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农场主曾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
如今,似曾相识的一幕再次出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国多州开启“倒奶模式”。从威斯康星到密歇根,从宾夕法尼亚到俄亥俄,奶农“忍痛割爱”,把白花花的牛奶倒进下水道、池塘、农田、粪池。
事实上,疫情期间,不仅发生倒牛奶,还出现扔蔬菜、砸鸡蛋等毁弃农产品的现象。分析指出,乳品业的困境只是疫情冲击下全球食品供应链失序最先崩塌的一角。
链条断裂
由于过去5年牛奶价格持续走弱,美国奶农原本期望2020年将是乳品业的翻盘之年。但在疫情危机下,可能事与愿违。
美国奶农莱尔·伍德收到美国奶农公司的通知,让他每周一、三、五倒奶,这意味着他农场里1200头奶牛生产的9000加仑(1美制加仑约合3.78升)鲜牛奶直接进了下水道。伍德预计,奶价可能跌至每英担(1英担约合50.8公斤)10美元,远低于生产成本。但伍德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熬过去”。
“太痛苦了,”来自美国“乳制品之州”威斯康星州的奶农杰森·里德尔说,他每天要处理掉480头奶牛所产的4700加仑牛奶。
美国最大乳制品合作社美国奶农公司估测,美国奶农目前每天倒掉约370万加仑牛奶。另据国际乳制品协会估算,目前美国生产的牛奶中有5%被倒掉,如果未来几个月疫情不能好转,这一数字或将翻番。
无论是“大萧条”,还是如今疫情危机,“倒牛奶都是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重要标志,是消费、生产遭到破坏的典型表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明棋说。
按照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说法,疫情叠加封锁措施导致供应链中断,是造成海量牛奶被浪费的“罪魁祸首”。
路透社指出,餐馆和学校纷纷关门,奶农失去最大买主。与此同时,奶制品供货从食品批发市场转向杂货零售店,这给加工牛奶、黄油和奶酪的工厂带来物流和包装上的噩梦。而运输乳制品的公司又在争抢司机,因为一些担心被病毒感染的司机已经停工。
“牛奶以及奶制品的生产、处理、运输整个链条都受到疫情和封锁的影响。牛奶易腐烂,储存成本又高,而且奶牛无法‘停产’,每天都要挤奶,所以过剩的牛奶只能选择倒掉。”徐明棋说。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描述了疫情冲击供应链的背景下,奶农与牛奶加工厂的艰难处境。
疫情暴发之前,俄州克利夫兰的牛奶加工厂Dairymens每天为星巴克生产三批次的牛奶,大约13500加仑。现在星巴克的订单减少到每三天一批次。
在Dairymens担任奶农联络员的布莱恩·芬克说,疫情暴发后的一段时间里,从奶农那里获得的牛奶量是加工厂处理能力的两倍,所以只能把多余牛奶储存在冷藏拖车里。
但最终加工厂也耗尽了储存空间。芬克只能一边强忍着泪水,一边打电话给供货的奶农说他们无法去取牛奶了。
接到电话的是一家名为哈特舒赫(Hartschuh)的奶牛场。这家奶牛场位于俄亥俄州北部,拥有近200头奶牛,罗斯·哈特舒赫和她的家人一起经营。最近,罗斯眼睁睁看着3.1万磅(1磅约合0.45公斤)牛奶被倒入池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认为,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比,这次疫情下的“倒奶事件”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相似处在于两者都存在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的问题,不同处在于,这次倒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系统“掉链子”。美国物流成本一向很高,如今受疫情冲击,封锁措施更是破坏了人员、要素的正常流动,导致物流系统瘫痪,牛奶无法正常销售。但随着疫情缓解并得到控制会恢复正常。
其次,疫情导致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奶制品出口受阻。
“随着全球食品服务行业的停工停产,主要乳制品出口市场的销售已经枯竭。”路透社称。
徐明棋指出,包括奶制品在内的美国农产品一直以来都生产过剩,需要靠出口消化库存,如今其他国家也出现疫情,对美国乳制品需求必然减少。
此外,美国乳制品行业原本就不景气,疫情冲击可谓雪上加霜。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家安德鲁·诺瓦科维奇说,过去5年,美国乳制品行业供大于求,全美约有5000个奶牛场倒闭,受疫情影响,预计会有更多奶牛场濒临倒闭。
美国奶农公司发言人詹妮弗·赫森说,美国对乳制品的需求已经下降12%至15%,这些变化正造成许多不确定性。
《纽约时报》称,多年来,奶农都在与低价和破产作斗争。“这次(疫情)又让我们受到一记重击。”罗斯说。
崩塌一角
