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崇德八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骤然离世,未指定继承人。
皇太极去世时,年仅五十二岁,正当壮年。前一年他还在意气风发的指挥着松锦大战,临阵不乱、精力旺盛、头脑清楚,没想到却在一年后死于中风,甚是可惜。
此前,由于各种制度原因,以及皇太极尚且年富力强,所以他并未准备提前立储。可是他突如其来的猝死,使得皇位的竞争日渐白热化。
多尔衮与豪格的皇位之争按照能力、威望,皇位继承人会是多尔衮。但此时的清廷已不是当初的后金了,在皇太极十七年的努力下,清廷逐渐汉化。
这继承人自然也不能如以前一般,能够在自家人中任意挑选。因此,当时皇太极的亲兵两黄旗极力主张,必须由皇子即位。其中还有人指名道姓,应由皇太极长子豪格即位。
多尔衮握有两白旗的支持,而豪格则拥有正黄、镶黄、正蓝这三旗的支持。而剩下的两红旗旗主代善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则保持中立,但是他们的态度能够左右着事态的发展。
(多尔衮与豪格争皇位)
最终,满朝亲贵大臣想坐于崇政殿前,共同商讨皇位的继承人选。由于豪格与多尔衮旗鼓相当、争执不下,多尔衮却又不想输给豪格,他提议另选一位皇子继承皇位,这样既不违背两黄旗要求立皇子的条件,又能保证坐上皇位的不是豪格。
此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两黄旗与代善、济尔哈朗的同意。那么,大家都决定另选皇子,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豪格也就没有了原先的优势。问题又来了,这位皇子该是谁呢?
皇太极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三个夭折。长子豪格最为出色,但已经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接下来的儿子,都较为平庸,只能比出身。按照"母以子贵"的传统,皇子的生母必须位列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之列。
在五宫后妃中,中宫皇后哲哲与淑妃并未育有皇子,而宸妃的皇八子早夭。那么就只剩下贵妃娜木钟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以及庄妃布木布泰的皇九子福临。
(影视剧照:幼年博穆博果尔)
娜木钟的地位比布木布泰更高,按理来说,与福临相比,博穆博果尔的出身也应该更占优势。可是最终继承皇位的却是福临,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
贵妃娜木钟与皇太极是二婚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博穆博果尔生母贵妃娜木钟的出身吧。娜木钟原是察哈尔部落首领林丹汗的正室福晋,并且为林丹汗诞育有遗腹子阿布鼐。
天聪七年,林丹汗被皇太极打败,于蒙古大草原上去世。娜木钟率众部前来归顺,皇太极为安抚察哈尔归降部落,便迎娶了娜木钟,封其为麟趾宫贵妃。可见,娜木钟地位高,不过是因为皇太极对招降之人的特殊优待罢了,并不能说明娜木钟就比庄妃强多少。
况且当时的大清在皇太极十七年的治理下,逐步汉化。再加之朝堂之上又有诸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不少汉族官员,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对娜木钟的二婚有所抗拒。而庄妃与皇太极则是头婚,这么一来,庄妃反而比娜木钟更加有优势。
(影视剧照:麟趾宫贵妃娜木钟)
我们别忘了,娜木钟还有一子,是林丹汗的儿子阿布鼐。一旦博穆博果尔登基为帝,娜木钟成为太后,阿布鼐的身份必然水涨船高。弟弟是皇帝,母亲是太后,难保阿布鼐不会借此良机掌握国家大权。
大清与察哈尔相互征战数十年,积怨已久,他们自然不愿意阿布鼐掌权。为保险起见,不选博穆博果尔为皇位继承人是最好的方法。这么一来,福临应是最为妥当的选择。
皇太极对科尔沁的偏爱皇太极生前曾考虑立宸妃海兰珠所生的八皇子为储君,可惜八阿哥早夭,此事也就搁置了。皇太极为何想立八阿哥,原因在于他的母亲海兰珠。但并不是海兰珠与皇太极的爱情有所深,而是海兰珠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落。
皇太极一直想从他与科尔沁的联姻中,寻找自己的继承人。起先他先是娶了科尔沁部的哲哲,后将其立为正宫福晋。可惜哲哲一直未产下皇子,他又娶了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庄妃、孝庄文皇后。
然而,庄妃也一直未育有皇子,皇太极又迎娶了二十六岁的海兰珠,庄妃的姐姐,哲哲的另一位侄女。这三个人都位列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可见皇太极对科尔沁部的重视。
皇太极为获得一位有科尔沁的皇子,一连迎娶姑姑、侄女三人,所以说皇太极应该是很希望他的继承人能够具有科尔沁血统。
(影视剧照:中宫皇后哲哲)
自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与科尔沁部落通婚,相比于征战不断的察哈尔,清廷内部对科尔沁的感情自然也是远胜于察哈尔。在这种局面下,有着科尔沁血统的福临则是强于来自察哈尔部的博穆博果尔。
中宫皇后哲哲自己没有皇子,在这种情况下,她肯定会选择自己侄女的儿子福临。福临有皇后的支持,即便生母地位稍低,也不慎要紧。
孝庄皇后的推波助澜年幼的福临能够继承皇位,肯定也少不了自己母亲庄妃的帮助。当时,一帮亲贵大臣为着皇位而吵得不可开交,使得庄妃看到了希望。
福临只是一个孩童,对谁都没有威胁,恰巧他又是皇子,也不违背两黄旗"皇子即位"的条件。若是把福临推上皇位,对于各方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两黄旗自不会多说什么;只要豪格不即位,两白旗就可以接受;福临并不会威胁到代善与济尔哈朗的利益,又是皇子,他们肯定也是支持的。
多尔衮很明白,鉴于他与豪格这般争执不下,自己肯定是很难通过和平的方式坐上皇位。但是为了皇位而发生流血政变,使得刚建立的大清朝四分五裂,这种惨剧又是他不愿意看到的。那还不如拥立福临,自己当辅政王,这样豪格也就不是他的威胁了。
(影视剧照:孝庄皇后)
庄妃要的是皇帝的虚名,而多尔衮要的是实权,二人一拍即合。这也就出现了崇政殿上的一幕:多尔衮提议他与豪格都不当皇帝,另选一位皇子。
而多尔衮支持的福临相比于身份更为高贵的博穆博果尔,更符合多方的条件与利益,获得众亲贵大臣的一致支持,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拥护有功的多尔衮,自然也当上了辅政王。
(顺治帝登基)
结束语:在清初那个局面复杂的年代,谁能当皇帝,当然不能仅仅凭借生母位分的高低。正式有了多种因素掺杂其中,才使得福临比博穆博果尔更占据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