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过往,远去了,仍值得一提再提;有些人,故去了,仍值得永远铭记。他,邹习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枪法在军史上最冷、最准,值得一提再提;他是上甘岭战斗英雄,值得永远铭记。

01 佬族青年好猎手

1922年4月,邹习祥出生于贵州务川县泥高镇栗园村何家矸的一户仡佬族农民家庭。栗园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300多米,土地贫瘠,草场广布,没有农田。一直以来,偏僻闭塞的当地村民都是以苞谷、蕨根、红薯等杂粮为主食;好在靠山吃山,进山打猎成了多数家庭补充肉食的唯一来源,因此当地人多勇猛粗犷,家家都有猎枪。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习祥7岁起就开始给地主放牛牧马,当雇工、干农活,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贫,他也得上山打猎,以改善、贴补大家庭的开销。

邹习祥父辈兄弟七人都爱玩火药猎枪(俗称鸟枪或鸟铳),他从小就跟随父辈们边学边练。他从打死目标学起,逐步练打活目标;大山里飞禽走兽众多,野猪、野鸡、飞鸟都是他的射击目标。他所使用的猎枪,构造简单,射程很短,每放一枪,都要重新装火药和散弹丸,因此,邹习祥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出手机会。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

日久月深,邹习祥练成了一身好枪法,拥有了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他眼力极强,只要有猎物,哪怕是晚上,他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动物出没的位置,预判它逃跑的方向;他枪法极准,土制火枪的瞄准十分不易,但经过无数次的捕猎、射杀,练成了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绝技;还有他身手异常敏捷,在崎岖不平的山野间穿梭、奔跑,如履平地;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有超常的沉稳和耐心,在静候猎物时,尽管蚊虫叮咬、寂寞难熬,他都可以长时间蛰伏,纹丝不动,直至狩猎成功。

以至于村里人常说,这伢子可真是个天生的好猎手,从没见他空手回来过。山鸡、野兔、飞鸟、麂子、野猪等都成了他的“战利品”,在所有的猎物中,邹习祥最喜欢的是狐狸,因为它皮毛的价格高且好卖出,狐狸虽然非常狡猾难打,但只要被邹习祥盯上,几乎都难逃厄运。邹习祥每次打猎回来,总会把“战利品”分给左邻右舍尝一尝。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3)

结婚后,为了养活家庭,邹习祥还学了木匠,跟着师傅给有钱人建房搭瓦,一家人生活勉强过得过下去。不出意外的话,邹习祥将像祖辈们一样,在老家平平淡淡、终老一生;那时候,谁也没想到,村里这位最优秀的猎手,日后他的猎物将不再是动物,而是拥有精良装备的美国大兵。

02 当兵记

1948年2月,战争的残酷还是波及到了这个远离世俗的闭塞小山村;国民党军队在西南地区疯狂抓壮丁,身强力壮的邹习祥被抓入伍,编进国民党部队17军35团;在国民党军队的日子里,拿不到军饷,也没有像样的训练。穷苦人家的邹习祥目睹了国军的种种不是后,一直试图逃兵,可惜无果,只好隐藏起自己的射击特长,随队伍消极地转战各地。

同年9月,在河北省山海关,邹习祥所在部队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回家的,每人发两块大洋作路费,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可就地编入革命队伍。虽然邹习祥离家时已有两个孩子,妻子正怀着老三,十分想念家人,但邹习祥认为,解放军是人民的好军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而自己就是穷人,理应加入解放军。于是,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135团的一员。

淮海战役打响后,邹习祥凭着一手好枪法和强大的野外生存技能,点对点地击毙了许多国民党官兵;战争结束后,他被提拔为副班长,还经常被连部抽调去教导其他士兵射击。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4)

新中国成立后,邹习祥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5兵团17军51师,参与解放大西南,贵州纳雍县的川子洞、苗子洞、四方洞等战斗中,都有他那活跃的身影。每次战斗,邹习祥总是冲在前面,由他率队拔掉匪军的暗哨和机枪手。 

有一次,邹习祥和两名战友在山谷里发现了很多土匪,他担心回去报告后来不及消灭掉他们,于是和战友商量:土匪里面那个正在讲话的应该是头头,我把他打了,你们再把枪朝天打,喊“缴枪不杀”。 邹习祥一枪放倒土匪头子,余下的土匪乱成一团,在他们三人缴枪不杀的喊声中乖乖投降。由于表现突出,邹习祥被提拔为班长。

1950年底,邹习祥所在部队在贵州黄平消灭了 “黔东反共救国军” 的主力,但匪首皮老满却跑了。部队对黄平所有的村寨、山头、洞穴进行搜索,希望能抓到皮老满,进而打掉他手下的残余势力。但10多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皮老满的一点儿线索。

有那么几天,邹习祥带领全班人员在黄平街道上巡逻、搜捕,他发现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每天都要背着一个小包出去,去时鼓鼓的,回来却空空的,这一现象引起了邹习祥的怀疑;他跟踪发现,小姑娘每天都是到山上去,一路走一路看,生怕有人跟着。

为了不打草惊蛇,邹习祥身着便装,寻机跟小姑娘套话,但人家根本不理他。邹习祥随后从路边小货店买了一包糖,等小姑娘出来后,假装若无其事地送给她,并套近乎取得好感;连续几天后,放松警惕的小姑娘无意中说出了一句,她每天背的是饭菜,送给一个带双枪的叔叔吃,那叔叔就躲藏在她家山上的红薯洞中。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5)

