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人的简短文案(没有难吃的食堂)(1)

编辑 | 品牌君

这两天,干饭人文案火了。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干饭人相关文案传遍各大社交平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新话题。

我们都是“干饭人”

“英雄不问出处,美女干饭不问斤数。”

“没有难吃的食堂,只有坚强的干饭人。”

“大漠孤烟直,干饭不能迟。长河入海流,饭堂我最牛。”

只要你近几天有冲浪,应该已经看到过上面几句经典干饭文案。大家第一次看到干饭人文案时是什么反应?反正品牌君笑到不行。

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感慨这届网友真是太有才啦!

细心的朋友想必已经发现,今年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涌出一个以“××人”为名字的网络流行语。

刚刚过去的双11让“尾款人”火遍全网。

所谓尾款人,就是指那些双11期间付完定金,等着付尾款的人。

干饭人的简短文案(没有难吃的食堂)(2)

互联网时代,从不缺优秀创作者。尾款人走红后,相关衍生文案层出不穷,每一句都令人捧腹。

干饭人的简短文案(没有难吃的食堂)(3)

“李佳琪熬夜赚钱白天补觉 我熬夜花钱白天还要打工。加油,尾款人!”

“白天打工人,早上尾款人。”

“付定金有多欢乐,付尾款就有多痛苦。”

上述几句是品牌君印象最为深刻的。

幽默文案该怎么写?

普通吃瓜群众看到这些文案时,一般都是哈哈哈哈哈就过去了。

可如果你是品牌方,或相关从业人员,笑过之后也许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算“高级”,也没有太丰富内在含义的文案能跨越圈层、跨越受众群体,实现全领域覆盖,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干饭人的简短文案(没有难吃的食堂)(4)

以及,自家品牌的宣传文案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用信息,“尾款人”“干饭人”的成功走红案例是否具备可复制性?

品牌君认为虽说不能断言其“可复制”,但有一定借鉴性是肯定的。

尾款人也好,干饭人也罢,那些爆红于网络的文案看似讨论着毫无相关度话题,但只要细细剖析就会发现,其内部存在诸多相似逻辑。它们的相继走红并不是偶然。

“幽默”是通行证。

亚当·大卫·奥格威曾表示:最好的创意来自玩笑,尽量让你的思维生动有趣。

此前在网络上掀起过讨论热潮的文案,几乎都是通过制造轻松诙谐气氛,促使用户积极参与互动。

换言之,如果品牌能产出让消费者感到愉快的文案,便很可能达成较佳营销效果,让受众在不经意间接受到广告信息。

说着容易做到难,很多时候喜剧比悲剧更难创作。

品牌君没记错的话,李诞曾经提到过,那些看起来好玩有趣的文案中,通常包含有两个原理:一是获得新知,二是解除恐惧。

干饭人的简短文案(没有难吃的食堂)(5)

什么意思?

获得新知顾名思义就是让受众获取到新的“知识”。或者说,是为受众提供一种新思路,打开新视野。

前文中诸如“英雄不问出处,美女干饭不问斤数”的文案,运用到的其实就是获得新知原理。

将我们熟悉的旧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知识。新知识带来的快感,就是受众看到这些文案时忍不住捧腹大笑原因所在。

解除恐惧也不难理解,按李诞的话说:当你发现这事儿没事儿了,那么哈哈你就笑了。

所以说文案也好广告也罢,爆红背后少有偶然多是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