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

“苏河十八湾,十湾在长寿”,苏州河弯折流淌,在普陀的长寿地区“绘”成了一顶王冠,在这里纺织行业曾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辉煌。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如今漫步河岸,在长寿湾不远处,上海纺织博物馆静静矗立。这座建筑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申新纺织第九厂(以下简称申新九厂),它如同一颗镶嵌在“苏河之冠”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述说着海派纺织业的兴衰起伏。

绵厂始祖 浴火重生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3)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4)

上海机器织布局旧址

申新九厂的前身是“上海机器织布局”,作为中国第一家机械棉纺织厂,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可谓命运多舛。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5)

李鸿章,1823-1901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6)

郑观应,1842-1921

1878年,李鸿章接受彭汝琮创建“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计划。后推进不力,改委郑观应等接手。1880年,郑观应等拟定了《上海机器织布局招商集股章程》,并登报招股,在杨树浦购地筹办。1882年,李鸿章奏准“十年专利”,阻止美商丰泰洋行在上海开设纺织厂。但筹建工作仍十分艰难,至1889年底动力设备才点火试车,1890年陆续开车生产。

国人爱用国货,加以优免税负,织布局产品销路好,获利颇丰。正待扩充产能之际,1893年10月19日,清花间起火,火借风势,厂内的洋水龙(墙式消防枪带)反被烧坏。大火持续了10个小时,投产不足整四年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全被焚毁,“全厂房屋货物用具等等,靡有孑遗”,全部损失不下七十余万银两。这次火灾是中国第一次棉纺织厂大火,似乎象征和预示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

当时织布局曾派人请英法美租界饬令水龙驰救,洋人以织布局处在界外,“厄于成例,不得前行”。《申报》记载:“机器织布所以挽回固有之利,关系绝大,经营缔造,煞费苦心,乃已成之功,竟致毁于一旦,有心时事者能不扼腕咨嗟哉!”而对洋人坐视不救的行径,《申报》也给予了激愤的批评:“……当火炽时,局总商诸英献员蔡太守,转请救火会西人往救,西人坚辞不允……西人咸存幸灾乐祸之心,断不肯出而救护。嘻!是诚何心哉!”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7)

盛宣怀,1844-1916

织布局焚毁后,李鸿章派盛宣怀赶到上海主持重建事宜,“一面规复旧局,一面设法扩充”,定名华盛纺织总厂。同时,李鸿章奏准推广织布局,并重申专利,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开设纺织厂的企图被坚决禁阻。至1894年9月,大火仅仅过去十一个月,华盛恢复生产。

就在“华盛”复起的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禁令不攻自破。洋商一拥而上,英商怡和纱厂、老公茂纱厂,美商宏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1897年初相继在上海开车。盛宣怀禀告李鸿章:“现今杨树浦一带,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月须亏折数千金,断难久支。”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8)

三新纱厂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华盛纺织总厂改为集成纱厂。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名为新纱厂。1913年(民国二年),又改名为三新纱厂。

至1931年,三新纱厂长期经营不善,负债累累,以80万两抵押给了英商汇丰银行。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从汇丰银行赎出三新纱厂,欲将地皮转卖大来公司谋取厚利。大来公司只要地皮,不要厂房机器。对此,日商垂涎已久,中营公司不敢冒大不韪,遂向“棉纱大王”荣宗敬兜售。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9)

申新九厂货单

为保全“绵厂始祖”,荣氏决定出资,新厂命名为“申新纺织第九厂”。1931年4月21日接收,27日开工。1932年,澳门路150号新址动工,选择这里亦有着和小沙渡的日商绵厂打擂台之意。1933年9月全部迁来新址。当时,新厂房的每一块砖头都是由旧厂房拆迁而来。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0)

1947年地图中的申新九厂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1)

申新九厂大门

荣氏兄弟 功成申新

申新九厂由荣氏家族创立,隶属申新纺织公司。这是当时中国纺织工业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在中国近代纺织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2)

荣宗敬,1873-1938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3)

荣德生,1875-1952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4)

荣巷古镇

荣宗敬、荣德生,无锡人,两兄弟青少年时曾在钱庄学徒,1901年在家乡无锡开办面粉厂起家。1906年创立振新纱厂,后退出。

1915年荣氏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公司,并开办申新一厂。荣宗敬立志“为人民谋衣食、为国家塞漏卮”,无限公司承担无限责任,他已将全部身家与振兴民族纺织业牢牢绑定。接下来,铢积寸累、化利为本,借助金融、负债经营,兴建三厂(无锡)、四厂(汉口)、八厂,与日商争夺苏南、华中及细支棉纱市场;五厂、六厂都是购进实业家穆藕初手创的名厂,挽救民族工业;二厂是收买日商日信纱厂,七厂是收买德商瑞记纱厂(后转为英商东方纱厂),长中国人的志气。至1931年扩大到9个厂,申新已占到当年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20%和布机总数的28%。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5)

