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愁已立冬。”斗转星移间,冬,静悄悄地来了。

11月7日,交立冬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十月节……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时节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准备冬眠,规避寒冷。

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立冬,或秋尽荷残,或微风不燥,或庭前花落。青藏高原的立冬,似乎来得更加迫不及待。此后,高原的风变得更有劲道,萧瑟而又刺骨。原野逐渐褪去秋的霓裳,着上冬的素衣。俯瞰大地,一方方错落有致的田垄,恢复了大地原本的颜色。人们开始期待一场雪落,纷纷扬扬,妆点回归萧索的高原大地……

青海的立冬之美,美在冬已至、秋未尽;美在叶凋零、万物藏;也美在作家和画家的笔下。本期“江河源·节气之美”,带您感受青海高原的初冬之美。

天空始终阴霾,仿佛僵硬的水泥地坪。早晨起来,窗帘未卷,便知道远山罩着和天空一样的铅灰,青杨林也一定在那铅灰之中。这是肯定的。刚刚走掉的那个秋天,始终不曾听得有雨水淅沥,现在更不会有雪花飘落了。

大致推算起来,天气还是比较倔强,约是老了的缘故。多少时间过去,天气总是风雨雷电,冰雪霜雹等等固定不变的老模样。如果天气也懂得推陈出新,比如某一个夏日午后,一阵雷电、乌云中落下纷乱花瓣,或者某个秋日早晨,草尖上蒙着宝石蓝的霜花,或者天空降下另一些莫名的东西,想来,这景象奇丽是奇丽,但出乎人们的固有认知,其实恐怖。

昨夜的梦还是一片泥泞沉滞,基调依旧黑白,仿佛贝拉·塔尔的电影。贝拉·塔尔专门挑战人的耐心,我看完《都灵之马》,接着看《伦敦来的男人》,我最想看的是长达七个钟头的《撒旦的探戈),一时没找到,然而我没耐心将夜晚的梦细细拼接。放一曲勃拉姆斯的《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吉列尔斯和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团的一次合作。钢琴和弦乐的对话,忧郁和热情的大冲撞。我喜欢的曲子,总有着情绪的大起大落。我对慢性子的人保持敬畏,然而面对一曲始终如一的抽泣或者轻诉,选择逃离。

怀念夏日午后的慵懒阳光,或者在一个夜晚降临的大雪。

吉卜赛风格的回旋曲结束,屋内呈现的,依旧是静寂。那些活力四溢的,或者小心翼翼的音符,都去了哪里。扭头看看窗外,灰白,无鸦群,无雁阵,便是青杨上的几枚黄叶,也不飞,只是抽掉了筋骨般耷拉在枝子上。大地成为天空,天空覆盖着地平线,一片沉闷,这竟然是一个冬天刚刚到来的样子。

“劈开一块木头,我在那里,举起一块石头,你将发现,我在那里。”托马斯如是说。何止如此,我应该还在冬天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也不仅仅是独一无二的我,是许多我都在冬天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

我想起这一句,又想象我就是这个冬天的雪花,或者是这个冬天的语言。

然而灰白天空里的语言尽管丰盛,宛如夜宴,终是不敢铺排。红楼里那一个可怜的人儿来给另一个人托梦,说:婶子啊,万不可忘了那“盛宴必散”的俗语。语言岂不如此。

非洲的一个民间传说里,兔子殷勤地跑去传达月亮女神的话。这差事原本是虫子的,但兔子的精力充沛呀,丰盛的语言于是闯祸,兔子的嘴被月亮女神打成三瓣。

我们一定在那木头里,在石缝里,在天光云影里,在一切自然的、神秘的、巨大的花园里。可丰盛的语言的唇,终被裂为三瓣。

链接——立冬

立冬晴天是暖冬还是冷冬(立冬)(1)

立冬·入冬御寒护暖衣 朱锦明 绘

立冬,于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交节,代表冬的开始,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古人见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与寒露时“雀入大水为蛤”同属古人的美丽误解。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所以气温会越来越低。南半球正好相反。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有了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所以立冬后,我国气候会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青海地处高原,因为海拔、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各地冬天会来得更快,气候也会冷得更快。

立冬时节,我国流传着很多习俗,比如古代立冬这天朝廷有“迎冬之礼”,而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即“贺冬”。除了迎冬、贺冬之外,立冬还有一个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补冬”了。“立冬进补,开春打虎。”立冬后,人们习惯通过进食驱寒,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羊肉等。我国北方立冬还有吃水饺的习俗,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作者:李万华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