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胞胎越来越常见?网上流传生双胞胎的秘诀靠不靠谱?坏了双胞胎妈妈应该注意些什么?双胞胎宝宝的喂养有什么特殊要求呢?本期我们采访了上海红房子医院产科副主任徐常恩,为您揭开双胞胎后面的秘密。
原理篇
双胞胎是怎么形成的?
双胞胎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异卵双胎。女性每月排卵一次,有时因某种原因排出的两个卵子同时受精,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各有自己的一套胎盘,相互间没有什么联系,产妇将生出两个婴儿,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异卵双胎比较多见,约占双胎的70%,我们常说的龙凤胎就是典型的异卵双胎。
双胞胎还有一种情况是单卵双胎,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了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胚胎。由于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因此产生的婴儿性别相同,不仅外形相似,而且血型、智力、甚至某些生理特征,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很一致。这种情况约占双胎的30%。罕见的连体婴儿,实际上就是这种单卵双胎,只是由于当初受精卵分裂时间过晚,机体的不完全分裂造成了某些部位相连。
医学上为何不推崇人造双胞胎?
据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数据表明,自然情况下,双胎的自然发生率大概在1/89,而三胞胎发生概率约为1/7921。
但近20多年来,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我国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2011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报道双胎和多胎分娩率为2.38%,也就是说,不到50个产妇里,就会出现一例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现象,个别医院甚至报道了5%左右的多胎妊娠率。
但医学上并不推崇人造双胞胎。这是由于双胎本身就是高危妊娠,风险比单胎大得多,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对胎儿来说,容易造成并发症。单卵双胎甚至可能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因为两个胎儿有血管交通,有可能血液供应时偏向一个胎儿,致使一个胎儿供血,另一个胎儿受血,于是受血的胎儿长的很大,供血的胎儿长的很小,受血的胎儿容易发生心衰,而供血的胎儿容易发生贫血,都可能导致死亡。即使这些情况没有发生,双胞胎早产率还是较高的,因为孕妇宫腔容积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够坚持到足月,每增加一胎,早产的几率要增加很多。临床数据是,单胎生产大概40周,双胎37周,三胎可能35周,四胎可能32周或者30周就生产。
从母亲方面来说,双胎母亲的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心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的几率较大,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也较多,对母亲健康的影响是较大的。
备孕篇
那些怀双胞胎秘诀真的靠谱吗?
网上流传各类生双胞胎的秘诀,很多人甚至亲身试验,到底这些秘诀靠不靠谱呢?
秘诀一:找个有双胞胎基因的老公/老婆?
真相:确有其事
研究表明,如果孕妇本人是双胎之一,她生双胎的机率为1/58;若孕妇的父亲或母亲是双胎,她生双胎的机率也很高。另有研究报道,双胎的母亲有4%为双胎,而双胎的父亲仅有1.7%是双胎。
秘诀二:在七月受孕怀双胞胎的几率大
真相:没有普遍统计,不具代表性
医学上在这方面没有做过统计学的证实。网上的总结大多是根据身边的情况,比如总结周围及单位的情况,没有普遍的统计学意义,不具有代表性。
秘诀三:多卵丸是怀上双胞胎的灵丹妙药
真相:滥用多卵丸易导致卵巢早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多卵丸即常用的克罗米芬,也叫氯米芬,属于内分泌的药物。女性一般每个周期会有10~20个卵泡发育,但只有一个是优势卵泡可以发育成熟,多卵丸的作用就是促进多几个卵细胞的成熟。
克罗米芬虽然能够促进排卵,但是不一定能使受孕率上升,还会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比如种子有了,但是土壤不好,因此不一定能提高受孕率。长期服用的话,会造成卵泡的耗竭,女性的卵泡数在胚胎时期就决定了,大约为两三百万个,至青春期只剩下约30万个,从月经初潮到闭经,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到成熟并排卵,促排可能会导致卵巢早衰。
另外,盲目使用促排卵的话,会过度刺激卵巢,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会造成腹痛,并有大量腹水产生,卵巢会长到10~20公分,发生破裂就会造成生命危险。女性倘若一定要服用的话,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秘诀四:怀孕前多吃叶酸能够增加排卵
真相:服用叶酸不是为了生双胞胎,而是为了防止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孕妇增加叶酸是国家从2000年开始推荐的。我国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较高,经过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饮食中叶酸较少,而叶酸与胎儿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中国的孕妇多吃叶酸,并且孕前三个月开始服用。推广之后,中国胎儿脑积水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因此,服用叶酸不是为了生双胞胎,而是为了防止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
虽然叶酸对孕妇非常重要,但是孕妇仍要严格控制叶酸的摄入量,长期过量服用叶酸会干扰孕妇的锌代谢,锌元素的不足,同样会影响胎儿发育。因此服用前需按照个人体质咨询医生,一般不超过0.8毫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叶酸供应量为0.4毫克。
秘诀五:试管婴儿,想要几个生几个
真相:试管婴儿生理缺陷多,容易体重不足
试管婴儿是通过促排卵技术促进女性卵巢内的卵泡发育,然后从中取出卵子进行体外人工受精,再将发育的胚胎移植到子宫里孕育。因为这一过程是在医生的人工操纵下进行的,为了保证受精卵的质量,一般会多选几个卵泡受精,在它们发育到一定程度时,选择最好的2~4个植入母体子宫腔内,最后保留一个最好的胚胎,让其在子宫内着床发育,直至胎儿诞生。但有些女性的身体条件允许两个胚胎同时发育,加之自己又有要求,医生也可为其保留两个胚胎,于是就产生了双胞胎。
不过研究表明,试管婴儿出生时带有严重生理缺陷和体重不足的几率是普通婴儿的两倍,并且导致试管婴儿体重不足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所以对于健康的夫妇来说,采用试管婴儿并不是理想的方法。此外,按照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规定,只有被明确诊断为不孕不育的夫妻才能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其中35岁以下并且是第一次接受该技术的女性,每次可植入2个胚胎;而35岁以上或第二次接受该技术的女性,每次最多可植入不超过3个胚胎。
孕产篇
怀上双胞胎的孕妇有什么不同?