得知这一信息,邹习祥连忙回来招集全班人员布置任务。第二天中午,邹习祥像往常一样给了小姑娘几颗糖后,说要与小姑娘一起上山保护她叔叔,其他队员则悄悄尾随。就这样,在红薯洞里,他们把罪大恶极的皮老满逮个正着,邹习祥因为活捉匪首皮老满,受到了师、团嘉奖,荣立二等功,并光荣地入了党。

全国都解放了,西南的匪患也被肃清,邹习祥盼望着解甲归田;不料随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邹习祥的人生因此而彻底改变,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辉煌时刻。

03 入朝参战

1952年3月,邹习祥所在部队编入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1连,赴朝参战。15军入朝正赶上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5军和20军、60军一起在东线作战。为了掩护志愿军的侧翼,15军在芝浦里阻击敌人整整十天,有效地呼应了铁原阻击战。战斗中,邹习祥第一次见识到了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也看到了战友们为了胜利而成批、成批地牺牲掉,内心触动很大。由于一直是大规模的运动战,此时的邹习祥仍然“不显山不露水。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6)

经过前后共5次大规模的战役后,敌我双方消耗都很大,中朝军队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200多公里的“三八线”一带,进入战略相持的防御、对峙阶段;面对和中朝军队在“三八线”反复拉锯鏖战的窘境,“联合国”军首先提出双方进行停战和谈的要求;为了在和谈时能取得对己方有利的筹码,交战、对峙双方依然你来我往,枪炮不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此时,志愿军不再和敌人硬拼大兵团,而是利用山地、坑道等有利条件,采取以小规模战斗为主,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积小胜为大胜,也就是毛主席所讲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再后来,发展成以班排为作战单位,遍地开花的 “冷枪冷炮”运动,我军号召所有的神枪手都参与到狙击战中来,一点、一点地消灭敌人,拖垮敌军;这下,枪法出众的邹习祥终于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1952年4月下旬,志愿军第15军奉命进驻朝鲜五圣山一带防区。五圣山位于朝鲜狭长的国土中部,主峰海拔1061.7米,它有五条逶迤连绵的山岗向南延伸,犹如张开的五指,各山峰雄伟奇峻,怪石林立,谷深涧险。五圣山与附近的斗流峰、西方山互为唇齿,扼守着南北交通之咽喉,同时它还嵌进了美军控制区金化、铁原地区的“心窝”地带。五圣山以北是广袤的平原地区,如果失去五圣山,意味着志愿军在北边200多公里范围内将无险可守,陷入被动境地,因此,五圣山是当时整个朝鲜战争中的最关键防御地段,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五圣山区域,是我志愿军必须坚决完成的任务。

在五圣山“食指”部位的山腰部,有一个叫上甘岭的地方,它的左右侧分别是海拔597.7米、537.7米的两座高地,其中537.7米高地所在的地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驼峰状狭长山岭,地势险要,交战双方各占一段据险而守;邹习祥所在的1连牢牢守卫着该高地的北山,而高地南边为主峰则被美军占据着。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7)

537.7高地北山,是我15军三十公里防御正面上最突出的阵地,它像一根尖锐的楔子钉进了美军的阵地。两军在此对垒相向,从各自的前哨掩体算起,最近的距离不足100米,稍微大声说话,双方都能彼此听闻,一切活动彼此都一目了然。

由于537.7高地南面地势稍高,再加上敌人配置的武器先进、弹药充足,又有飞机大炮的配合,因此只要枪炮够得着的地方,敌人的炮火就会经常不分昼夜地向北面山头倾泻;志愿军晚上挖的战壕、交通壕,第二天白天就会被摧毁殆尽,不得不连夜继续挖掘修复;由此可见,邹习祥部的坚守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当时天气已渐渐转暖,上甘岭的冰雪正在融化,对面也是刚换防上来的美军气焰嚣张,占着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和地利的优势,根本不把百米开外、缺乏强大的炮火支撑的我军放在眼里;美国大兵们在对面山头进进出出,喝酒抽烟、洗澡晒太阳、打球嬉戏不亦乐乎,有时还会强迫被抓的朝鲜青年妇女跳舞,更欺人太甚的是公然对着北面撒尿挑逗、大喊大叫,肆意挑衅着只能呆在简陋工事里的我志愿军。

由于我方阵前的坑道工事还没完全准备好,邹习祥他们只能憋气忍着。

04 最冷的枪

随着前沿坑道阵地的日益加深加固,我15军有了坚决反击的基础;根据上级部署,已经可以开展盼望已久的冷枪冷炮作战了。哪一天打?谁先打?135团1连经过讨论,最后决定让枪法最好的班长邹习祥开首枪。

当时,志愿军配的是苏联产的莫辛-纳甘步枪,因其轻声清脆,击发干净利落,被战士们称为“水连珠”步枪。这枪最大特点就是便宜、简单、耐用、抗冻,和三八大盖相比,它威力更猛,后坐力也更强,而且枪管更短,射击后的子弹散布面较大,也就是说若控制不好射击,精度会相对较差。这种普通步枪要靠眼睛直接瞄准射击,用它狙击敌人,难度相当大;不过对于邹习祥来说,根本无所谓,猎枪都玩得那么溜,何况现代步枪已经比鸟枪先进了上百倍,稍加熟悉后,就已使用得得心应手,这些大个子美国佬,比他在家乡打的飞鹰、狐狸更容易命中多了。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8)

4月16日夜里,邹习祥在班里召开研究会,组织狙击小组,分派各自任务。他带领战友,在山坡上掏空了一处阵地,在一块大石头旁开了一个隐蔽的瞭望孔,从这里仔细观察到对面不远处的敌人。

