也不让他背了,拄着一根木棍跟在他后面慢慢地走。


天黑时,他们大约是走到大叶子沟里红石碰子山脚下。阴沉的天空,一点星光也没有,简直无法走路。三锁说:"老李,今天晚上,我们找个地方歇一歇,明天一早再走。”他们顺着山脚走到一个背风的石砬子底下,李玉宝说:"这里挺好,就在这儿宿下吧,又背风又隐蔽,还能看到四周的情况。"


阴冷的山谷里,寒气逼人,冻得他们一阵阵打寒颤。三锁折了些树枝子挡了挡,又拢起火堆。三锁说:"把靰鞡脱了烤一烤。"李玉宝把靰鞡脱了下来,一边抖落靰鞡草,一边看三锁脱靰鞡。三锁的鞋里塞进了雪,鞋头已经冻在脚上,烤了半天才脱下来。李玉宝一看他的脚,脚背上已冻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李玉宝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就说:"三锁,你的脚冻得不比我轻,怎么还要背我呢?"三锁抖落完靰鞡草,又用手揉着脚掌说:"没关系,我的脚冻出来了。”鞋烤干了,他们穿上,靠着石壁,守着火堆休息。火把脸烤得热乎乎的,可背后却是冷飕飕的。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8)

靰鞡鞋,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歇下来,饥渴困乏一起袭来,想闭上眼睛睡一觉,可是肚子饿得慌,脚又疼得钻心难受,两人怎么也睡不着。好不容易才熬到天放亮,他们走出石崖,想活动一下。往前一看,山坡上是一片撂荒地,野草灌木丛生,地头上一棵柞树下还有一个破旧的山神爷庙。


三锁走近小庙,不由地惊呼了一声:"老李,有了。"李玉宝凑近一看,原来是两只抹大烟水子的小铁盒,"拿这个咱们不就可以烧水喝了吗!"三锁说着自己拿了一个,递给老李一个,他们回到石子烧起水来。郑三锁又在四周捋了几把干蒿叶放在水里煮。他们每人喝了两铁盒子,肚子觉得好受多了,脚似乎也好了一些,但就是困乏得很。


看到李玉宝疲劳的样子,郑三锁对他说:"今天白天咱们不走了,好好歇一歇,等到晚上再走。"说完三锁让老李守在崖洞边上烤火,他要上山去找些干冻蘑,顺便观察一下附近的情况,防备敌人搜山。李玉宝想同他一起去,他说:"就在附近看看,没有蘑菇我就回来,你别动了。”

三锁走后,李玉宝烤着火,不知什么时候竟自斜歪在那里睡着了。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阵急促的呼唤声把他惊醒。三锁不知什么时候跑了回来,神色异常,急急地拽起李玉宝的手说:"老李,走,快些上山。"李玉宝一下惊醒并知道有敌情了,三步并做两步紧跟着郑三锁上山,途中李玉宝向郑三锁问道:"怎么了,这样紧张。”"鬼子来了,在东北方向,离这里有二、三里远,100多个人,看样子是奔我们来的。"郑三锁头也不回急忙地回答着李玉宝的问话。


接着郑三锁又狠狠地骂道:"准是他妈的蔡麻子这个王八蛋搞的鬼,非打死这个兔崽子不可!"到了山顶,他们依在大石壁上,看见一群鬼子正顺着脚踪向他们追来,眼看就到了山根,他们想走也已经来不及了,但硬拼又肯定要吃亏,三锁主张就在这大石壁下隐蔽好,如果敌人从旁边绕过,算自己侥幸。万一奔他们来,也只好拼上了。李玉宝也很同意他的主张。他们俩静静地注视着敌人。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9)

抗联部队使用过的武器,图片拍摄于镜泊湖博物馆内


不一会,鬼子兵已经到了山根下。先头的三个尖兵鬼头鬼脑地不知发现了什么,嘀咕了半天,挥动了一下小旗,后边的鬼子立刻冲上来。李玉宝心里一沉,对郑三锁说:"准是鬼子发现了我们的脚踪。”"没关系,稳住神,揍这些狗日的。"三锁说着把那颗大镜面匣子枪递给了李玉宝,他端着一支三八大盖,紧紧盯着鬼子。


透过树林,他俩看到一个高高的影子,正在他们拢火的石砬子旁边和几个鬼子指东划西,接着顺着他俩走过的脚印奔上来。这家伙果然是蔡麻子,三锁两眼喷火,咬牙切齿地说:"好你个蔡麻子,狗东西,老子非揍死你这个王八蛋。"没等三锁开枪,李玉宝早已瞄准,一搂枪机,"叭"的一声,只见蔡麻子一个趔趄,大头栽倒在雪地上。


