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6月13日14时,国家防总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这是今年入汛以来,国家防总首次启动的防汛应急响应。其实早在今年2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就发出通知,要高度警惕今年厄尔尼诺可能带来的流域性洪涝灾害。眼下,我国南方地区正在经历新一轮强降水过程,湘江、赣江、西江等江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更让人对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灾情倍加关注。

200年一遇大暴雨来袭,8个乡镇受灾严重,群众争分夺秒生产自救

5月31日,《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广东地区受暴雨袭击最严重的信宜市,车子行进到连接广西和广东的省道370线西江桥路段时,被迫停车。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2)

在现场,记者看到西江桥已经被洪水冲断,只剩下一半的桥体孤零零地矗立着

在抢修现场,公路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用钢体搭建临时便桥,他们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3)

短短几个小时,信宜市区变成一片汪洋。城区东西交通一度中断,汹涌的河水漫上城区街道,冲向商铺和民房,来不及转移的货物被浸泡得面目全非

信宜市第二中学的运动场围墙被洪水冲毁,墙砖混杂着泥土,瞬间倾斜而下。

在信宜市中医院,消防官兵拉着绳索,背着老人,紧急解救被困群众。

在此次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中,8个乡镇受灾严重,数万亩良田被淹,数座桥梁被冲断、山体滑坡,部分镇村交通几近瘫痪,电力、水利、电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而就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时,5月27日,信宜市又再次遭受了强暴雨袭击。

广东省信宜市水务局副局长三防办主任钟国孟:有两个原因 ,一个就是后厄尔尼诺的影响,第二个就是我们信宜,在广东三大山脉之一的云开山脉,我们四面环山,所以里面洪涝比较突出。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信宜市三防办了解到,在这次受灾比较严重的8个乡镇中,北界镇受灾情况最为严重。5月31日,记者赶往北界镇,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山体滑坡的痕迹,多处良田被山上倾泻下来的泥石流掩盖,一些公路仍然还在抢修中。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党委书记彭生辉:我们统算一下,将近1000处(山体滑坡),造成道路的阻塞。

连续两次的强降雨,让北界镇山体滑坡近1000处,道路损毁142条,498处堤坝全部冲毁,15000亩良田被浸泡,2250亩土地全部绝收。很多农户损失惨重,家园被毁、水稻绝收,家住在罗汉村的李子文,就是其中之一。当《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他家的时候,李子文和妻子正在清理屋里的淤泥。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罗汉村村民李子文:5月20日山体滑坡冲下来的,住也不敢在这里住,泥巴都流进来。这边这个房子你看看,全部都是,两个墙都歪掉了。

记者看到,在李子文的家里,山体滑坡的泥石流直接将一楼的两个房间的墙推倒,屋里的家具被泥石流掩盖。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4)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5)

两个房间从地面到房顶,全部塞满了树根和淤泥,夫妻俩一连十天都还没有清理完

李子文带着《经济半小时》记者绕到屋后,记者看见,新房依山而建,山体滑坡造成的泥石流直接冲进了一楼,现在李子文带着记者所站的地方其实已经是位于二楼的位置。

李子文的这个新家是两年前盖起来的,二楼和三楼才刚刚装修好,本来打算今年给儿子结婚用,现在也都泡了汤。

今年50岁的李子文,平时除了农忙季节,就靠外出打点散工攒钱,为了修建这栋新房,夫妻俩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花费了30多万,花光了他们半辈子的积蓄。

李子文妻子殷药勤:赚一年钱回来,就盖一点,他出去打工,就是每一年都是靠他自己。

而除了受损的新房,李子文家的两亩多水稻和15棵果树也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流冲毁。

这一大片被毁的水稻田有6亩多地,都是李子文三兄弟的,其中李子文家的有2亩多,现在只剩下旁边不到两分地的水稻。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6)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7)

已经耕种了两个多月的水稻田,马上就要收获了,可现在只能是颗粒无收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插秧的稻田变成了现在的一片狼藉,李子文和妻子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疼。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8)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9)

新房一楼的墙面几乎全部倒塌,这让夫妻俩根本不敢再住。所以他们只能暂时居住在政府发放的救灾帐篷里

今天,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查看李子文家房屋的损坏程度,以便确定如何赔付,这也是乡政府为村民购买的基本保险。

工作人员仔细地查看和测量着房屋损坏的程度和面积,李子文夫妻俩紧张地在一旁介绍着情况,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才盖起来这栋房子,他们希望能够多争取一些赔偿。

查看完毕,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开始核算着应该赔付的金额。妻子殷药勤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等待着核算结果。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总共合计就是7832块8毛。

根据保险公司的规定,赔偿是按照墙面是否倒塌,门窗的损坏程度进行赔付,而至于一楼的损坏程度在安全上未来能不能承受三层楼的承重,并不在赔付的范围之内,是否属于危房,还需要进一步的认定。而且政府为村民房屋倒塌购买的保险是基本险,最高赔付也就两万元,因此这次李子文家能够得到的赔付只能是7832.8元。