第二天,敌人还不晓得志愿军神枪手的厉害,依然三五成群地在阵地前嬉笑打闹,可邹习祥没有理他们,他首次出手要等的是“大鱼”。不久,留守瞭望孔的战友就来报告、发现一个敌军军官带领一群士兵大摇大摆地出现了。

邹习祥立刻进入狙击阵地,他瞄准那个手提柱杖、头戴绒帽的军官,直接一枪爆头!敌军发现指挥官被击毙,个个吓得趴地不敢动,许久才四处张望、还击。邹习祥一不做二不休,继续连开三枪,又打死三个敌人。等敌人发现他的射击位置后,十多挺机枪和炮火一直报复了两个多小时,而邹习祥和战友们早已全部进入坑道隐蔽,无一伤亡。

135团前沿阵地观察所看到邹习祥打死敌人军官后,立即向团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团领导鼓励说:打得好!继续打下去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9)

邹习祥打出的全团第一次冷枪,就把在阵地上来回走动的敌人吓个半死,还连着灭了4人,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团,战士们信心爆棚,纷纷报名参加狙击队,全团组成了几十个射击小组,大家你一枪、我一枪,掀起了狙击比赛的高潮。

为防止敌人火力报复,邹习祥他们在阵地前构筑了许多假工事,故意开枪将敌人引出来,当敌人探头寻找目标时,在侧翼埋伏的神枪手突然开火,把敌人消灭;当夜间敌人运粮、运弹之际,邹习祥等狙击手们潜伏到敌侧,在敌人必经的道路边突然开火,将他们一举消灭;敌人汽车兵被打得夜间不敢开大灯,有辆满载敌军的汽车在通过我封锁区时,还惊慌失措地开到了两丈多高的桥下,损失惨重。

接下来,1连又研究出抵近观察,找敌人活动规律和行经道路,选定冷枪射击路线、封锁线,构筑射击台,抵近敌人前沿打,配合机枪排消灭敌人火力点等等措施,打得美军日夜不安,心惊胆战、苦不堪言。

赶上敌人不很活跃的时候,邹习祥会单人独枪,备上几块干粮,到战壕附近静静潜伏!他的耐心和精准的枪法,让他每次出去都有收获。恐怖弥漫着美军的整个南山阵地,只要敢稍微露头,迎接他们的就是一颗不知来自何方的复仇子弹,美军被吓得终日龟缩在掩体中,惶惶不可终日,即使上个厕所,也需要几个人一起相互警戒,唯恐被爆头。

在志愿军的众多冷枪手中,邹习祥很是与众不同,他每次出击只带5发子弹,打完就马上返回,绝不逗留哪怕是一分钟,但他每次几乎都能枪枪命中;按邹习祥自己的说法是,不打没把握的枪,每次出击都力求一枪毙敌,否则会有浪费弹药的羞愧感。这习惯应该是在他年少打猎时养成的,那时由于贫穷、闭塞,火药、弹丸不易搞到,因此倍感珍惜,来不得丝毫浪费,必须做到枪枪有收获。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0)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邹习祥用冷枪击毙80多个敌人,他神枪手的名号,传遍了全军,邹习祥也被提拔为机枪排副排长、排长。随后,45师的三个团先后邀请冷枪手邹习祥介绍战斗经验,邹习祥非常痛快地将自己的射击技巧和应敌办法倾囊相授,他将自己的技巧总结为“三快一准”,即所谓寻找目标快、出枪快、撤退快,外加射击准确!

得知对面志愿军阵地上有一位狙击高手,美军也专门调来了自己的狙击手,来个对杀。美军狙击手很是老道,并不急着应战,双方都在找一击置敌于死地的良机。因为一直无法锁定对方的真实位置,邹习祥很是谨慎、耐心,最终,他使用了当年狩猎的技法,制作了一个非常逼真的稻草人,穿上军服、挂上步枪,从远一点的距离根本看不出真假;美军狙击手发现了被故意隐蔽的稻草人后,误以为是邹习祥正要伏击他,便抢先击发,结果反而暴露自己的潜伏位置,邹习祥把握住机会,果断开枪,将美军派来的狙击手成功击毙。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1)

在后来向全军介绍狙击经验的时候,邹习祥非常不屑地说:“这些美国佬,比我老家的狐狸好打多了”。可见他对自己有着十足的自信,根本没有把美军当回事。按照其他战友的描述,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邹习祥照样能够听到对方细微的出声,准确判断出敌人的具体位置并加以击杀。

几天后,15军组织各个阵地的冷枪手到邹习祥驻守的7号阵地现场观摩、学习,以提升士气。艺高人胆大,在这么多同行战友的关注下,邹习祥不但没怯场,反而是更加沉着冷静。

傍晚时分,邹习祥让这些冷枪手在高处观察,他自己带着一名副手,到距离敌阵地不足100米的战壕里蹲守。对面正好有一支12人的美军小队趁着暮色进驻换防,邹习祥便指着他们说:“就用他们做示范吧!”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2)

今天要大开杀戒了,邹习祥破例地向身旁战友多拿了十余发子弹。藏在战壕中的副手看到邹习祥的示意手势后,便立刻举枪朝敌人开了一枪,枪响后,美军小分队慌作一团,纷纷趴倒还击;在另一个位置的邹习祥马上出枪,又一击毙敌,然后迅速现身并转移;10多名敌人见邹习祥孤身一人,仗着人多势众,从对面迫近追了过来;邹习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长时间内连续击毙了10名敌军,仅一人逃脱。这让整个观摩小组惊叹不止,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大大增强了友邻部队各阵地冷枪杀敌的信心和决心。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3)