三锁又一颗手榴弹甩了出去,先头的四五个鬼子一起滚倒在雪地里。紧接着,敌人的机枪爆豆似地响了起来,眼前的弹流子直飞,只听石崖上"噗噗"响,山坡上的雪被打得四处飞溅。本文为头条澤石原创,请勿侵权。三锁对老李说:"不要管它,隐蔽好。"鬼子见山上不回击,大概以为抗联撤退了,便用机枪掩护着,继续向山上攀爬。郑三锁两人注视着向山上爬行的鬼子兵。


当鬼子爬到半山腰时,他们两支枪一起开火,把敌人打了下去,接着敌人又一连三次向山上进攻,都被他们借助有利地形给击退了。正当他们准备反击敌人的再次进攻时,忽然身后打来一颗子弹,擦着李玉宝的肩膀打在石壁上。原来是鬼子分兵绕道从西坡爬了上来。敌人前后夹攻,郑三锁他们腹背受敌,情况十分危急。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10)

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日志士,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锁起手一枪,把一个俯身向他们冲来的鬼子兵撂在雪地上,然后,猛地拽李玉宝一把,喊了一声:"走,突围。"他猛跨几步,抱着李玉宝从南坡一骨碌滚到山半坡,直向一片桦树林子奔去。敌人恶狼般地向他们追来。


他们边跑边向敌人回击,突然李玉宝感到左臂一麻,他知道自己负伤了,奔跑的速度也立刻慢了下来。郑三锁顺手把他背到肩上,向西南方向继续猛突。李玉宝趴在郑三锁背上,看到三锁是那样的有力气,在那样的雪地里急奔,就像走平路一样。三锁边跑边对老李说:"注意四周的情况,只要冲出这条沟趟子,我们就算突出去了。"


这时,敌人的火力猛烈地向他们压了过来,李玉宝怕三锁背着自己突不出去,叫他赶紧放下自己。郑三锁气得吼了起来:"你搂住的肩膀好了,别撒手,你不能自己走。"他的脚步更快了,背着老李拼命地向前奔跑。在走过一条结冻的小河,越过一棵粗大的倒木时。李玉宝只觉得三锁趔趄了一下,他们俩便一齐倒在雪里。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11)

抗联画像,图片来自于网络


李玉宝赶紧爬了起来,扶起三锁。"怎么,挂彩了吗?"老李紧张地问他。三锁咬着嘴唇,从怀里掏出那封信,塞给李玉宝,命令似地说:"你快走,我掩护你。"他把手榴弹向腰里塞了塞,用手指了一下方向,喘息着嘱咐老李:"你一定要把信送到密营地。"


听了他的话,李玉宝心头不禁一酸,激动地喊了起来:"不,死我们也死在一起。"说着,李玉宝伸出右臂猛力地想把他背起来,可是病体折磨已久,一个踉跄,眼前金星四溅,险些跌倒。三锁见状,大声喝道:"你为什么还不快走,难到要咱们一起落到鬼子手里吗!"李玉宝急忙拨开三锁的上衣,只见他腹部鲜血直流,脸色煞白。


郑三锁见战友仍不肯走,狠狠地向老李瞪了一眼:"老李,你快走,一定把信送出去,冲出去就是胜利。"接着,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说:"不要管我,我走不了了,快走,快走!"这时敌人眼看追了上来,为了大局,李玉宝忍痛背起枪,朝三锁指的方向奔去。

东北抗联战士全部名单(抗联老兵回忆在黑龙江饶河战斗往事)(12)

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图片拍摄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李玉宝在敌人交织的火网中向前猛冲,可心里又牵挂着三锁。当他刚刚闪到一棵歪斜的大树后面,向三锁倒下去的方向张望时,忽见一股猛烈的火光,紧接着"轰"的一声,一群鬼子,应声淹没在雪雾之中。他呆呆地站着,泪水扑簌簌地落了下来,他趁敌人失去目标的时机,一气赶了十几里路,整整又走了三夜,其实是连走带爬,才摸到暴马顶子密营地,将情报交到抗联部队首长的手中,当时是1939年腊月初八。


这件事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对于经历该事件的李玉宝同志来说,却是永远无法忘怀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李玉宝已由年轻力壮与日寇拼杀于疆场的抗联战士,成为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已经牺牲近五十多年郑三锁及其他战友的形象,还一直鲜活的停留在老人心中,致敬那些曾为我们拼杀的先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