申新九厂细纱间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6)

申新九厂织布间

荣宗敬对申新九厂非常重视,请来老伙伴吴坤生任厂长,礼聘停工中的纬通纱厂工程师吴士槐,“二吴”协奏,留下一段佳话。荣宗敬还指示拆迁前将“洋布局”(即三新纱厂)厂容厂貌、车间布置摄下一套28张照片,作为珍贵档案悉心保存,“绵厂始祖”的形象终得留存。

申新九厂创建不久,国际国内形势巨变,整个民族工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荣宗敬语:“该自办纱厂以来,未有如今年之痛苦者。”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7)

申新九厂提倡国货标语

1933年和1934年上半年,申新损失皆以百万计,1934年7月4日宣告“搁浅”。国民党政府乘人之危,向申新张开血盆大口,以陈公博为首的实业部、以宋子文任董事长的中国银行,多次欲以极低贱的价格收购,荣氏极力抵制,勉强保全申新。

1936年纺织业有了短暂起色,申新扭亏为盈。但不久“七七”“八一三”事变又起,上海沦陷,荣家事业遭到巨大打击。1938年1月4日,为避免被敌伪利用,荣宗敬出走香港,1938年2月10日去世。

1938年后,上海的荣氏企业大多遭到日本军管。仅剩申二、申九因在公共租界,得以继续营业。申九日夜开工,扩充产能,至1940年,纱锭总数居全国之冠,称远东之最。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8)

“金双马”商标

因质量好品种全,申新九厂的“双马”纱被市场公认为标准纱,“双马”栈单也成为交易筹码,称雄国内,盛销海外。“双马”商标沿用三新纱厂“金马”商标而添一“双”字,注册为“金双马”商标。辅以红、黄、绿、蓝、紫“双马”为联合商标,分用于各种纱线。据账面记载,1938-1941年累计盈利按时价折合黄金11.39万两,得以了结申新银团的全部债务。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19)

申新九厂还拥有著名的钟人商标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0)

申新九厂“二·二”斗争

抗战胜利后,经济复苏,但好景不长,民营纱厂又入逆境。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1947年底的物价指数较1946年上涨26.6倍。1948年1月30日至2月2日,申新九厂7000多名工人,开展了四天三夜震动全市的罢工斗争,史称申新九厂“二·二”斗争。

公私合营 勇挑重担

上海解放时,全市纺织业共有企业4552家,棉纺锭243.54万枚,占全国棉纺锭总数的47.23%,号称“半壁江山”,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基地作用,为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申新九厂作为其中佼佼者,创造了许多辉煌。最兴旺时,厂里有7500名员工、8000名退休工人,10万多个纱锭、800多台织布机,还有线锭、气流房等各类纺织专业设施。从1955年公私合营一直到1992年,累计上缴给国家的税收相当于每年可以再造一个申新厂。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1)

1950年生产实景

1950年3月,荣尔仁、荣毅仁兄弟邀请上海申新各厂代表商议重新组合。4月,上海申新纺织厂管理委员会成立。4月下半月起,申新九厂开始接受代纺。至1952年6月,申新九厂接受国家加工任务占生产量的72%。1952年6月后全部代纺代织。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2)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3)

1951年,英国人民访问团参观申新九厂工人托儿所和职工病房(陆顺兴摄)

1951年7月,申新九厂劳资协商会议签订《申新九厂抗美援朝增产节约捐献合同》。截至1952年1月31日,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捐献“申九号”战斗机3架。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4)

荣毅仁,1916-2005

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1954年9月28日,华东纺织管理局宣布上海申新各厂实行公私合营。10月8日,“申新九厂庆祝公私合营大会”隆重举行。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5)

青花车间正在进行三班轮班竞赛

公私合营后,申新九厂职工热烈开展劳动竞赛。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6)

1989年商用地图册

1966年,申新九厂更名为“上棉二十二厂”。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各地纺织企业的兴起,原料不足,机器设备老化等原因,上海纺织业的结构变化,加上苏州河综合整治,申新九厂开始逐步调整。至1998年1月,上海纺织压锭调整的“第一锤”就敲在了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7)

上海纺织首批压锭仪式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8)

压锭现场

2009年1月7日,在原申新纺织第九厂的旧址上隆重举行了上海纺织博物馆开馆暨纺博大厦落成仪式,这一年正是中国第一家动力机器棉纺织企业120华诞。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29)

参考资料:普陀区档案馆馆藏、《荣氏和申新九厂》《普陀区志》《中国民族工业先驱荣宗敬生平史料选》《见证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从申新九厂说起海派纺织历史,感受沪上时髦基因的渊源》、网络等。

资料:上海普陀档案

编辑:王雨思

苏州河景观区(的这颗璀璨明珠见证了民族工业的昔与今)(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