“联合国”军对邹习祥恨之入骨,甚至出动飞机在空中搜索,配合大炮向邹习祥所在的隐蔽点发动袭击,可是邹习祥凭借着出色的隐蔽、闪躲能力,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有一次联合国军对邹习祥的埋伏地点发动空袭,空投下的炸弹离邹习祥几乎就在咫尺之间。一枚飞散的弹片惊险地划过了邹习祥的额头,邹习祥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志司为了推广冷枪战,特意安排战地记者专门拍摄过一组邹习祥狙击作战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潜伏在草丛中,眼神里满是忠勇、果敢、冷静、坚毅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4)

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冷枪声不断回响在五圣山的各个角落。在敌我双方军事火力悬殊的情况下,冷枪杀敌是毛主席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战术的重要实践。

毫无办法的美军只好以狂轰滥炸来应付,同时组织大队人马强攻我北山阵地,妄图一劳永逸解决掉邹习祥这帮神出鬼没的狙击手,拿下537.7高地。到了6月,邹习祥所在1连打退了“联合国军”多次进攻,邹习祥所在连队也出现了较大伤亡,总部给予及时增援,补齐人手,北山高地稳若磐石。

据不完全资料痛击,从4月17日到10月13日,短短五个多月时间里,135团共计冷枪歼敌3558人,邹习祥的1连就歼敌八百余名,邹习祥更是创下了5天内用78发子弹毙敌39人的优异战绩。美军惊恐地将537.7高地称为“狙击兵岭”, 并写进作战报告,载入他们的军史里。用冷枪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一个 “狙击兵岭”的地名来,这在我们解放军的战争史上,独此一例。

05 上甘岭开打

战争是残酷的,但世界军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就是发生在邹习祥他们坚守的上甘岭阵地。

美军发起上甘岭战役,主要是出于政治和军事双重考虑。政治上,想在即将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上取得有利形势;军事上,美、韩军队饱受志愿军“零敲牛皮糖”战术困扰,冷枪冷炮运动把他们打得灰头灰脸,没了脾气。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决定,发动一场名为“摊牌”的有限目的进攻。攻击目标颇为意外地选定为五圣山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头,也就是上甘岭那方圆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只因这两处高地控制着山下金化至金城的唯一公路,过往的“联合国军”车辆人员常在此遭到志愿军的屡屡狙击。范佛里特和他的手下估计,行动将进行5天,最多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5)

我15军高层虽已从美军的动作和情报判断出其可能发动攻击,但认为敌人主攻方向应是西方山,此处紧靠平康平原,有利于敌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机动,所以15军的拳头部队第44师摆在了那里,同时配备了两个炮兵营。相对而言,五圣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敌人重点进攻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守卫上甘岭两个高地的依然为我15军45师135团的8连和1连,前面介绍过了,其中邹习祥所在的1连守卫的是537.7高地。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美方没按套路出牌。双方也更没想到原预计的一场小规模战斗,到最后会发展成一场世界军事史上最为疯狂、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点,美、韩各动用2个营的兵力,利用320多门大口径重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以每秒钟落弹6发的火力,向上述两处高地发起猛烈进攻。在攻击方向上,美军负责夺取597.9高地(美军称之为“三角”高地),韩军负责攻击537.7高地北山(又称“狙击”棱线)。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6)

在猛烈炮火的持续轰击下,我军两处高地上所有的野战工事全被摧毁,上甘岭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粉末。到当日下午5时,我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志愿军战士退守坑道。由于通讯不畅,直到黄昏时分,45师师长崔建功才得知两高地战况。焦灼的他立即下令,要求利用暗夜条件尽快夺回阵地。子夜时分,志愿军将阵地夺回。

一天下来,美军投入6个连,伤亡近500人。这意味着,战斗才开始第一天,美军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之前预计,但目标却没实现。当然,志愿军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不小。15军军长秦基伟后来回忆:“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这一天,是我一生中又一个焦虑如焚的日子。敌人突然发动攻击,规模之大,火力之猛,手法之狠,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它避我实而就我虚,花招多少有点让我们意外。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7)

此后数日,战场上基本就呈现胶着态势:白天“联合国军”进攻,夜间志愿军反击。到10月下旬,美韩军队仍然没有完全攻占两个高地,而伤亡已经超过2000人。韩军在战史中描述:由于天翻地覆般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手时,不过一平方公里的棱线完全被鲜血染红。

此时的美军已经骑虎难下,联合国大会已经召开,就此收兵,不光前线的美军士气将更受打击,大会上美国代表也会脸上无光。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决定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当一方获致暂时之优势时,其他一方即增加其赌注。”

美国政府也认为,要想使中方代表真正谈判停火,不使其声望和力量蒙受足够的损失是不行的,因此不管争夺前哨高地的地面战斗多么无效,也必须取得胜利

志愿军方面同样伤亡很大,45师全师有半数以上连队,减员至25人以下。45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在向军长秦基伟汇报战况时,痛哭失声。能让见惯了生死的军人如此崩溃,上甘岭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对此,秦基伟表示,我们困难,敌人可能更困难,这时候就要较量胆魄和意志,上甘岭战斗要坚决打下去。

双方都继续增兵上甘岭。美军方面,撤下伤亡较重的第7师,由韩2师顶上,又调来韩9师、美空降兵第187团以及埃塞俄比亚营等兵力,轮番发起攻击。志愿军方面,给45师补充1200名新战士,调第29师参战,让第12军担任预备队,逐次投入战斗。

最终,美、韩先顶不住了。11月6日,他们率先宣布放弃对地势更加险峻597.9高地的进攻。《韩国战争史》写道:“自从‘摊牌行动’开始以来,美第7师打了12天,韩第2师打了11天,只是增加了伤亡……,继续进攻也无所作为,因此决定从即日起结束‘三角’高地战斗。”

