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周华健的这首《朋友》,可以说是朋友之间关系颇为真实的写照。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割席(管宁割席谈)(1)

古代圣人孔子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是相当重视的这 皆由朋友在我们人生路上所起到的莫大作用所致。

结交和善、合适的朋友,可以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反之则会相互拖累甚至贻害终生。那么,如何择友便是一个很严肃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换言之,衡量朋友的标准是我们选择、结交朋友时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蕴藏于管宁割席这则故事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喜, 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 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割席(管宁割席谈)(2)

这则小故事说的是汉末两个知名人物管宁和华歆在青年时期一起读书生活 的事。两人在菜园中锄菜时锄到一块金子,管宁跟没见到一样,而华歆则欣喜若 狂。后来在一起读书时,窗外有当官的穿着华丽的服装乘坐着气派的车辆经过, 管宁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华歆则立马把书扔到一边,走到门外羡慕地观看着。

管宁看到华歆这样,拿出刀子把他们坐的一块席子一划为二,并跟华歆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后来成了当时的大学问家,一生不爱虚荣,潜心学术研究和讲学,是三国时期的名士。而爱慕虚荣的华歆则步入了仕途,成为了曹操军中的核心人物。 两人后来可以说都成了当时著名的人物,只不过各自的志向迥异,终身所追求的 结果也不同,这与管宁年少时割席的故事也是契合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割席(管宁割席谈)(3)

管宁与华歆的志趣不同,所以尽管开始是朋友,但是当管宁意识到这点时, 虽说有点武断,但自然会义无反顾地与华歆划开了界线。假如管宁当时没有与华歆绝交,而是与华歆继续保持着朋友的关系,或许管宁后来也会与华歆一样, 在政治领域成为一时人物。这样看来,或许说对管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那个 管宁也就不是真正的管宁了。因为管宁的志趣是在学术上,且淡泊名利,如果与华歆一样,那么他便失去了自我。结交朋友固然是件有意义的事,但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因为朋友的爱好而慢慢失去了自我的追求,不免是悲哀了。

朋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唐代大学士孔颖达认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意思是在一个老师的门下学习的叫“朋”,志趣相投的才叫“友”,所以“朋友”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志趣相同且在一起学习的人。当然这是古人的见解,现代朋 友的含义远远超过于此,但其本质的精神仍是一样的,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相互促 进对方的发展的,在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朋友若是有什么过错,作为朋友的另一方则有义务和责任给他指出来,并帮助其纠正,这实质上仍然落实于朋友内涵 的最原始的本质关系上,即孔子所言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气

不妨用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事例来解释,例如有两个中学生,大家因为在一个班级里学习,而且两人都喜欢书法,因而结交为朋友,但后来其中一人的兴趣转为上网打游戏,这可能就背离了当初两人结为朋友的初衷了,那么,继续对书法感兴趣的同学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志向呢?还是应该跟随另外一个同学转而打游戏呢?结论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当然,上面所举的打游戏与练习书法的例子,并非说打游戏相比练书法就是绝对的不好,也不意味着玩游戏一定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既然建立朋友关系的起因是兴趣的相同,而朋友关系的维持和巩固更重要的乃是“兴趣”一致中 的“志向”的相同,假如那位热衷于打游戏的同学不因此而放弃了学习,或许与学书法同学的关系还可以维持,但若是这位同学沉溺游戏而放弃了学习,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则必然遭遇障碍,如果喜欢练书法且热爱学习的同学不能帮助朋友 回心转意,相反以朋友的名义随之一起沉迷于游戏中,则对双方都将贻害无穷。

可见,朋友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关键还是在于志趣是否相同。历来被人们所 称颂的管鲍之交、桃园结义等著名的交友佳话,深究其朋友关系的本质,还是在 于人生志向的一致,如:管仲与鲍叔牙都有竭尽全力、为国为民的政治志向,而 刘、关、张三人在当时都有兴复汉室的志向。假如他们彼此都有着不同的志趣, 恐怕难成朋友,更不可能形成兄弟般的情意。

所以说,朋友关系的本质在于以志向相同为重点,以兴趣相似为吸引力,兴趣相似是建立朋友关系的条件,而志向的相同则是维护朋友关系的条件。

假如 各自所为之“道”不同,则必然难以为“谋",友情也难以为继。尽管朋友是建立于有所同而又有所不同的两人关系中,维系朋友关系并不是要一方失去自我向另 一方同质转化乃至复制他人,但精神价值的取向毕竟决定了友谊的存亡。管宁割席并与华歆断交的行为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有点过激武断,但他在与朋友的相 处中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失自我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价值。

朋友可交,但心中要知道自己是谁,不可在交友的名义下失去了自我。朋友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而不是同化;同时,不要忘了:“道”相同,才 可“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