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能买到点映吗 大规模点映是不规矩还是市场的选择(1)

普通人能买到点映吗 大规模点映是不规矩还是市场的选择(2)

根据热门网剧改编的电影《万万没想到》昨日正式上映,截止到昨日下午两点当日票房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上周末这部电影开启了两天的大规模点映,斩获票房超过一亿,也创下了中国电影的点映票房纪录。但是就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来讲,网友的意见可谓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看,笑点很多,是一部很不错的喜剧。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这就是一部把网剧拉成电影的烂片。对于该片大规模点映的情况,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一部分认为这是制作方利用自身优势做出的必要营销手段,不但值得肯定而且值得学习;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提前点映的方式就是不守规矩,是利用“点映”的名头提前上映,有“抢票房”的嫌疑。

正方观点

《万万》这种模式值得肯定

著名制片人严从华认为《万万没想到》这种大规模点映的方式值得肯定,甚至值得借鉴和学习:“首先你必须承认它是有社会影响力的。这个网剧是非常火的,这决定了这个项目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之前网剧改编成的电影《煎饼侠》,收获票房11.59亿元人民币,位居华语片影史第五名,单片成绩相当不错。《万万没想到》和《煎饼侠》的风格模式都很相似,所以可预见的就是票房应该是不错的。再有就是制作方有非常广泛的线上线下资源,他们有自己的门户,有独特的促销手段和奖励机制,发行能力也很强,对于市场预判得非常准确,之前的宣传策略和宣传口径非常到位,路演也花了很大力气,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才能成功。我不觉得提前大规模点映这个事情有什么不好,他们用的是资源互换的模式来获取,这不能叫抢,而且我觉得这种模式很值得肯定。”

影视制作人谭飞认为《万万没想到》的大规模点映是在中国电影当前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善后可能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但在当前形势下,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首先能看出来电影的出品方很有自信,否则不会有胆量这么做,对于这个事情我是持宽容态度的。”

而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也觉得点映这种方式很正常:“票房好,手段高明,能够拿到这么一大段电影的时间说明人家有本事,不能看着眼红。我对点映这种营销模式没有意见,只是对这种创作方式不是很认同,觉得这种段子式的电影不能成为标杆。”

持肯定态度的业内人士,首先肯定的是电影市场是个自我调节的市场,既然点映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就一定是合理的。对于制作方来说,选择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时机上映,扩大了票房和知名度,规避了一些存在的风险。对于院线来说,对某段时间票房低迷的情况进行了提振,扩大了收入的同时也为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爆营造了环境。对于观众来说,增加了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三方面来讲都是有益处的,而最终能够创造出点映的纪录,也恰恰说明了这是三方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正常反应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看到的。

反方观点

都搞点映 要档期做什么?

点映的意思其实很容易理解,从字面上看,点映其实就是观众点播的意思。

点映在好莱坞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在中国始于2002年的《英雄》,当时,张艺谋为了让《英雄》有资格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前在深圳举行了为期7天的点映。之后的《天地英雄》《无极》都搞过点映,但是点映的规模和周期各有不同,一般来讲,观众点播,肯定不会是大规模的。比如《英雄》是在深圳放映7天,《无极》是在成都放映7天,虽然近一两年点映这种形式很流行,但是周期和规模都会有限制,笔者印象里最长电影周期似乎是《狼图腾》,正是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放映了,但只是一个院线,具体到天津来说只有两家影院。像《万万没想到》这样大规模超前点映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这就是不规矩。

一位电影导演对于这次的点映颇有微词:“你说它违规了吧,对于点映应该多少场多大规模多长时间,根本就没有明确规定。可是电影为什么要有档期呢?不就是市场规范化的一种保证吗?不是你的档期你放映了,大家都这么干,中国电影市场还不乱套了?”

从点映的时段来分析,当时《我的少女时代》《火星救援》这两部比较火爆的电影已经上映两三周,后续票房不会很大,而之前口碑极好的《师父》刚刚上映。上映一周、之前宣传排片都不够、但却凭实力票房逐步攀升的黑马《极盗者》也正在发力。从排片来看,两天的点映时间里,《万万没想到》的排片率达到了20%以上,远远高于那两部片子。《万万没想到》的两天周末大规模点映必定会对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造成损失。按照业界人士的传统观念,蛋糕就这么大,你在你的那个时段怎么吃吃多少都无所谓,你到别人的餐桌上来抢蛋糕就不行了,这就是规矩。

用一位制片人的话来讲:“大家都知道《寻龙诀》是一部很强的片子,和它碰到一起肯定会是灾难,而上周末恰恰就是个机会,《师父》口碑好,但是徐皓峰的作品是要慢慢品的,而《极盗者》的宣传有问题,那个时段正在靠口碑回暖,正好是这两部片子的最佳时段,横空杀出这么一部和它们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万万没想到》来,这不就是抢钱么?这样还要电影排期干什么?谁一看这段时间好,那我来个点映不就得了吗?中国电影应该是以内容为王,但是现在有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大家为了排期都把跟院线搞关系、把跟购票网站搞合作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反倒是规矩做事情的没了市场,这合适吗?”

点映这种模式究竟适不适合市场,能不能促进电影市场良性竞争,会不会为业内业外广泛接受,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这种大规模点映的方式,因为《万万没想到》的破纪录,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

新报记者 宋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