之后双方围绕537.7高地又打了半个多月。接防的志愿军部队采用轮换战术,以1个班为单位,轮番出击阵地,既减少了人员伤亡,又把主阵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到11月20日,韩美军已无力进行营以上兵力的攻击,改为一个排至一个连的连续小型进攻。11月25日,连这类小型进攻也完全停止了,本次战役结束。

上甘岭战役,后来被美联社记者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双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各自付出了超过万人的伤亡。美联社一名记者则写出了美军的惨状:“那些出发时兵力都是足额的全连部属,在今晨回来时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几个残余,那些军官看到这种情形简直哭了起来。

对于战役的失败,范佛里特不大愿意接受,他认为“这完全是一件由战斗本身所产生的难以预料的残酷事实。”不过,克拉克倒是很爽快,他在回忆录中勇敢地承认“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敌人的失败是必然的,看看邹习祥他们这些勇士们,在这场惨烈无比战斗中的具体表现就知道了

06 血战到底

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上,有呈不规则“十字”状的防御坑体,东西方向横着的是9、3、4、5、6号阵地,竖着的坑体,以8号阵地为最前,后面依次是7、2、1号阵地,邹习祥就在7号防御阵地上。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8)

14日开战时刻,敌人炸弹、炮火倾泻而下,有着数百万年的灰褐色岩石被揭掉一层又一层,最后都炸碎成了粉末。邹习祥与战友们退守在深深的坑道内,然而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一个接着一个密集传导下来,坑道内不停落下被震松的石块和泥土;战士们被震得颠簸难立,有的耳膜出血,有的牙齿磕破了舌头、嘴唇,一个17岁四川卫生兵还被活活震死在邹习祥的跟前。

经过一个多小时密集的炮击和轰炸,“联合国军”的韩国主力野战第2师32团开始向537.7北山阵地发起地面进攻。自此,一幕比一幕惨烈的战斗在537.7北山阵地上展开。

炮弹打来时,战士们立即进入坑道躲避,等炮弹一停,战士们便迅速进入战壕,痛击冲上来的敌人。虽然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但邹习祥身边的战友也一个一个倒下了。

在解密的15军资料库里,1952年10月14日178号战报上记载:“一连战士共击退敌人20余次冲锋,至14时退守坑道……”;秦基伟将军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这段令人敬畏的文字:“我守备队同大于自己几十倍的敌人进行反复的争夺战,大量杀伤敌人而自己伤亡过大的情况下转入坑道作战……今天的战斗,从敌人来说,是一年来最大的一次进攻。”

在后面连续15天的时间里,“联合国军”多次攻占了我军的地面阵地,包围在坑道外,用毒气罐、硫磺弹往洞里熏,从坑道顶部凿眼爆破,用曲射炮弹轰炸坑道口。邹习祥与战友们在坑道里顽强坚守着,到了夜晚,又利用坑道的地形优势,三五人一拨又一拨地杀出洞口,发挥我军不怕牺牲、善于近战的精神,充分利用手榴弹、手雷、爆破筒和各种短兵器的威力,反攻夺回阵地。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19)

来来回回的反复争夺,敌我双方的伤亡都很大,邹习祥率领的排到后来仅剩6人,而且个个都带着伤。由于敌众我寡,且敌人的进攻越来越疯狂,邹习样和幸存战友们不得不转入坑道里坚持战斗,并一致发出“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铁血誓言。

地面阵地被“联合国军”完全占领后,邹习祥他们封住坑道的各个入口,一边坚持战斗,一边等待支援。然而,一天一天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给他们送水、药食物、送弹药的战士倒在了半道上,补给始终送不到1连手里。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0)

英勇的战友们在无粮、无水、无医药的困境中坚持了6天6夜,坑道内已弹尽粮绝,邹习祥与战友们的口腔里几乎停止了分泌唾液,舌头肿胀得连话都说不清;仅剩下的几块饼干嚼在嘴里像沙子一样,渴极的战士往干裂的嘴唇上抹牙膏;没水的他们只好喝尿液,后来尿少了,就省着只供伤病员喝,其他人员只能舔吸洞壁上那略微湿润的岩石。

眼看伤病员们的状况越来越糟糕,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而轻伤的人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1连的这种严峻情况,由于通讯早已中断,营团指挥部也无从知晓。

绝不能坐以待毙,更得继续坚守住坑道阵地,邹习祥所在的1连决定向指挥部求援。在连部犹豫要派谁去求援时,已挂彩的邹习祥主动提出让自己前去,理由简单而充分,那就是他猎户出身,擅长这种隐蔽潜行任务,一定能搬来救兵。

10月29日当晚,邹习祥从山崖边的隐蔽坑道口悄悄摸出,前去请派增援部队和运送食物、水和弹药来。刚出坑道外不远,就发现去路上有敌军把守,他急中生智,捡起一个空罐头盒向另一个方向远远抛去,铁制罐头盒落地的清亮响声,吸引敌人向那边追去,他们想抓个活口讯问坑道里的情况。

邹习祥趁机猫腰向营部方向奔去,可是没跑出多远,还是被敌军发现,一阵乱枪射来,紧接着又是几颗燃烧弹,邹习祥靠着掩体虽无大碍,但他的一只手还是烧伤,肺部也被灼伤。

眼见不死心的敌人追过来查看,黑夜中,邹习祥连忙爬到附近的弹坑里,将边上的几具遗体拖来压在身上做掩蔽。

敌人赶到后,见到的是满地尸体,并没发现还活着的邹习祥,狡诈的敌人依然拿起军刺往志愿军遗体上乱捅。其中有一刺穿透尸体,扎到了邹习祥的手臂上!邹习祥硬是咬紧牙关,一动不动,一声没吭!