1.腹部明显增大。双胞胎妊娠时,腹壁增大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在妊娠20周以后,由于子宫增大,使横隔上升压迫胸腔,孕妇会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心悸等现象,孕妇下肢浮肿比较严重,并能感觉到胎儿特别活跃。
2.孕后反应严重。双胞胎妊娠时,头晕、乏力、嗜睡、畏寒、食欲不振、偏食、恶心、经常性呕吐等早孕反应更加强烈。
3.孕酮值和HCG值偏高。怀双胞胎的孕妇在怀孕早期孕酮值和HCG值比怀一胎的孕妇更高。当然,这一项指标准妈妈们在生活中是不能直观感受到的,而是要在医院的检查结果中才能看的到。
4.不止一个心跳。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如果是双胞胎妊娠,超声波检查可测到两个不同速度的胎心波,X线检查可显示两个胎儿的骨骼等。
怀双胞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双胞胎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因此要注意补充营养,但也不能补充过头。
首先,孕妇要吃好饭,任何补品比不过吃好饭,然后才是缺什么补什么,怀双胞胎孕妇容易贫血,因此要经常去检查是否有贫血,注意补充含铁量高的食物;第二,怀双胞胎孕妇容易缺钙,补钙一般在14周之后到34周左右,少数有抽筋的话可以继续补下去,可以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不宜过度补钙,补充多了可能导致胎儿的骨骼过早骨化。
双胞胎生产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
1.早产几率大。一般来说,双胞胎的产妇发生早产的几率相当大。所谓的早产,即在怀孕第37周子宫颈打开之前就阵痛。
2.剖腹产比较常见。临床上双胞胎剖腹产的几率大概是90%,对于生产双胞胎或多胞胎来说,剖腹产是相对安全的方式。
双胞胎的准妈妈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主要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通常,孕妇在12周之前,会确定下绒毛膜性,即胎盘上的一种膜,如果是双绒毛膜的,胎位又合适,可以考虑自己生产。
如果是单绒毛膜一般建议剖腹产,因为单绒毛膜的血管交通可能造成第一胎娩出后,胎盘上的血流会对第二个胎儿造成影响。而双绒毛膜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小,所以可以考虑自然分娩。
双胞胎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因此要注意补充营养,但也不能补充过头。目前中国的孕妇怀单胎的大多不缺营养,双胎的有可能会缺营养。
喂养篇
双胞胎在喂养方面要注意什么?
1.尽早母乳喂养
双胞胎儿体内贮糖量不足,产后应尽早开奶,否则会发生低血糖,重者影响小儿大脑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双胞胎儿以母乳喂养为佳,只有母乳才能适应早产儿消化功能不全的状况。
在喂养方法上应采取一个乳房喂养一个宝宝。每次喂奶时,可让两个宝宝互相交换吸吮一侧乳房,因为宝宝的吸吮能力和胃口有差异,每次交换吸吮,有助于两侧乳房均匀分泌更多的乳汁。
如果母乳不够,可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同时给两个宝宝喂母乳和早产配方奶粉,也可先只给小一点的婴儿喂母乳,而大一点的婴儿采取人工喂养,待小的婴儿体重赶上来后,再同时给予混合喂养。
2.少量多餐喂养
早产双胞胎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全,易发生呛奶,加上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极易溢奶,宜采用少食多餐的喂哺方法。如早产双胞胎儿吸吮、吞咽能力差,可用吸乳器将母乳吸出,再用滴管或婴儿胃管喂食。若无母奶或母奶不足,可用鲜牛奶与水配成1:1或2:1的稀释奶再加3~5%的糖喂养,待婴儿逐渐长大,牛奶的加水量也随之减少,直至以纯牛奶喂养。
3.及早添加营养素
由于孕妇要孕育两个胎儿,往往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双胞胎儿体内各种营养贮备较少,因此,要尽早给双胞胎儿添加营养素。双胞胎儿出生第2周开始增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鲜桔汁、菜汤。
为预防双胞胎儿患佝偻病,从出生第2周起,可以补给浓鱼肝油,每天1次,每次1滴,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3次,每次2滴。出生一月后,可让双胞胎儿晒太阳,以增加其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为了预防双胞胎儿患缺铁性贫血,从第5周后,可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蛋黄泥、猪肝泥等。
另外,双胞胎儿抵抗力差,奶瓶、汤匙等应注意消毒,以防胃肠道疾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