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500年,孔子就讨论过有效表达复杂信息的重要性。
但如今的我们依然不太擅长进行反馈表达。
一项盖洛普问卷调查发现,强烈认同业绩反馈能有效提升业绩的员工仅占到26%。
实际上,大多数人提供反馈的方式都不太容易让大脑接受。
大脑中有一个被称为杏仁核的区域,时刻都在检查接受到的信息是否含有社交威胁,从而引导我们对收到的信息做出反馈。
提供反馈的人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比较委婉的表达,这让接受反馈者的大脑很难做出判断,不能确定是否收到了反馈;又或者,会对收到的反馈表示困惑。
第二种则恰恰相反,太过于直接表达,但往往适得其反,会让接受反馈者进入一个防备状态。
对于如何给出良好的反馈,实验得出了以下“四步法”可供参考。
一.“小肯定”
善于提供反馈者会用一些简洁明了的提问来作为反馈的开始。
从而让对方的大脑能快速接收到反馈开始的讯号。
类似于“能不能占用您五分钟时间,我们讨论一下刚刚的交流结果?”
像这样“小肯定”的问题能够做到两件事:
首先,可以作为一个同步工具,明确让对方接收到你要开始提供反馈了。
其次,能够制造一种主动接纳的氛围。
因为这类问题的回应方式只有“是”或者“否”,从而我们可以掌握一个主动权,更有利于进行良好反馈。
二.“摆事实”
第二步,就需要我们明确列出事实,切记,摒弃掉任何不客观的词汇。
(即指那些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的词汇,被称为“模糊词汇”,这些词汇的表达太过于笼统,容易产生歧义)
善于提供反馈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将模糊词汇转化到事实当中去。
比如,把“你真不可靠”替换成“你说好在早上8点发邮件给我的,可我到中午十二点还没有收到。”
明确性对于积极反馈也很重要,能够使我们明确地表达反馈,也使对方能接收到明确的讯息。
反之,总是用词模糊就会造成,对方很难搞清楚接下来需要执行什么行为,也就不是良好的反馈。
三.“论影响”
要说明第二步摆出的事实对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接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因为我没有收到你的邮件,我的工作进度受到了影响,无法继续进行。”
这样可以让对方明白,他没有按时执行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
能感知到目的、含义和不同要点之间的逻辑,才是大脑真正需要的信息。
四.“提问题”
善于反馈的人会用一个问题来总结他们的反馈信息。
就像“那么,你怎么看?”
让双方的对话不再是单方面的独白,而形成一个合理解决问题的交互场景。
作用就在于给人以认真思考,而后做出积极反馈,而不是草草应付。
写在最后
善于提供反馈者不但能有效地表达信息,还会定期地寻求反馈。
我们不能被动得等待反馈,而应该积极寻求反馈,称之为“拉取反馈”。
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更加积极自信去表达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正向主动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名持续的学习者,掌握主动权。
四步走,走向良好的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