敌人离去后,又再次受伤的邹习祥仍然躺在弹坑中,偷偷地压住伤口止血,因为它知道,敌人还在观察着他这边的动静;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邹习祥觉得安全后才爬出弹坑,用布条勒住伤口,一瘸一拐地向营部方向赶去。

一定要赶回去报信,让同志们脱困!” 邹习祥正是靠着这一股信念顽强地坚持着。

拂晓时分,奄奄一息他终于来到营部。满身的泥土、血渍、烂衫,面目全非得连站岗的哨兵都认不出大名鼎鼎的他,邹习祥报出了自己的部队编号、职务、姓名,以及北山阵地情况后就昏了过去。哨兵连忙把这一情况报告营长,营长急忙向师指挥所汇报,并把邹习祥送到战地医务室进行包扎救治。

师部接到报告后,让一营立即派出增援部队,并组织强大火力支援北山的一连阵地。1个多小时后,邹习祥苏醒了过来,向营部报告说,北山阵地复杂,坑道又在地下,没有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入口,情况紧急,请求亲自带人前去增援。

当邹习祥他们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赶到坑道阵地时,发现好多战友已经壮烈牺牲了。伤痛不已的邹习祥,拒绝了上级要求他撤回的指令,选择就地留下,与前来支援的战士继续白天躲在坑道中,晚上出来打冷枪拖住敌人。

11月5日,上甘岭阵地由兄弟部队31师接管,志愿军45师第134团、第135团撤出战斗,到兵马洞地区整补,伤痕累累的邹习祥这才随部队撤下战场。

11月11日,我军准备工作已全部到位,上甘岭反击战打响,炮火怒轰,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把敌人打得节节败退;志愿军的后援部队不断赶来,最后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 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1)

07 历史性的功绩

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是历史上最残酷、最惨烈的战争之一。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集中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共向上甘岭阵地倾泻炮弹190万余发,高爆炸弹5000余枚,其火力密度远超二战的最强水平,整个上甘岭山头足足被削低2米多,岩石被炸成几十公分厚的粉末。双方参战人数达8万余人,其中我志愿军4.3万余人,伤亡为11500人,伤亡率在25%左右;而“联合国军”共投入总兵力4万多人,伤亡为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由美军挑起,预计进行5天、最多付出200人伤亡代价的上甘岭战斗,没成想越打越大,不可控地发展成战役级别的“绞肉机”大战。

在整个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135团不但圆满完成了防守任务,还为志愿军反攻赢得了时间,也因此被政治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邹习祥所在的135团在这9个月里,歼敌3558人,15军全军歼敌19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歼灭的,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上甘岭一役惊心动魄、惨烈无比,邹习祥是45师里为数不多的经历过上甘岭战役全过程的英雄,他也因此被志愿军39155部队政治部授予个人“二等功臣”,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冷枪英雄”光荣称号。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2)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3)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上甘岭战役不仅奠定了朝韩的南疆北界,还换来了东亚地区几十年的和平。原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说:“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1952年12月, 15军移至元山以南地区,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 1953年参加了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朝鲜停战后又参加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1954年4月,15军全体将士凯旋归国。受伤的邹习祥随大部队行动,此后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08 英雄的惊世战绩

长时间的战斗,邹习祥已伤痕累累,被刀伤、枪伤、烧伤、以及毒气腐蚀折腾得不成样子,左耳被流弹打掉了一半,脖子上也被子弹削去一大块皮肉,肚子、大腿、手臂到处都是刀枪伤,好不容易买的一块手表也被敌人子弹打得粉碎。这些有形伤害将伴随、折磨他一生,而许许多多亲密战友离他而去所造成的心里负担也是异常沉重。

邹习祥的伤痛和部队换防,让他错过了后来的战斗,也错失了志愿军头号狙击手的桂冠。据相关资料统计,邹习祥在上甘岭战斗期间,用206发子弹狙杀敌人203名敌人,被“联合国军”称为“狙击兵的神话”;而志愿军头号狙击手由后来驻守597高地的24军214团的张桃芳获得,他用436发毙敌214人;关于张桃芳的传奇故事可参见小编的上期文章《史上最快的枪神炼成记,江苏小伙从菜鸟到枪神,用时还不到58天》。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4)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5)

15军军史仅以邹习祥用78发子弹毙敌39人的优异战绩进行表功、介绍。而在他个人档案中,记载着他“在参加抗美援朝中,立下冷枪射击敌人203名的战功”。邹习祥的不可思议命中率也许有所夸大,但他的杀敌数量应是真实的,邹习祥对这些虚名根本无所谓,他在乎的、痛心的是那些倒在战场的战友,他们可大多是还未满20岁的小伙子。如今,透过漫天战火硝烟,穿越纷繁历史烟云,再回头去考证数据是否精准,其实已无关紧要,多此一举了。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6)

09 解甲归田

志愿军回国后,部队想要让邹习祥留下当射击教官或继续深造,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不久之后,他就提出复员申请,部队当然不想让这么优秀的狙击手就这样退役,但是经过几次谈话之后,首长发现邹习祥的态度很坚决,于是便不再阻拦。邹习祥当时是这样向首长表态的:经历过战争,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我要回到家乡造福我的乡亲们

