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王朝,既有文化的繁盛又有经济的发达,既有政治的衰败又有军事的软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学、艺术,实现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的大发展,确立了南方经济重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诗词大家、散文家、史学家、书画家,创造了流传千古的优美篇章,达到了历史的鼎盛时期。

同时宋朝又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掠夺,在与外族战争中,屡遭败绩,签订不平等的盟约,割地赔款,对外称臣称叔伯,更有甚者北宋的两个皇帝做了俘虏成了阶下囚,开历史先河,也是第一个不因内乱而是被外族推翻的王朝。

宋朝为何有积贫积弱的现状(我们如何认识宋朝的繁盛和贫弱)(1)

北宋开封府古建筑

首先,我们必须全面总括地认识两宋时期。必须站在辽金宋西夏蒙古帝国更广阔的范围和视角来认识、分析、研究两宋历史,而不是片面的站在北宋南宋的角度来分析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两宋为辽金西夏,蒙古帝国提供了丰厚的财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先进的文明和优秀的人才,吸收、借鉴并发展了适合的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民族融合和汉化进程。

为后来的统一王朝统一民族奠定了基础,辽金西夏元朝灭亡后的中原地区的契丹、女真、党项、蒙古族,逐渐被汉化同化,成为统一的新民族。在宋辽金西夏相处时期,和平是主流战争冲突是短暂的,澶渊之盟换来了辽宋超过百年的和平时期,创造了稳定快速发展的局面,南宋也被迫与金国订立盟约以求得和平,也实现了南宋、金、西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局面。实现了南方经济、科技、对外贸易的昌盛局面,经济重心南迁最终完成。

宋朝为何有积贫积弱的现状(我们如何认识宋朝的繁盛和贫弱)(2)

宋朝官员与北方少数民族

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分析宋辽金西夏的力量对比战争冲突以及兴衰存亡。不能因文化繁盛经济的繁荣而掩盖了政治的腐败低能,国力军力的软弱无力,导致出现积弱积贫的局面。也不能因为两宋的屈辱否定历史的辉煌。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宋朝统治者尊孔崇辱重用文官,形成了科举教育大发展的局面,促进了思想、散文、诗词、书画、艺术的鼎盛,涌现出来一大批文化大家和文化作品。

宋朝为何有积贫积弱的现状(我们如何认识宋朝的繁盛和贫弱)(3)

北宋岳麓书院

实施重文抑武,排挤、抑制军事将领和武官,长期影响了军事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在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斗屡屡失败,被迫割地赔款,偏安南方。

我们应该避免以宋为正统历史的主体论,大汉主义的狭隘论,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斗争放在一个大的格局下的民族矛盾、内部斗争,彼此的力量对比强弱消长是自身发展的结果,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交流与统一,有利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宋朝为何有积贫积弱的现状(我们如何认识宋朝的繁盛和贫弱)(4)

宋朝思想家群像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平衡冲突,有利于创造苦难辉煌。正如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碰撞和影响,产生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宋辽金西夏时期也产生了宋学,程朱理学,各流派的思想家哲学家彼此影响冲突,吸收借鉴,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也形成了南宋时期的苦难文学,产生的忧国忧民的诗词大家,以更深刻更高远的家国情怀留下了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