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厦门集美未来五年规划(厦门市集美区重磅发布)(1)

台海网4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康泽辉吴舒远通讯员陈怡婷/文沈威/图)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嘉庚故里——厦门市集美区,每年都有众多华侨港澳台学生,到此就学求知。在感受“人文集美”、弘扬嘉庚精神的同时,透过集美侨乡之窗,见证特区建设沧桑巨变。

如今,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人文基因,已成为新时代集美区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深化“人文集美”建设,提升“一精神三文化”传播,昨日上午,集美区召开“人文集美”建设推进会,重磅发布《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后简称《方案》),将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使其成为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把集美区打造成著名的华侨文化交流中心、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和学村文化实践中心,全力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文教旅游强区。

重磅

建设5大体系推进29个项目

根据《方案》,集美区将重点深化“一精神三文化”内涵挖掘,深入整合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资源,彰显集美特色,展现文化之美,促进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和学村文化协调发展、各具特色,内化为集美的人文特质。

同时,提升集美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青少年一代践行嘉庚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促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方案》将重点推进29个项目,全力建设“一精神三文化”教育实践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一精神三文化”凝心融合体系、“一精神三文化”赋能产业体系、“人文集美”推广传播体系五大体系。

接下来,集美区将重点深化“一精神三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打造品牌理论传播平台,实施诚毅育人工程。

深化文明实践建设,打造集美城市书房,推进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和红色文化保护力度,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

集美区将重点开发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影视名城、“音乐之岛”核心区,做强动漫游戏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提升,提升集美城市演艺中心辐射力。

未来,集美区还将深化校地协作,加强艺术和文化人才培养,推动产、城、学、人融合。

聚焦

凝聚侨心侨力打响集美“侨”牌

去年10月,在集美区举办的“侨青看集美复兴有作为”的活动中,近200名台港澳侨生走进集美,亲眼见证集美腾飞巨变。而在“听见集美”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中,也能经常看到港澳侨生的身影,他们用歌声和舞蹈,表达赤诚爱国情怀。

集美是著名侨乡,自百年前陈嘉庚倾资办学以来,集美校友遍布世界各地,集美籍侨胞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

高举嘉庚精神旗帜,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方案》将重点建设“一精神三文化”凝心融合体系。

集美区将持续擦亮嘉庚精神品牌,丰富拓展嘉庚论坛配套活动内容,打造全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互通互融的重要平台。继续办好“嘉庚精神宣传月”等活动,开展“侨青寻根之旅”等。

同时,加大支持华文教育发展,依托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资源,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开展汉语培训、海外华裔子女新侨交流等活动。

打响集美“侨”牌,集美区将推动“以侨引商”,嫁接各类平台,吸引集美校友、海外华商来集考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侨资企业综合服务机制,为华商回乡投资兴业创造更优营商环境。

突出对台特色做好两岸文章

包粽子、放风筝、读嘉庚、划龙舟……每年不同时节、不同主题的两岸研学营,在集美区定期展开,让两岸青少年在研学活动中,增进对祖国的文化和情感认同。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个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已吸引两岸研学生超21.42万人次。《方案》中重点指出,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提升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和海峡两岸(集美)龙舟赛,加大海内外融媒体传播力度,打造辐射两岸、闻名全国的国家级文体赛事活动。

组织“两岸心连心·从小一家亲”研学营、海峡两岸青少年航天梦活动、海峡两岸特色庙会、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等两岸青少年交流主题活动,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将集美打造为两岸青少年交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