1956年4月,在邹习祥正式转业时,部队考虑到邹习祥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战功显赫,又有伤在身,想把他就近安排在部队附近的省会城市武汉工作,方便就医。在征求意见时,邹习祥说,自己没有文化,安排在城市工作会拖了国家的后腿,国家还在建设时期,能省一点是一点;更何况他家中还有父母兄弟,还有妻子儿女,带出来不方便,不带出来更不方便,还是让他复员回老家的好。还有,他身体还行,不用国家照顾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7)

复员回来后,邹习祥没有说出自己在朝鲜战场立功受奖,以及身体受伤等诸多情况,因此县里也没有给他安排工作,只是让他回砚山区栗园乡何家矸的老家。

栗园乡平均海拔1300米,一年中有200多天笼罩在雾雨之中,年平均气温较低,虽属南方山区,但有史以来从未种植过水稻,祖祖辈辈都是以玉米、红薯和土豆等农作物作为口粮,想吃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都成了奢望。回到村里的邹习祥也算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了,他敏锐地意识到,东北地区同样气候寒冷,却能产出优质的东北大米,那边的抗寒稻种应该可以在栗园种植。

他找村生产队队长商量, “其他地方的人都有大米吃,而我们栗园人世代都只能吃玉米、红薯,该试着改变一下了。我们这边虽然没有好的水源能够保养稻田,但是我们这里雨水多,可以在一些山的半山腰挖山塘蓄水,田里需要时就可随时放水;至于稻种他可想办法搞定。”

邹习祥带领何家矸的村民们开展试点工作,他们挖沟砌坎,改土归田,开渠引水,当年就开垦出了20余亩梯田。邹习祥委托战友从东北带回优质稻种,在大家的精心培育、养护下,第一年种植的水稻就收获1万多斤谷子,村民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出来的香喷喷大米饭,随后在栗园大草场等地推广开来,受到了广大乡民的极大赞誉。

1958年初,县委得知邹习祥在朝鲜战场上战功显赫,便把他就近安排在栗园公社工作,担任民兵连长。1958年10月又调他到浞水公社河坝管理区任民兵连长,1959年9月调到浞水公社任武装部长。

1962年,受“左倾”路线影响,邹习祥因在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兵而受到牵连,被处理回家,但他并没有任何不满,也没寻求上级帮助,而是安心扎根在农村老家

回到老家的邹习祥,并不满足于村民们已吃上了大米饭,爱动脑筋的他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让全村人的生活有更大的改善。

他领着村里人开荒垒土,扩大种植小米和玉米规模,还通过战友从外地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并建议栗园大队承办多种经营厂,通过甘蔗制糖,苞谷酿酒,甘蔗渣、萝卜和酒糟用来喂猪,进行配套发展。

因为是邹习祥提议的,大队就让邹习祥担任厂长、支部书记,主抓多种经营厂工作;邹习祥号召全村23个组每组派出一个人,投入一头牛,全体社员共同参与发展制糖、烤酒、养猪和栽种经济林。

邹习祥头脑灵活、为人正直、雷厉风行,话不多,威信却很高。在他的带领下,多种经营厂发展得很好,大队的收入增加后,村民们的生活水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栗园大队也因此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那个年代,能有此作为、担当,实属难得可贵。

后来在生产队里,邹习祥割过漆树、熬过松香油,还挖过中药材,什么赚钱他就带着大家干什么。

当地人都怕邹习祥,当然怕的是他的正直、无私、威信;邹习祥眼里容不下沙子,他最看不惯有人抛洒、浪费粮食,绝不容忍有人乱来。有时候,气急了的他,还会拍桌子、骂人;对死不听劝的晚辈,甚至还出手教训,说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点都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得来的。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8)

邹习祥为家乡做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对于自己曾经的功勋,他却很少提及;很多乡亲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具体情况都不清楚,只有在一起喝酒时,才会听到邹习祥偶尔提及当年岁月的只言片语。

但是,人们还是在邹习祥身上看到一些变化。首先是他那一身的伤,让他一到变天时就浑身疼痛、奇痒难耐;其次就是他对打猎不再热衷,有时候还刻意避开;还有个特别奇怪的地方,他从来不吃罐头类的食品。

有一次,邹习祥因为种甘蔗的事忙里忙外,又赶上阴天雨,身上疼痛不已。人们劝他歇歇,他却说道:“我的战友都没回来,而我活着回来了,这已经很好了。这点伤痛也没什么,忍忍就过去了”

邹习祥脸上、脖子上满是弹片留下的伤痕,身上的多处伤疤一年四季都发白、掉皮。每到夏天,伤疤处干燥、灼热难当,得用桐油、菜油降温、润肤、去火,但邹习祥从来没有向组织说过,仍然每天坚持在一线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四处奔波。只是在每个季节更替的时候,他才默默地让孩子们为他割取松油,擦拭满身的枪伤和烧伤,油物的滋润可以短暂缓解疼痛与焦灼。

每到寒冷季节,邹习祥满身冻疮,他自制了一种药膏:把露水草晒干烧成灰,和菜油一起炒。痛痒难忍时,就让家人用鸡毛沾上药膏帮他涂抹止痒。

邹习祥的孙子邹军回忆道:小时候,村里放《上甘岭》电影,爷爷跟他说,扔空罐头盒吸引敌人的那个战士就是他扮演的。当时的镜头模糊看不清,他还以为是爷爷蒙他的;现在想想就后悔,当时怎么没好好让爷爷讲他的传奇经历。原来,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有关部门赴上甘岭实地拍摄电影《上甘岭》,在朝鲜休整期间的邹习祥和他所在的连队自始至终参加了拍摄工作,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足足影响了好几代人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29)

