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在民间女道士李季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民间故事里的七个女人 才女在民间之女道士李季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故事里的七个女人 才女在民间之女道士李季兰

民间故事里的七个女人 才女在民间之女道士李季兰

才女在民间

女道士李季兰

(上)

唐代女道士李季兰,虽行为放荡,可诗文不弱须眉。她的《琴曲歌辞 ·三峡流泉歌》:“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寒敻,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阮公,指“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字仲容。下句的仲容也就是一个人),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诗运用大胆的想象,恰当的比喻,高超的手笔,把一个巫山流水,活生生地嵌入了琴曲的写照之中,令人有着无限的遐想。她的《寄校书七兄》:“无事乌程里,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校书郎的另一种叫法),寂寞竟何如。远水接山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此二句暗喻南朝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意为此处应有书信了。大雷岸在安徽的望江县。八行书,古代信纸一般为八行,故写信称“八行书”)。”其诗洒脱明快,无半点胭脂之气。

李季兰,名李冶,字季兰,出生在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她经历唐朝的鼎盛时代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乱时期,晚年的她,又因受朱泚造反的连累而蒙冤而死。

李季兰从小漂亮聪明,幼时便显露出她超人的诗文天赋。六岁时,父亲要她写一首《咏蔷薇》诗,小小的李季兰便写下了和她年龄不相称的《咏蔷薇》:

“经时未架却,

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散,

更念木枯荣。

鞞鼓喧行选,

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阳一县花,

空见青山三两点。”

因诗中的“未架却”与“未嫁却”谐音,她父亲认为小小年纪就知道未嫁女子“心绪乱纵横”,因而很不高兴,说:“必失行妇也”。因此很不喜欢小季兰,认为此女以后会失妇德,为家族蒙羞。在李季兰十一岁时,便将她送入玉真观为女道士。

进入道观的李季兰,专心文学,加上生性浪漫,喜欢作较淫荡的诗句。还又弹得一手好琴,为当时的文人骚客所喜欢。李季兰和当时知名作家、茶圣陆羽及诗僧释皎然十分要好,常在一起吟诗品文。也经常和名诗人刘长卿有着密切联系,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文人更是十分投合。她在诗文中大胆直接地向男人表白,没有半点女文人的羞涩,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像《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

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

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

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

相逢一时说。”

此诗中的“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是李季兰直白地向朱放表白,她对朱放思念之情是相思得不分白昼,相望和他的相会是经年累月的。又像另一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中,在男女感情上,更是表述直白无遗。诗说:

“流水阊门外,

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

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

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

莫学阮郎迷。”

诗中完全像一个妻子或情人在和心上人离别时的口吻,离别的心情就像田野的芳草,到处都是萋萋一片;而希望阎伯钧早点归来和她重在一起,千万不要像阮肇一样,遇到了美丽的仙女而迷情忘了自己。因为这样,李季兰淫荡之名也在当时传得很广。不过,这也不用太奇怪。在唐代,道观中的女道士之淫荡,是司空见惯的。有的女道士,甚至将道观装饰得如妓院一般,和妓女一样接客为生也是常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