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辰光 拍摄:吴辰光

三巨头是哪三个职业:2022年带动147个新职业(1)

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就业机遇正越来越多。

1月8日,《腾讯新职业与就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出炉,2022年腾讯数字生态带动了147个新职业,其中稳定期新职业14个,主要集中在云与智慧产业生态、互动娱乐、广告营销等领域;成长期新职业26个,主要集中在微信、广告营销等领域;萌芽期的新职业107个,主要集中在微信、云与智慧产业生态、互动娱乐、广告营销、职业教育等领域。在2019年后国家颁布的74个新职业中,腾讯生态催生的稳定期新职业占比近20%。

根据对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部分职业前景手册分析评估,每个处于稳定期的新职业未来5年能带动约50-100万新就业。在理想条件下,未来5年腾讯生态孕育的新职业发展有望创造约3180万的新就业机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表示,就业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也带动了一大批新就业,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对就业领域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给政府决策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据初步调查,微信、广告营销、游戏是新职业发展最具潜力的三大领域,而催生这三大领域的就业机遇恰恰是腾讯的三张王牌。

眼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但纵观历史,每次变革期都会出现人才紧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上该如何做得更精准才是下一步要面临的课题。

视频号催生新职业

微信生态是腾讯流量的典型代表,2022年第三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达13.09亿,同比增长3.7%。小程序日活突破6亿,同比增长超30%,日均使用次数同比增长超50%。

值得注意的是,以视频号为代表的微信新业务快速发展,进一步催化视频号运营等新职业的大量产生。

“90 后”视频号达人赵美丽辞去自己的会计工作,通过短视频创作和直播带货,为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家乡带来了收益。

2021年3月,赵美丽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视频号,她的第一条仅5秒钟的短视频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3000多个点赞。随后赵美丽围绕着自己最熟悉的莲藕、菱角开始短视频创作,当地的特色风物就是赵美丽创作的灵感来源。尽管赵美丽的短视频并不高产,但是每一条都有不错的数据反馈,少则几百的点赞量,多则数千的点赞量。短短几个月“洪湖赵美丽”的账号就吸引了26万粉丝的关注。

此后赵美丽也开始尝试起直播带货,随着直播间的销量的不断增多,洪湖莲藕、菱角等农产品也走入了千家万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周围乡亲们的生活。据悉,销售最多的菱角,高峰的时候每天能达到两三万斤,甚至在15天里销量就达二十多万斤。这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愿意把自己的农产品交给赵美丽去直播销售,而赵美丽也希望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乡村主播去推广自己的家乡好物从而实现梦想。

视频号在2020年年初上线,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微信生态中的重要一员。自2022年一季度开始,腾讯每次财报都会出现视频号的身影。

截至2022年6月30日,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号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基于人工智能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400%,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与此同时,视频号商业化也正在加速。2022年,视频号更是首次参战了“618”和“双十一”,视频号直播带货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和达人关注的焦点。

《报告》显示,视频号运营、视频号创作等相关从业者的数量增长明显,其中视频号运营更是成为2022年腾讯数字生态五大热门新职业之一。

未来,随着视频号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将带来更多相关就业机遇。

广告营销助力全域经营

随着全域经营的爆发式成长,如何借助腾讯广告营销的优势将公域与私域全盘打通,已成为更多创业者考虑的重点,这也催生了大量的新职业,其中,私域增长师就是2022年腾讯生态五大热门新职业之一。

来自贵州的私域增长师钱荣萍以其所在的行业为例,数字时代改善了传统行业的职业特征和就业方式,帮助销售人员改善了与顾客的建联方式,提升了顾客的粘性和复购率。新职业是未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更多的传统从业者将借助数字化提升个人技能,助力行业发展。

来自内蒙古满洲里的微信生态创业者、初意轻食小程序主理人宋浩男表示,微信小程序助力创业,不仅节省了成本负担、累积了私域顾客,也实现了线下复购率的增长和营收的翻倍。希望平台在未来发展中打造良好生态,培育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用上高效的工具,给每个人每个家庭带来更多可能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对此,《报告》指出,腾讯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腾讯会议等产品助力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好全域发展。而作为全域经营的重要基石,做好私域发展已催生了如小程序商城运营、用户运营、数字导购等众多新就业岗位。

腾讯广告品牌公关中心负责人李碣石表示,以前大家都觉得广告业务就是卖广告位、广告资源,现在腾讯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单纯地为企业提供展示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位置,更多的是融入到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全流程当中,去理解客户是如何做生意,如何和消费者进行互动。

“过去两三年,我们逐渐提炼出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经营实践的模式,即全域经营模式。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去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把公域和私域打通,把线上线下业务场景整合。这个过程中就孵化了一些新的职业形态或者岗位形态的产生。”李碣石说道。

让毕业生走上“实战场”

数字时代人们的就业观也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以“Z 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更加偏好灵活弹性的新职业,基于腾讯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发展与新职业的涌现,为年轻群体选择提供了更多选择。

游戏作为腾讯的支柱业务,为年轻群体的就业创造了很多机遇。得益于腾讯《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和平精英》等现象级产品的推出,围绕这些游戏内容进行线上、线下生产活动的从业者数量庞大。