倒牛奶一幕并非单单发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奶农也“同命相连”。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加拿大牛奶产量最大的安大略省,奶农公司要求数百家农场在一周内倒掉鲜奶,以维持市场价格稳定,防止供给过剩。受疫情影响,餐馆和其他乳制品大宗买家纷纷减少订单,引发牛奶需求停滞。据一份贸易报告显示,将近500家农场在一周内被要求倾倒500万升牛奶。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疫情封锁禁令,咖啡馆、餐馆、酒店关门歇业,牛奶需求和价格均直线下降,英国奶农们也要被逼上倒奶之路。他们正在寻求政府的帮助,否则每周将不得不倾倒约500万升牛奶。
与此同时,在美国被无情“糟蹋”的食物也不仅仅是牛奶,还有大豆、卷心菜、洋葱等农作物。
据《纽约时报》报道,爱达荷州的农民挖了好几条大沟来掩埋100万磅的洋葱。而在为美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南佛罗里达州,拖拉机在种植大豆和卷心菜的田地里纵横往返,把长熟的蔬菜再犁回地里。鸡肉加工企业桑德森农场现在每周销毁75万枚未孵化的鸡蛋。
美国“政客”新闻网称,大型商业买家的流失,如餐饮集团、邮轮公司和主题公园,迫使一些农民扔掉西葫芦、南瓜等蔬菜,任其在田地里腐烂,因为采摘和包装这些蔬菜的成本要高于这些产品的实际售价。
此外,美国生猪养殖户的日子也不好过,连带小生猪也难逃一死。
据《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由于工人缺勤、猪肉包装工厂关闭,以及疫情导致餐馆关门、国际市场买家减少,猪肉价格直线下降,养猪户正在苦苦挣扎。农民们表示,猪肉价格暴跌可能会迫使他们对小猪实施安乐死,以减少损失。
《今日美国报》称,疫情正在对美国的食品供应链形成重击,除了牛奶时少时多,还造成肉类等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路透社指出,乳品业的困境只是疫情冲击下全球食品供应链失序最先崩塌的一角。乳品业最先遭受重创,是因为与肉类、其他粮食等相比,奶制品不能冷藏,更易腐坏。农业经济学家和食品经销商指出,由于旅行限制,蔬果的种植、采摘和运输都受到影响,加之冷藏集装箱和卡车司机短缺,一些地方的肉类和谷物等食品的运输速度放缓,其他食品产业也出现了全球范围的供给失序。
制度积弊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倒牛奶,还是扔蔬菜,按照《商业内幕》的说法,似乎都存在一个悖论,农民面临产量过剩,商店却存在供应短缺。“生产商在处理过剩库存,但超市却在限购”。
《纽约时报》也指出,疫情蔓延数周来,美国许多大型农场正被迫将上万吨卖不出去的新鲜食物销毁。但人们却一直担心超市供货不足,甚至疯狂争抢最后一盒意大利面或最后一卷卫生纸。
该报认为,在许多美国人陷入经济困境、数百万人突然失业之时,又发生大规模销毁新鲜食品的情况,即使用一场全球大流行病的标准来衡量,也是一个特别反乌托邦(dystopian)的事态变化。“这反映了新冠病毒造成的巨大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农业等规模庞大的经济行业如何改变运作以适应如此突变的难度。”
正如有分析指出,美国乳制品市场当下的供需不平衡是个“伪命题”,其背后是供需“错配”反映出的产业结构问题。美国乳制品行业高度精细化,许多乳制品是为连锁餐厅、学校等大客户量身打造,而调整供应链为超市提供产品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换轨”成本导致奶农和消费者无法无缝衔接,“倒奶潮”成为必然。
为帮助受疫情冲击的美国农民和牧场主渡过难关,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宣布拨款190亿美元。其中160亿美元会直接发给农民及牧场主,30亿美元用于购买肉类、奶制品、蔬菜和其他产品,以及资助向穷人和失业者发放免费食物的“食物银行”(food banks)等。
徐明棋指出,一边倒奶,一边超市断货,消费者买不到牛奶,只是发生抢购风潮时短暂出现的现象,以美国强大的供货、调配能力,超市会迅速补货。但是,倒牛奶、扔蔬菜现象暴露了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积弊,即一旦遇到突发危机,市场受到冲击,出现供应与需求短时失衡时,政府虽然发钱救济农民,但是在产销、供需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干预和协调机制,无法借助其他渠道消化过剩“产能”。同时又过度依赖市场机制调节来应对短期失衡。但市场调节过程相对缓慢,可适用于工业耐用品,却无法处理易腐烂的农产品,导致很多物质财富被白白浪费。“这是西方制度体系的缺陷,也是经济危机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重要原因。”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廖勤 杨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