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斐神庙最著名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被苏格拉底引为座右铭,我认为,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自知之明,拥有无知之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俗讲就是: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而人一生中大部分的失败、不如意、不幸福,归根结底就源于没有自知之明、无知之知。

——坤鹏论

坤鹏论的意义(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1)

阿里斯托芬通过神话故事隐喻了人类爱欲的源头、爱情的本质就是:“两人心中都在愿望着一种隐约感觉到而说不出来的另一种东西”,这另一种东西便是“对自身完整的希冀与追求”。

也就是说,人类爱欲来自于内心。

在此基础之上,柏拉图继而也就确定了会饮颂辞的另一个主题——爱神本身比他所施予的爱情更可贵。

柏拉图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阿伽松,也就是这次会饮的主人。

一、颂辞开始之前

首先,厄律克西马库继续被安排站出担当承上启下的转场。

他对阿里斯托芬说:“我实在很欣赏你的颂辞,要不是我素来知道苏格拉底和阿伽松在爱情这个题目上都很内行,我会担心他们不容易措辞的,因为许多话已经说过了。不过对于他们两位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要听到别人的夸赞必然要谦虚一番的苏格拉底,又按其惯例扮猪装怂地表示,我不行,人家阿伽松才厉害,只要他一开口,我就会像现在听完阿里斯托芬的颂辞一样诚惶诚恐……

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是真会说话,一句话就表扬了两个人,让阿伽松和阿里斯托芬都舒爽。

但是,阿伽松早已习惯了苏格拉底的套路,如美诺(就是《美诺篇》的那个美诺)所说的,认为苏格拉底这是要给他灌迷魂汤。

接着,他说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暗示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一个明白人看来,少数有理智的头脑比一大群蠢人要可怕得多。”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苏格拉底一下子来了精神,若不是斐德罗拦着,阿伽松就要被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带到了另一个主题:在智慧的人面前做丑事,是可耻的,在众人面前做丑事,就不可耻吗?

在这部分的开头,斐德罗的话里面有两个细节:

第一,“亲爱的阿伽松啊,要是你只管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他就会没完没了,完全不管我们今天计划做的事有什么结果。只要找到一个对话人,他就会和他辩论到底,尤其是在对话人是个美少年的时候……”

这里用“美少年”,说明了阿伽松是个非常英俊的男子,尽管此时真实的他已30(生于公元前447年,这次会饮的时间是公元前416年),并非少年,但柏拉图依然安排他“还是少年”。

这也证明了在与鲍萨尼亚的爱恋关系中,他是年龄小的那一个,是被爱者,是爱人。

同时,斐德罗的话表明了,苏格拉底也非常喜欢少年,对此坤鹏论在后面还会具体讲到。

第二,“我今天负责照管对爱神的颂辞”,说明斐德罗是这次会饮的主持人,负责会饮规则的制定,事先进行详细的安排,并且在会饮时引导流程,以及还要保证不让场面失控,比如这次将话题拉回到颂扬爱神。

二、爱神是什么样的?

阿伽松认为,“以前说话的几位都不是颂扬神灵,而是颂扬人类从神那里得来的幸福,至于那位给人类造福的神本身是什么,谁也没有说到。”

他的意思是,之前的斐德罗、鲍萨尼亚、厄律克西马库、阿里斯托芬都是在没搞清爱神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颂扬,讲的都是从那里爱神那里得来的幸福,爱对于人类的效用,对于颂扬这件事来说,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无论颂扬什么,只有一个正确的办法,就是先说明所颂扬的对象是什么,然后说明这个对象产生的效果,所以颂扬爱神也要先说他是什么,后说他给予的恩惠。”

也就是说,夸人必须先得将要夸的人的底细摸清楚,这样夸得才能有的放矢、夸到点子上。

这个点子就是爱神的本性、本质,之后才是说他的恩惠。

所以,阿伽松颂辞的特点就是,通篇的关注点都放在爱神的身上,想要揭示爱神的本质。

他继承了鲍萨尼亚的观点,认为爱若斯是神灵中最幸福、最年轻、最美和最善良的一个。

坤鹏论的意义(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2)

三、爱神是最年轻的

阿伽松的颂辞一开头就与前面三个人的相对立,认为爱神是诸神中最年轻的神。

为什么?

