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在现代医学盛行的当下,传统中医一直是科学界和医学界颇具争议的敏感话题。2015年屠呦呦与青蒿素在诺贝尔奖上横空出世,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对于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同仁堂行医九年,如今月门诊量超过600人次,有着丰富行医经验的刘钊大夫来说,医学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理念的坚守与弘扬。

朱砂进入体内会死吗(古人服用朱砂为何很少急性中毒)(1)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够来到你们中间。

可能在座有很多朋友会奇怪,为什么会有一个中医出现在这儿?或者有的朋友会觉得这个人真的是中医吗?我真的是中医,一个如假包换,做事谨小慎微,又感情丰富,努力干活的小中医。

麦冬

笕麦冬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它颜值特别高,笕麦冬个体特别大,长的像我们平时吃的腰果,而且经过加工炮制之后香气浓郁,功效也特别出众。麦冬分为上中下三等,在上等麦冬里要求一定必须是笕桥镇出产、种植的麦冬。

然而就是这样久负盛名的笕麦冬,如今却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它去哪儿了呢?

2005年9月有关专家组团一起到浙江,到杭州,到笕桥来寻访笕麦冬,他们走过了田间,地头,村舍,水井旁,道路边,小溪畔,找了很多地方最后一无所获。科学家们不死心,过了一些时间他们又来到了笕桥,努力寻找,终于在街边绿化带里面发现了野生的麦冬。他们把麦冬进行了研究,结果却大失所望,根本不是笕桥麦冬,而是宁波山上移栽来的草冬。这次笕桥之行让科学家们彻底绝望了,现在可以判断笕麦冬已经绝种了。

为什么笕麦冬会绝种呢?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因为药物生产经济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麦冬商品来源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四川地区栽培的川麦冬,另一个是浙江栽培的杭麦冬。川麦冬一般栽种之后,到第二年清明和谷雨之间就可以采收了,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笕麦冬、杭麦冬要到第三年夏至到小满才可以采收,所以它的生产周期要比川麦冬长,农民种植它的时候遇到了经济方面的阻力,觉得不划算,自然把种麦冬的地改种了其他果蔬。

如此若干年过去之后,一个名闻天下的笕麦冬绝种了。我们现在听起这件事儿觉得非常可惜,从古至今优秀的笕麦冬没有被保留下来,就因为我们人类的一念之差,造成了一个优秀物种的绝种,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事情。

所以在保有延续古人的思维和方法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要对古书里面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只有这样思维和方法才能落地,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保留下这些研究对象,包括古代的文献,资源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够逐步的推进。

也许有人会说麦冬是否失传,其实跟我关系不太大,我不吃中药,因为中药有毒。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这样的报道,如肝毒性,肾毒性,诸如此类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是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永远是它与生俱来的属性,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就一定有反面,我们不可能只享有一个硬币的面值,而不去看到它背面的花纹,我们用的所有药物都存在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毒药:

第一个花很美,毛茛科植物,它的主根入药以后叫乌头,副根,就是侧根,叫附子。乌头和附子的毒性非常大,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女刺客就是用乌头下的毒,毒死了一位王妃。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汉书》有这样的记载。乌头毒性非常大,少量的乌头可以让一个成年人顷刻毙命。

朱砂进入体内会死吗(古人服用朱砂为何很少急性中毒)(2)

乌头

说到乌头,我想起我大学毕业后当第二年住院医的时候,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个年轻的男性患者,被他的家属搀扶着走进了急诊室。他浑身颤抖,眼睛已经有点睁不开了,嘴唇青紫。我们医院所在地社会治安不是特别理想,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药物过量,我刚要把这个汇报给上级大夫,病人情况非常不好,需要马上做心电图,结果发现多源的心律失常,也就是早搏,接着将他送往监护进行抢救,上级大夫带着我一起抢救,抢救了一夜,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了。

抢救过程当中的空闲时间我要向他的家人询问病史,他为什么病成这样?他的家人告诉我,他喝了一种自制的药酒。第二天我向他的家人询问能否把药酒拿来看看,他的家人同意了并把药酒拿来,那是一个半透明的塑料瓶,里面装的满满的,打开以后闻起来酒香四溢。随后我向他的家人讨要了这瓶药酒进行研究。我得到授权之后,把里面药倒出来,拿剪刀把瓶子剪开,发现里面有30多头完整的、没有炮制的乌头,就是这个图片上的植物,它的主根毒性非常大。

