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中一

2006年7月,诸暨市档案局对巨幅名画《梅岭课子图》进行实质性抢救、研究和保护,三年后由西泠印社以古书彩色形式出版发行后,立即引起文学界、艺术界、文物界和教育界的关注,被誉为江南艺术瑰宝,轰动一时。

《梅岭课子图》二幅书画长卷,由清代画家胡夤作画,众多名流题词,画作的内容虽描绘诸暨人氏傅岱在梅岭教子读书的情景,但却与宣平县(1958年撤县,区域大部分划入武义县、少部分划入丽水市)有着很深的渊源。胡夤《梅岭课子图》自题及俞樾题词均有提及,民国《宣平县志》也载有傅振海、胡寅(夤)、贺允璠等人事迹及有关诗词,现整理略作补述如下:

傅振海(1855-1926),字秉中,号晓渊,浙江诸暨人。光绪六年(1880)考取秀才。后入杭州诂经精舍求学,兼考紫阳书院等,受业于朴学大师俞樾、经学名家谭献等,并深得赏识。

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傅振海受聘于宣平县县署,任鳌峰书院主讲。鳌峰书院在宣平县城(柳城)东街南端,创自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来属县署官办的最高学府。傅振海教学兢兢业业,深受学生爱戴。弟子贺唐虞(诗人、画家)说他“谈何容易令人惊,十艺能教一日成。笔下花生缣上草,当时松雪已心倾。”

傅振海善诗,民国《宣平县志》载有他的诗作多首,如怀念胞弟傅振湘的七绝诗《宣署幕中即景》:

池为栽花水不肥,屋因傍树长苔衣;满庭浓绿都无恙,乌踏高枝一叶飞。

清胡夤《梅岭课子图》。

傅振海有位至交好友画家胡夤,字琴舟,自号棘门揖客,浙江台州临海人,时游幕于永嘉(今温州)。1890年春,应傅振海之邀来到宣平县城官署小住。两人兴趣相投,抒怀畅谈。傅振海讲述了自己父亲傅岱(字应谷,号江峰)学识渊博,浙东巨富豪族争相聘请教学,但为了教育孩子,辞职回家在梅岭山下盖起几间房子,把所有精力花在对他和弟弟的培养上。烈日炎炎的盛夏酷暑,风雪交加的寒冬腊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傅振海和傅振湘兄弟两人都成了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傅振海还拿出父亲的遗著给胡琴舟翻阅。

胡寅深受感动,挥笔绘作了一幅傅岱结庐教子的画卷,并在图上题下诗文:“相逢今日又宣阳,莲署羁栖各异乡。惟爱连床同坐久,一灯照雨漏声长。闻得先生梅林居,名山名士两非虚。当年诗礼趋庭训,风穴双雏画不如。光绪庚寅春三月,重晤傅君晓渊于宣阳县署,以其尊甫江峰先生遗著见示,皆戛戛独造,卓然不群。而晓渊又能世其学,与乃弟枕经葄史,研究诗文,固知渊源之有自也。爰绘此图,并题小诗两绝,以识岁月云尔。”“宣阳”即宣平,光绪庚寅即1890年,“宣阳县署”即宣平县署,“江峰”即傅振海之父傅江峰。从胡夤自题诗文看,他是在宣平县署听了傅振海讲述父亲教子的往事、阅读了傅岱遗著之后,有感而作此画的。

浙东派与吴中派(梅岭课子图与宣平的渊源)(1)

胡夤《梅岭课子图》自题诗文。

傅振海见此画,如获至宝,随即命名为《梅岭课子图》。并请自己的老师俞樾题写画名。俞樾欣然以隶书题写了:“梅岭课子图”,下注有“曲园俞樾题于右台山馆,时年七十有二”。在他题辞的行述篇中还有如下文字:

“今日者梅岭如故,堂椿已非,追念往事有非笔墨所能形容。永嘉胡琴舟先生,两浙名士,相遇宣幕,为绘此图。见此图恍如见先府君教我兄弟于梅花岭畔时也。所望诸君子阅是图者,不吝赐教,惠以珠玉,则不独梅岭有光,而先府君廿载课子心,非振海与振湘所能形容者,庶得附大雅之名,以不朽云。”