斐德罗开始就说了,爱神是最古老的神,“他以为爱神要比克罗诺斯和伊阿珀托斯更老。”

在古希腊神话中,克罗诺斯是第一代泰坦十二神的领袖,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和大地之神盖亚的儿子。

他用锋利的镰刀将父亲杀死,从而推翻了其父乌拉诺斯的残暴统治,并且领导了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直到他被他自己的儿子宙斯推翻。

克罗诺斯和瑞亚结婚,但他怕自己会被孩子们给取代,所以吞下除宙斯之外的其他所有孩子,结果没有躲过宿命。

而伊阿珀托斯也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和大地之神盖亚所生,和克罗诺斯一样,是第一代十二位泰坦神之一,他和妻子生了4位第二代泰坦神。

阿伽松解释道:“最好的证明是他(爱神)自己给我们提供的:他遇到老的就飞快地躲开;老本身就来得够快,快到我们很不乐意。爱神天生就厌恶它,不肯接近它,远远地避开它。他总是爱和少年打交道,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少年,古话说得好:物以类聚。”所以,爱神是“诸神中间最年轻,而且永远年轻。”

而且,关于赫西俄德和巴门尼德说的诸神纷争,阿伽松也认为,那应该是命运之神挑起的争端,与爱神无关,因为“如果当时诸神中间已经有爱神,就没有那些互相残杀、囚禁等等残暴的行为,就会只有彼此相爱、友好,如同现在由爱神统率诸神以来的情况了。”

这个逻辑确实没毛病!

换言之,如果爱神是最古老的神,还统领诸神——“一切神灵中爱神最先产生”(巴门尼德),那么诸神纷争就是对他最大的蔑视、侮辱,显然他就不配、也不是爱神了。

四、爱神是最娇嫩的

阿伽松继续称颂爱神“由于年轻,所以很娇嫩”,就像宙斯的女儿阿忒一样最娇嫩、最美丽。

阿忒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很古老的女神,是邪恶和谬误的化身,是宙斯与不和女神厄里斯的女儿。

她能使人和神在短时间内精神错乱、失去理智而把事情办坏。

据荷马的《伊利亚特》第19卷描述,有一次她在天后赫拉的唆使下,让宙斯精神错乱并错许了承诺。

之后,宙斯发现自己上了当,一气之下将阿忒从奥林匹斯山上推了下去,从此再也不让她回到奥林匹斯山,自此,她也就永远失去了控制神的权力。

但是,她仍然还保有控制凡人的权力——“她的脚实在娇嫩,从来不下地,而在人们头顶上踱来踱去”,使人做出一些愚蠢的判断,这也就是人间一直存在有邪恶和谬误的原因。

阿伽松指出,既然荷马认为“娇嫩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踏软的不踏硬的”,那么“我们用同样的标志来看爱神,也可以说他是娇嫩的,因为他不在地上走,也不踩脑袋瓜子(这也不是什么很软的东西)”。

他是在“世上最柔软的东西上溜达,并且住在那里”——“他寓居在神和人的心灵里、灵魂里”。

继而阿伽松继续逻辑推论称,“爱神不但用脚踩在而且全身盘踞在世上最柔软的东西的最柔软的部分,可以见他本身必然也是极为柔软、娇嫩的。”

另外,爱神并非任何心灵都会选择住下,“遇到心硬的就远走高飞,碰上心软的就住下。”

换言之,心肠刚硬的人无法觉察他的存在,只有心灵敏感柔弱的人才能对他的行动了然。

坤鹏论的意义(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3)

五、爱神是最柔韧的

“由此可见,爱神首先是最年轻的,其次,他是世上最娇嫩的,第三,我们还发现他是最柔韧的。”

“他如果坚硬,就不会随时随地都能迁就,能够随意在每个灵魂里溜进溜出,却不叫人发觉。”

“如果他没有一点柔韧性,怎么能够使我们卷入无限的爱情风波。”

阿伽松认为,爱神的容貌秀美人所公认,这是他的特质,而这恰恰是他柔韧和随和的明显证据。

因为,正像丑与美相对立,丑恶与秀美的爱神也是“永远水火不相容的”。

“爱神生活在花丛中,这本身就证明了爱神的美,无论是身体、灵魂,或是其他地方,要是没有鲜花,或是花朵已经凋谢,他都不肯栖身。”

“在那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的地方,一定会有爱神的踪迹。”

看上去,阿伽松上面这段关于美的言辞与柔韧的特性有些突兀、生硬,其实这里面是有个神话典故连接的。

古希腊神话中,爱若斯的行为温柔而随和。

是的,还有什么比热恋中的人更温柔、更随和吗!

有传说称,爱若斯像一阵风掠过大地,每到春风吹起的时候便卷起无数的鲜花,他曾经爱上了春天、花卉、自然之神克罗丽丝,并打败了西风神泽费罗斯(最温和的风,被称为果实累累的风,春风,春天的使者,有说,他绑架了克罗丽丝,有说,克罗丽丝是他的情人,还有说,克罗丽丝嫁给了他),成为了花神的丈夫。

所以,阿伽松才说“爱神生活在花丛中”。

另外,坤鹏论认为,阿伽松讲这段话的另一个含义是,意图转到对于爱神品德的颂扬。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