但是我们翻开古代文献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古代用这个药的时候经验非常丰富,在很多文献里,尤其抢救危重症病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附子和乌头。尤其是附子,人们用它抢救休克(循环濒临衰竭)的病人,然而古人的利用方法是长时间的煎煮,把药放在水里面,煎中药一个小时以上,方能饮用。

通过现代研究我们发现,原来乌头和附子里面剧毒的部分是双酯型生物碱,有两个酯键,长时间水加温煎煮,第一个酯键断裂的时候,它的毒性变为原来1/200,如果第二个酯键也断裂了,它的毒性变为原来的1/2000,但是它的治疗功效被保留下来了,我们用现代科学可以解读这些古时候的经验积累。

朱砂,《神农本草经》里面把它列为上品,因为久服可以轻身不老,延年益寿。但是我们现在有知识了,知道朱砂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的硫化汞矿石,重金属汞。长时间服用绝不会让人不老延年,而是会汞中毒。

朱砂进入体内会死吗(古人服用朱砂为何很少急性中毒)(3)

朱砂

但是我们再看古代文献又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很少记载急性汞中毒的问题?吃朱砂的人那么多,没有看到几个急性中毒,那是因为古人有一套方法加工朱砂,不让它表现出太大的毒性。

我们知道朱砂里如果混有单质的汞或者可溶性汞盐,它的毒性就会很大,如何把这两种都去除掉呢?因为硫化汞非常难溶,所以吞到肚子里之后基本上是以原形从肠道排出,不会导致明显的中毒。

古人用的方法叫水飞,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方法。把天然朱砂矿石放在研钵里面,加上冷的山泉水,慢慢研磨它,研磨之后上面不溶,就形成了红色的悬浊液,把悬浊液倾倒出来之后,让它自然沉淀,沉淀以后把上面这层清水倒出来,再换上新的清水,不断的反复操作,直到它变得非常细。有了这层水的保护,虽然摩擦生热,但水会降温,不至于温度太高,让硫化汞分解出有毒的单质汞,通过一遍一遍的水洗,把可溶性的汞盐洗脱了,这样的话把它的毒性降低,提高了药用安全。

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硫化汞没有太大用,为什么不把它从国家药典上剔除?中成药一用它汞就会超标,干脆不再保留这种药物不是更省事么?原因在于,看起来毒性大而且药效不明显的药物,未必永远没有用。比如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种。这两个东西的毒性可比硫化汞要大。

上面这个就是砒霜,因为天然砒霜存在一些含铁的杂质,所以颜色是红的,我们也叫红信石。下面这个黄颜色的大家更熟悉,它们都是砷的化合物,砷是一种有毒的非金属元素,砷的化合物也可以导致人中毒。这两种物质过去来讲一般都是用外,很少内服,但是经科学家研究后,把它利用扩展了,有一个教授叫张亭栋,他通过自己研究发现,砷制剂可以让急性早幼粒细胞进行分化,逐渐诱导它分化成为接近成熟的细胞,这样的话大大缓解了病人的肿瘤负荷。

朱砂进入体内会死吗(古人服用朱砂为何很少急性中毒)(4)

砒霜

过去急性早幼粒急性是髓性白血病里最凶险的类型,容易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严重的内脏出血。这种情况会导致人的死亡。过去如果诊断急性早幼粒,他的生存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砷制剂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口服,不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了,那么这些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达到长时间的完全缓解。

所以我们说,我们把古人的智慧和方法加载到我们的研究对象上,逐渐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技术。

世界是如此美妙,如此绚烂,当我们用单一声音讲述它,描述它时,很可能让它变得苍白和冷漠,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就像上一位讲者陈老师提到的,我们家族基因需要我们自己用身体延续它,但是生命的基因,智慧的基因需要用我们的心去逐渐呵护它。

让我们以历史为师,以前辈为师,以科学精神为师,让智慧像生命般繁衍,谢谢大家。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尝试打破过去纯粹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形式,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力图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获取更多信息(http://self.org.cn/)。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