除了房子,当地政府也在主要农作物方面为村民购买了保险,但像李子文的十几棵果树这样的经济作物并没有列入保险之内。李子文夫妻俩希望尽可能地多争取一些水稻保险赔付,减少一点损失。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在我看到你们的水稻呢,已经长出稻穗了,那就按照二期的去定,好吗?二期,就是四七二八,280块一亩。

李子文:280块一亩 ,不是按照收稻谷的计算吗?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收稻谷是成熟那时候,成熟期。

水稻赔付最高赔付标准是成熟期每亩400元,但因为李子文家的水稻在受灾时刚刚出穗,还没有到成熟期,所以只能按照每亩280元的标准进行赔付,这还远远不够种一亩地的成本。

而在北界镇,像李子文家这样绝收的水稻面积有1500亩。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0)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1)

在走访的路上,《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老乡们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了生产自救

《经济半小时》记者:请问您这是哪个村?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良垌村委副主任黄耀海:我们是良垌村委会。

黄耀海告诉记者,在这次洪涝灾害中,良垌村也是北界镇受灾严重的行政村之一,很多水渠也被泥石流堵塞。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的时节,如果不将水渠及时疏通灌溉,村里剩下的150亩水田也将会面临绝收。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良洞村村民李凤秋:着急,穗都出了。没有水它抽不起来(穗),没有收获。

这片已经看不出是水稻田的土地,就是村民李凤秋家的一部分稻田,现在已经被泥石流淹没,全部绝收,只剩下这一棵秧苗孤零零的矗立着。

沿着水渠往前走,《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一段的水渠在中间已经中断。

李凤秋:我们天天都在这抢修,等着用水啊,那边也有好多,那个泥巴塞掉了。

在山下,李凤秋还有3亩多的水稻没有受灾,眼下正值水稻大量出穗的时候,可现在这片水稻田里出穗的却寥寥无几。

李凤秋:好多都开裂了,天天都来看,没有水怎么救得活它?

现在为了能让没有受灾的水稻及时地长出饱满的稻穗,李凤秋和良洞村的村民们,每天都在争分夺秒自发来抢修这些被泥石流堵塞和损坏的水渠,这也是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

就在记者在北界镇采访期间,西江桥的便桥终于搭建成功了。因为地处北界镇境内,公路部门的工作人员赶来和北界镇党委书记彭生辉交接工作。

因为现在架起的这座钢构桥只是临时通车的便桥,为了承重安全考虑,目前只能让摩托拖车、小车、小型客车通过。眼下,另一队抢修人员还正在修建新桥,计划在9月1日正式通车。

再过一刻钟,这座便桥就可以通车了,西江桥在中断了将近半个月之后终于可以再次通车

两岸的百姓们在一旁激动地等待着,纷纷拿着手机打算记录下这一时刻,梁斌还在为这最后一刻紧张地忙碌着。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公路局副局长梁斌:经过五天的抢修,终于在今天6月2号的6点48分抢通。

《经济半小时》记者:高兴吗看着?

梁斌:很高兴,特别是老百姓,不用淌水过河了,马上两分钟就能过桥了。

就在警车试车完毕之后,便桥正式通车。

刚才的节目我们看到,在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中,信宜市的北界镇损失惨重。面对被洪水肆虐的家园,北界镇干部群众正在争分夺秒地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但是根据三防部门的通知,6月4日至6日信宜市还将再次发生强降雨过程,北界镇政府一方面恢复重建,一方面又马上进入了高度警备状态。经历过两次暴雨袭击的北界镇又将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谨防暴雨再度来袭,北界政府汲取经验,高度警戒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党委书记彭生辉:牵涉到我们三防相关单位和我们班子成员,现在再召开一个紧急的会议,做个工作的安排部署。六问小组就由周熊辉党委负责。

在北界镇乡政府三防指挥部的办公室里,一场三防部署会议正在紧张进行着,全镇33个行政村按片区划分落实到专人负责。

《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这次会议除了常规部署之外,主要是总结了“5.20”和“5.27”两次洪涝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做好接下来汛期突发事件的各种预案。

负责交通、公安、水利、卫生等各项工作的负责人提出了很多突发状况,大家讨论着如何制定预案,及时处理。

彭生辉:5.20到5.27这段时间下雨,山体已经处于饱和了如果再下大雨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说我们今天开这个会要把我们的,要做的工作提前去部署,去布置。

散会后,彭生辉马上来到镇里的长旺垌河堤,看看目前抢修的进度

彭生辉:前面就是长旺垌(河堤)的现场,“5.20”大雨水冲击的就一块特别严重,把这个河的原来河道改道。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2)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3)

《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虽然暴雨已过,但长旺垌桥仍然是满目疮痍

长旺垌桥是连接长旺垌村与城镇的主要通道,从1984年修建开始,虽然经过两次加固,可在这次特大强降雨自然灾害中,仍然被拦腰冲断,强大的洪水致使河道改道,吞没了原来河堤旁的大片良田,紧连桥头的两家村民的三层小楼被冲毁倒塌。

彭生辉:按照这个进度还要多久才能把这个堵上? 4号到6号可能有一场大暴雨会来,我们必须把这个工程在这段时间前完成,行不行?

