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兰,原名李冶,唐玄宗开元初年(年份不详)生于浙江吴兴。

李冶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且聪慧过人。六岁时她写了一首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看诗,既惊叹女儿的才华,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就春心萌动,长大恐做出败坏家声的乱子,对她母亲说:“此女富于文采,然必为失行妇人!”

因此,李冶十一岁时,便被父母送入剡中(今浙江嵊县)玉真观里出家为女道士(唐朝称女冠),并改名李季兰。父母想以青灯玄冠的清修,磨去女儿内心的业障(狠心的父母!奇葩的逻辑!)。

作者认为,史书的说法荒诞不足采信。

李季兰出家真正原因是:因父获罪被罚,按唐律妻女出家可免罪,因为,从李季兰一生的诗文和轨迹可以窥见端倪......

唐朝才女们的结局 大唐才女道姑--李季兰的名媛人生(1)

(作者原创插图)

在玉真观里,李季兰慢慢出落成杏眼桃腮,如花似玉的大美女。她在观中读经、作诗、习字、弹琴......因为天份和悟性极高,很快成了观里有名的才女。

然而,暮鼓晨钟,青灯古卷死死禁锢住了少女的春心......

她只能暗自嗟叹:命途多舛,青春流逝,芳心寂寞,谁人能识......

李季兰时常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激荡着胸中的块垒;月上西楼时,对着假想的“他”倾诉相思,正如她的诗写道: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然而,没有人来欣赏她的才情与美貌.....

某个春天的午后,李季兰趁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休,悄悄溜到玉真观外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

在溪边,她巧遇了一位器宇轩昂的青年,交谈得知,他是隐居这里的名士朱放。两人谈诗论文,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临别,朱放写诗赠与李季兰表达爱意: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此后,两人时常在剡溪边约会,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身份,前往玉真观探望李季兰,两人度过了好一段悠游如诗的浪漫岁月......

后来,朱放奉朝廷征召,前往江西为官。忙于追名逐利,从此再没有回来......

唐朝才女们的结局 大唐才女道姑--李季兰的名媛人生(2)

(作者原创图片)

多年后,一位叫陆羽的男子闯入了李季兰的生活。没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

陆羽当时隐居在附近的龙盖寺中,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世外高人。这时的李季兰已才名在外,陆羽就专程往玉真观拜访......

陆羽和李季兰对坐清谈,煮雪烹茶,谈诗论文,两人渐渐成为惺惺相惜、情意相通的至友,最后,成为了心心相映的情侣......

其实,除了陆羽,慕名而来拜访李季兰的文人雅士很多,他们中很多都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全唐诗》中收录了李季兰与朋友们互相酬赠的大量诗作,有诗人、有和尚、有官员、有名士,但若论情侣般的知心密友,就只有陆羽了。

但还是差点出了一段乱子……

李季兰和陆羽有一位共同的好友:诗僧皎然,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三人时常围坐品茶,诗词酬答。李季兰渐渐被皎然卓绝的才华、淡闲的气度所吸引,一时爱意难控,竟写诗,向皎然暗示情愫……

皎然修行多年,早已是得道高人,岂会心动,写下一首“答李季兰”,以表拒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李季兰惭愧,不禁慨叹回赠:

“禅心已如沾泥絮。不随东风任意飞。”。

自此,对皎然更加敬重,两人仍然是好朋友。

李季兰虽有陆羽的情感寄托,但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可能男婚女嫁,长相厮守,她的寂寞心情可想而知(再次佐证李季兰因父罪出家无法还俗)

唐朝才女们的结局 大唐才女道姑--李季兰的名媛人生(3)

(作者原创图片)

三十多岁后,李季兰名声越来越响,交友越来越广,时常和诗友会集于乌程(吴兴)开元寺中,举行诗文酒会,即席赋诗,谈笑风声,百无禁忌,一时江南传为美谈(唐朝风气开放可见一斑)。

她也曾远涉广陵(扬州)一带参加交际,在那里,她头戴玄冠,身披道袍,吟诗作画,抚琴狂舞,她风华绝代,颠倒众生,占尽了风头...... 后来,连唐玄宗都听说了李季兰的才名,读了她的诗作,大感兴趣,下诏命她赴长安一见。

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半老徐娘”的她接到皇帝的诏命,既为殊荣而惊喜,又为“美人迟暮”才见皇帝而伤感,西行长安前,留下一首“留别友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其实李季兰想太多了,玄宗召见她,是因为欣赏她的诗才,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但女人嘛,更在意自己的芳容......

李季兰怀着忐忑与憧憬赶往长安,恰在此时,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片大乱,唐玄宗仓惶逃亡四川......

李季兰此行不但没有见到皇帝,她如花的美貌,和傲世的才华,也淹没于乱世的烽烟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尽地惋叹和遐想......

(《旧唐书》关于李季兰活到代宗时被杀说法,后世众多史料已经否定,更多倾向下落不明。故作者采用这种说法)

唐朝才女们的结局 大唐才女道姑--李季兰的名媛人生(4)

(作者原创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