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 江琨

开幕时间 | 2020.11.20 15:00

展览时间 | 2020.11.20-11.29地点 | 东昌弈空间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50号

幼年开始便跟随爷爷江成之学习篆刻,中间由于学业、工作中断了数次,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学了二十来年,自觉至今未能及爷爷的一点皮毛,只能说可以刻刻,绝不敢说已经刻得好了。虽然有尝试浙派风格作品,但创作还是以汉印风格为主。我经常与同道好友交流创作心得,在此就我的学习汉印心得浅谈几句。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1)

江南好胜赏在云间 江琨 3.9*3.9cm 2020

篆刻创作构成主要有三点:章法、篆法、刀法。章法就像印章的灵魂,篆法就似躯体。有趣的灵魂配上曼妙的躯体,再配以鬼斧神工的刀法,印章朱白交错、神形相映、浑然天成,此乃汉印精妙之所在。这三点在印章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章法和篆法也不是简单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无法单就其中一点片面的拿出来讨论。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2)

非淡泊无以明志 江琨 2*3cm 2020

与张遴骏老师讨论印稿时,张老师曾提出,“先要在印章中打破原有的平衡,然后在不平衡中去创造和谐。”怎么打破平衡?我认为应当从章法中去打破,要创造出印章中的朱白疏密、曲直方圆、粗细缺省。让章法中的曲斜之动、留红之静,成为印章中的亮点,也就是创造出了“印眼”。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3)

秋色有佳兴 江琨 4*4cm 2020

怎么在不平衡中创造和谐?就要从篆法中着手,根据章法的需要增减笔画,挪让位置,添加粗细。造成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动静呼应、错落均衡,从而产生整体和谐的感觉。虽然要精心设计,但是切忌刻意做作。汉印之美在于自然、淳朴之中。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4)

持之以恒 江琨 2.4*2.4cm 2018

所谓道法自然,刻意为之往往会画蛇添足,徒增突兀之感。清代徐坚在《印戋说》里写过:“汉人作印,无所谓章法、刀法,而法自在有意无意之间”。当然,最难也就在这“有意无意之间”。

关于刀法,我认为只是为了实现作者所要表现的效果服务的,只要能达到所需的效果,谁又会在乎用了什么刀法呢。在一次看稿会上,高申杰老师有句点评让我铭记在心:“你这个就是为了切刀而切刀”,话虽尖锐却非常有道理,难道用了切刀,汉印就变成流派印了么。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5)

薪火相传 江琨 2.9*2.9cm 2020

清代冯承辉《印学管见》:“笔下不难风秀,难于古朴中仍带秀气;结字不难整齐,难于疏落中却又整齐;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此种种妙法,唯汉印有之”。我们一直追求的不应该就是这种稳健中带点俏皮的感觉么。

我认为学印还须以秦汉为宗,篆法用字必须精准,要有据可循,章法可多追溯古人,方能得汉印之精妙。小小心得,浅谈一二,且当抛砖引玉,还望前辈同道多多指正。

庚子七月记于双江楼

▎印面赏析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6)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7)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8)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9)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10)

一眼千年秦汉深度解析(江琨秦汉为宗)(11)

江琨,1981年生于上海,祖籍嘉兴,为西泠名家江成之先生之嫡孙。从小与江成之先生一起生活,幼年起在江成之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篆刻。现为海上印社青年艺术沙龙会员,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出版:

2016 编辑出版《江成之印汇》(重庆出版社出版)

2017 钤拓《履厂藏印选》《江成之印存》

2019 编辑《双江楼藏剪贴本朴堂印谱》

2020 编辑出版《麋研斋印存全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品入选获奖:

“金石怡情——2018上海青年篆刻作品展”

“海上风华——2019上海青年篆刻邀请展”

2019 上海市书法篆刻临摹展入展

2020 上海市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优秀奖

▎展讯

海派篆刻、闽派钮雕名家邀请展

Shanghai-style seal carving and

Fujian-style carving masterpieces exhibition

丨海派篆刻

李文骏 张遴骏 涂建共 吴承斌 张铭

吕少华 杨祖柏 唐子农 李夏荣 张炜羽

蔡毅强 虞伟 李昊 顾琴 汪黎特 江琨

(依年龄为序)

丨闽派钮雕

林飞 全瑞炳 林其臻 王长坤

石秀 林鸿 谢麟 杜海中

(依年龄为序)

丨指导单位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雕刻专委会

丨支持单位

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丨主办单位

上海养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丨承办单位

东昌弈空间

丨策展人

刘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