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是怎样来的(认识沙尘暴)(1)

沙尘暴是怎样来的(认识沙尘暴)(2)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多发季节:春季

多发地点: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

成 因:中国华北和西北植被偏少

危 害:污染环境 对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农作物的产量有影响

预防措施:植树造林

二.形成的三个条件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三.主要分类

按能见度分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按过程分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四.发布标准

NO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NO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1、沙尘暴黄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2、沙尘暴橙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3、沙尘暴红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省级标准:

由各省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五.防御措施及应急

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沙尘暴是怎样来的(认识沙尘暴)(3)

(图文参考来源于 网络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