到了1981年,邹习祥被安排在浞水区的铁瑶公社工作,由于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常请假住在老家。那时,有亲戚来拜年,给他带来了罐头制品,他一看见就直摇头,坚决要求退回去;那个年代罐头是高档品,别人还以为他太客气了。

老人的孙子邹军还回忆道: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带进口罐头去见爷爷,却被爷爷怒斥:“扔掉!我不吃美国人的东西!”爷爷一把将他手上的罐头拍倒在地,并怒吼以后家里不准出现罐头这种东西。起初,他并不理解爷爷的这种怪异行为,甚至觉得爷爷思想老顽固、怄气,直到后来真正了解到了上甘岭战役的全过程,才开始明白爷爷的当初的那种心情。

当时,美国人时常用吃了一半的罐头装上污物扔过来挑衅我军,邹习祥和战友们说 “等战争结束后,我们也要每天吃自己生产的罐头,把他们气死。”遗憾的是,有幸留下性命的战友寥寥无几,罐头对于邹习祥而言是他和战友们的一种约定,也是当初美军侮辱他和战友们的一种见证。自那以后,邹家再也没出现过罐头,晚辈们也忌讳提起“罐头”这两字眼。以免勾起老人的伤心事。

10 难忘老英雄

1982年9月,朝鲜金日成访问我国,特意向我方打听邹习祥的近况,并说起了邹习祥在朝鲜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贵州务川县这边才知道,原来家乡的邹习祥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老英雄,他被遗忘太久了;于是组织县人武部人员抬着一头猪,吹起唢呐,放起鞭炮前去邹习祥老家进行慰问。

直到此时,村里人才知道这个“性格刚强、脾气耿直、爱帮助人”的退伍军人曾是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他众多的勋章、奖状。村里年长的老人们连连惊叹:“晓得他打过仗,没晓得他立了这么大的功!他也太能藏事了,怎么就不早说呢!

邹习祥的事迹传开来后,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先后派人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邹习祥只是淡淡地说:“我不算英难,只有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30)

自这以后,邹习祥才陆陆续续地说出了他当年的一些往事。他小女儿邹书容回忆说,那时家里的亲戚每次来拜年,总爱让父亲讲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父亲还会把奖章发给孩子们,也许是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当然,邹习祥讲的最多的还是他和战友间的一些趣事,至于那些残酷的战争场景几乎很少提及,应是不堪、不忍、不愿回忆起那痛苦画面。

1984年邹习祥离休,当地政府发给邹习祥2000元的慰问金,邹习祥给四个在家务农的儿女各400元去买牛,给已工作的小女儿400元现金,他自己一分没留。他对家人们说:给你们钱,几下就用光了,在农村搞生产,没有牛不行,买牛就是让你们好好搞生产,只有靠劳动,才能真正的发家致富。

到了晚年,邹习祥更不爱提当年事了,习惯早起的他,常常一个人到年轻时打猎的山坡上走走,顺带挖点野菜;有时也坐在大石头上时而眺望远方,时而发呆、沉思,应该是又想起了炮火连天的岁月和失去的战友们。

在山上与放牛娃们聊天时,当聊到打猎和解放军话题时,他会淡淡地说一句:“打枪?我准得很呢!” 而天真的放牛娃们却取笑他脸上有疤、脖子有肉瘤,以前肯定是个胆小鬼、逃兵;邹习祥不但不生气,还会笑着点头说:你们这些小屁孩,说是就是喽!

在后来的一次新闻走访中,记者与他谈起了抗美援朝的这段过往,邹习祥却一点儿没提及自己的丰功伟绩,反而不断地怀念往日的战友情谊,感叹战争的残酷和祖国力量的伟大。几十年过去了,他还能记起每个老战友的名字,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件件往事。

由于务川县当地的医疗条件不佳,晚年的邹习祥他一直没能摆脱伤痛的折磨。小孙子邹进好几次红着眼睛回忆说:小时候和爷爷睡在一起,看见爷爷全身都是伤,耳朵往下是一大块“白米米”的,一挠就是“黄水水”;每次给爷爷涂抹软膏,仅管用两天,爷爷经常痛得难受,但就是不吭声。他曾好奇地问爷爷咋这么多疤,爷爷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有些是美国人的燃烧弹烧的,有些是趴在雪地里冻伤的”。小小年纪的他哪会联想到这背后会有那么多故事,爷爷这一辈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当儿女们心疼他的时候,邹习祥总是说:我的战友们都没有回来,我能回来,也经算是很好、很好了!我们活着的人能有今天,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不能去麻烦国家。

1992年,邹习祥的身体越发消瘦,经检查,他不幸得了胃癌,不久之后,老人几乎天天在病床上度过,靠输液维持生命。

1993年3月26日,在阵阵春雷中,上甘岭狙击英雄邹习祥猝然去逝,享年71岁。老人出殡那天,天降暴雨,而就在人们抬棺安葬之时,天又突然放晴。似乎冥冥之中,老天爷也为这位老英雄的离世而悲泣、缅怀。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31)

如今的仡佬山村栗园村,已打造出了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旅游、烤烟和规模化养殖等产业,致富渠道越走越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应是遂了故去老英雄的所愿所盼。

英雄虽已远去,但忠魂永在、精神长存。2021年3月,老英雄的墓地被当地镇政府修葺一新,立了雕像,还建了个小广场。节假日里,总常有慕名者过来祭拜、瞻仰。

16376字的本长文,能看完的读者确是耐心非凡、情操满满,得赞一个!友请大家在评论区回两个字“看完”,好统计下这么多有爱、有情、有心人的人数;另外,写作不易,也敬请点赞小编一下,再次谢谢!

狙击手最好的配枪是什么(狙击手幸好改名)(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