工作人员:最迟后天早上怎么都要完成。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4)

从长旺垌桥5月20号被冲断之后,信宜市水务局的工程师何章森就一直在这里负责抢险修复工作

从早上7点到凌晨一点,每天工作将近17个小时,已经连续工作了13天。

这几天,信宜市的气温都在35度左右,北界镇政府食堂为抢修人员送来了午饭,大家就在烈日暴晒下凑合扒拉几口。

《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一个专门吃饭的地方?这么大太阳。

广东省信宜市水务局农水股股长何章森:就是在这里,没办法。

广东省信宜市水利电力建设安装公司经理雷宇鸿:我们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基本上两天我们衣服都没换。

在长旺垌桥的抢修工作中,何章森主要负责技术,而雷宇鸿则负责调度机械和协调处理工程遇到的困难,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午饭还没吃完,施工人员就又碰上了一个难题,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的雷宇鸿马上跟着书记彭生辉过去解决。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5)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6)

挖沟机取土的位置和电信的一条很重要的通讯线路紧挨着,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碰触到这根线路,一旦中断,将会影响到好几个乡镇的通讯信号

彭生辉在一旁显得有些着急。

彭生辉:你看,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挪一挪这个线杆,这个需要技术的,这个填土方在3号之前就要把它填起来,要确保长旺洞群众的安全。你现在立马把这个情况向市局反应,请专家过来。

为了赶抢修进度,在市里技术专家到来前,大家先商量出了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 。

彭生辉:就先把外面的切坡,先取土。尽量,雷总,尽量就不要碰到那个线杆,同步做工。

问题终于暂时解决,技术专家也正在赶往长旺垌现场的路上,彭生辉和雷宇鸿都暂时松了一口气。

何章森:按照计划我们明天工作量,工作任务还是比较重。我看还是要多调一台运泥方的汽车。

雷宇鸿:行,今天晚上必须把这个平台全部都摆平。

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年一遇极端暴雨)(17)

晚上十点半,何章森和雷宇鸿还在紧张地忙碌着,从早上到现在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13个小时了

为了赶工期,他们商量着明天再调一台大车进来,以便能以更快的速度将缺口填平。离4号的汛情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和老天进行一场时间的赛跑。

6月4日一大早,北界镇的所有乡镇、村干部就提前挨家挨户通知群众注意转移。

6月4日上午十点,天空开始乌云密布,树叶被大风吹得沙沙作响,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上午十点半,暴雨如期而至,依山而建的村民们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亲戚、邻居家中。

在北界镇政府的三防指挥办公室里,负责坐镇指挥的镇长李飞正在忙碌地打着电话。

李飞:现在你那边抢险那座桥,现在在施工对吧?那水闸没开的话已经交代那边了,你随时留意,到时有什么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好吧?

党委书记彭生辉从外面查探完一圈,刚刚回到乡政府。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彭生辉,马上开始打电话,询问各村目前的情况。

此时,办公室的电压已经有些不稳,灯光一闪一闪的。

彭生辉:有个别村现在停电,但幸好现在还没有接收到山体滑坡的情况出现。现在镇压里处于一个高度戒备的状态,我们镇干部、村干部、机关干部已经到村了,一旦某一处出现一个险情我们三防指挥接到指令立马就将附近的镇干部机关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抢险。经过5.20、5.27之后,我们现在虽然紧张,但工作比原来更有序了。

6月4日的这场暴雨,虽然雨量大,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再加上各项工作提前部署,北界镇终于平稳度过了这一轮强降雨。但《经济半小时》记者在信宜市三防指挥办公室了解到,进入2016年以来,从1月截止到5月份,几乎每个月的降雨量都比往年明显增加。

广东省信宜市水务局副局长三防办主任钟国孟:根据现在的后厄尔尼诺,以及全球天气变暖,可能还有强降雨的发生。

钟国孟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以来广东省气候明显异常,呈现出“降水显着偏多、开汛异常偏早、强对流天气频发”的三大特点。根据这个情况,经历过200年一遇大雨的信宜市,在这个汛期,更是不敢懈怠,想尽一切措施和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

半小时观察:宁可备而无汛,不可失防万一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预测,开始于2014年9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成为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此影响,2016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差,长江流域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判断为我们进一步敲响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警钟。

目前,全国各地基本都进入汛期,防汛工作也同步进入实战状态。面对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和异常严峻的汛期形势,可以说,付出多大的防汛努力都不为过。宁可备而无汛,不能汛而无备。包括加固工程、排查隐患、备足物资、汛期值守等等,只有不断加大防洪防灾力度,多管齐下,全面筑牢汛期的安全防线,才能在接下来的风雨考验中,让每个人和每座城市平安度过。

(本文编辑:姜美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