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夏琳表示,游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有人力资本。腾讯游戏面向中国及海外市场陆续推出了数百款产品,服务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亿的用户,吸引了大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并对区域人才聚集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2019年之后国家颁布的74个新职业中,腾讯生态催生和带动了其中近20%的新职业,其中就包括了电子竞技运营师、游戏主播、动画设计师、渲染设计师等。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腾讯游戏学堂,成立6年多,腾讯游戏学堂持续面向游戏行业开发者、热爱游戏想要进入游戏行业的高校学生群体,持续进行多维度的专业知识分享和人才发展成长等工作,助力游戏人“成就游戏梦想”。

一是面向全行业用户搭建知识分享平台,通过腾讯游戏学堂公众号、官网等平台,对外长期输出游戏研发经验、行业动态趋势、精品栏目等专业内容,目前平台已累计对外发布了660 个干货文章/课程,平台累计用户达50万。二是目前已与国内外23所重点高校展开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产业研究、赛事活动等,与高校产教融合,以产业创新知识反哺教育,建立了一整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三是面向游戏行业开发者群体,持续举办行业大会(如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等,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期望通过国内外游戏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游戏研发经验、产业及学术发展趋势、开发者扶持成果等,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四是面向独立游戏开发者群体,通过赛事、专家团、沙龙等活动,为独立游戏开发者提供专家、资金、资源、运营等多方位扶持,目前已扶持了147 款游戏产品。五是腾讯游戏学堂在人才发展上的工作已影响了近百万的游戏行业开发者、高校学生及学者。

实际上,近年来游戏已经成为 AI、云计算、AR/VR、数字人等众多新兴技术的“先导性”应用场景,产业在承接大量专业人才就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人才创新的机遇。基于此,腾讯在产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以及提供相关就业方面也在发力。

目前,腾讯教育与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600多所高校开展了多元合作,并联合区域共建产业基地,为区域发展定向培养需要的人才。2022年7月,腾讯和深圳大学共同建设的“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迎来了首届毕业生,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就确定了自己满意的发展方向。

此外,腾讯教育还积极参与各地人社新职业工种的项目,与地方人社共同开展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训、新职业工种认证,探索“一试双证”的人才评价模式。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教育总裁殷宇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面。而过去几年腾讯则一直在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发挥力量。通过在线终身学习平台——腾讯课堂,链接起全国学习者和优质前沿的学习资源,助力技能迭代。截至目前,腾讯课堂累计入驻机构超过15万家,累计上线课程超过40门,超过80%学习者是在职人员;通过产学融合的方式,与全国600多所高校深度合作,共建数字科技课程,搭建实训平台等,助力高校毕业生从“象牙塔”走上“实战场”。

打造普惠包容的就业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近年来,面对疫情持续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国家坚持就业优先,着力保市场主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一直以来,腾讯在“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驱动下,积极响应与支持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普惠包容,创造大量不同群体的就业机会,包括青年群体、女性群体、残疾人、烟火小店等。

调查显示,2022年,在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的微信生态中,35岁及以下青年是就业的主力。其中小程序从业人员中72.5%年龄在35岁及以下,而公众号与视频的比例分别为57.8%及47.3%。在腾讯私域经营岗位从业者中,约75%以上的从业者为35岁以下青年。

女性群体方面,借助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许多女性从事更为自由灵活的用户运营等新职业,较好保持了工作与家庭平衡。

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方面,腾讯教育搭建在线终身学习平台腾讯课堂, 推动职业教育的在线化、专业化、普惠化发展,帮助广大青年低成本、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持续迭代职业技能。

1995年出生于扬州高邮的万岭,1岁时因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就医,被医生诊断为“脑瘫”。2016年,通过腾讯课堂学习,万岭考取了思科最高级技术认证——CCIE认证。这是IT业公认最权威但也最难考的网络专家认证,全球仅5万人通过。而万岭则是截至目前,中国唯一获得CCIE证书的脑瘫患者。

取得证书后,万岭成功转型网络工程师,个人薪资待遇提高了一倍。2020年,万岭返乡创业,为当地县城的工业园区、企业、工厂提供网络安全加固和维护等服务,不仅填补了当地乡镇网络安全服务的业务空白,还带动了乡镇就业。2021年其公司收入超300万,团队规模从3个人发展至25人,成为了华为、深信服在当地的合作伙伴。

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多个行业降薪、裁员,部分失业的人群做起了烟火小店维持生计,并且运用数字化工具寻求突围。2022年,酒水饮料、乳制品、生鲜冻品等品牌通过B2B连 接线下小店模式,连接万千烟火小店,不仅带来营销资源倾斜及更便捷的订货服务,还帮助这些烟火小店沉淀私域流量、找回线下客源。据悉,快消渠道、食品饮料小程序交易同比增长40 %。

眼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将会引发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革。到2025年,“机器人革命”虽然将使8500万个人工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但也将创造9700多万个新就业岗位。

“但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现象,并推动了人才培养方式的演化。”殷宇表示,“事实上,就业市场一直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有很多工作岗位无人可用,另一方面又有部分的劳动者等待着就业。人才技能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未来,腾讯将继续投入建设互联网的学习平台,持续开放人才培养的内容,助力主管部门为人才培养、社会就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