俞樾的题词不仅点明胡琴舟在“宣幕”(宣平县署幕中)作此《梅岭课子图》,而且也为傅振海兄弟表明请名流“惠以珠玉”以期此画流传不朽的心迹。

为了表示谢意,同年8月2日,傅振海再次邀请胡琴舟来宣平做客,并与贺石粼(湖南祁阳人,诗人、画家)一起游览了宣平县城北五里处著名的冲真观。回来后写下《八月二日与胡琴舟先生、贺石粼贤契游冲真观访叶真人足迹得十绝句》。民国《宣平县志》有载云:

转眼即中秋,天师将入月。

深恐不相逢,先把名石谒。

冲真观果奇,多水复多竹;

拟知胡彦游,归来描一幅。

后来竟然真的“归来描一幅”,这或许是胡夤在游历中得到灵感而作。因此《梅林课子图》有了两幅,一幅水墨,一幅彩色,彩色的内容包括山林、道路、瀑布、小桥流水等更为丰富,场面更为宏阔。据诸暨《梅林课子图》编委会的考释:在第一卷(幅)中有张视祥第二篇题词并序为证“江峰先生《梅林课子图》第一图,余曾为赋长句,今其令嗣晓渊茂才复以第二图见示,为题四绝,以博冯妇下车之笑。”此时第二卷已经画成。

这一次胡夤在宣平逗留时间较长,到了重阳节,傅振海、胡寅、贺石粼三位又去登高望远,游览了县城城西的“宣阳八景”之一的“泄岩垂练”和“榅样摩云”风景名胜。傅振海观光后回到书院,又写下七绝《九日与琴舟石粼登榅样山作》四首,还对诗中有的句子还作了注释,如:“榅样山巅,有三元真君庙,祷雨极有灵应”、“ 瀑泄岩一名云岩”等。同样载于民国《宣平县志》,其中二首云:

重阳风雨例年年,况复龙君住此间;

万里晴天三处客,一壶醉倒谢云天。

西溪归路夕阳明,才把云岩认得清。

绝壑飞流无处觅,林间悄听画眉声。

浙东派与吴中派(梅岭课子图与宣平的渊源)(2)

民国《宣平县志》载傅振海七绝诗《九日与琴舟石粼登榅样山作》。

《梅岭课子图》反映的是儒家“孝亲”“爱悌”的传统思想。又将“课子”成才结合一起,形成完美的艺术画面。冬雪茫茫之中,“小桥流水人家”;小山岩石、苍劲梅树;草庐内父子刻苦教与学。画的风格,彩墨和布局疏淡浓密有致,文雅温和中有奇崛,动静结合。线条勾勒分明,用工精细,人物栩栩传神,堪称佳作。

傅振海得到此画后,无论公务私事,外出游历走访,都携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就给人展图观赏,并请求名人题咏。光绪二十年(1894),傅振海不再担任宣平县鳌峰书院主讲。光绪二十三年(1897)被举为拔贡,走上仕途。历任直隶州州判、江苏太仓州州同等职。在大师俞樾等人的开篇倡导下,他求索名人雅士为《梅岭课子图》题咏,前后十年时间达百余人。所题的诗辞,语句优美,文字凝练。形式有诗、词、赋、文、画;书法有真、草、隶、篆。题词者身份显贵,均为当时风云人物,硕儒名流。其中宣平县官吏有:知县贺允璠(湖南祁阳人)、杨葆光(上海松江人),教谕张念畴(杭州人);宣平人士有:曾春沂(柳城人,举人,海盐县训导)、曾春撰(柳城人,直隶州通判)等。

后来傅振海把这些题词真迹分成三轴装裱。分别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傅国芬、傅国英、傅国骏。现存一卷长17米,一卷7米,每轴装裱高度40厘米左右。民国十五年(1926年),享誉江南的傅振海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二岁。著有《守梅山房诗稿》《守梅山房文稿》等。战乱和动乱给文化瑰宝《梅岭课子图》带来灾难,幸亏被有识之士保护下来。1986年,诸暨县史志办在搜集地方文献中,发现《梅岭课子图》书画长卷。其后,诸暨县档案馆作了征集,现为诸暨市档案馆镇馆之宝、国家二级文物。

作者简介:万中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协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有专著《山水之间》《潘漠华传》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