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先秦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因为争霸战争的需要,纷纷进行变法改革,以期能够通过变法富国强兵。

当此之时,因为社会转型的需要,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以求能够在春秋战国那个大争之世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思想顺应时代潮流脱颖而出,它是诸侯列国变法依据的主要思想。

那么,法家思想到底都具有哪些理论魅力?法家思想都有哪些分支流派?法家思想在历史中都起过哪些作用?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历史沿革。

法家思想的源头

在专业研究者的眼中,法家思想是从黄老道家的分支演变过来的思想流派,而它最早的起源地,很可能是在齐国。

相传姜子牙因为辅佐周武王灭商而被分封到齐国,因此,周礼是齐国治理依据的理论之一。

齐国国君在周礼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管理的需要,增设邢治之法,在治国理政中强调礼法并用,这就是法家思想的源头。

比如,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曾经贯彻了法家思想。齐桓公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世孙,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坚持礼法并用,一方面用周礼作为齐国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用严苛的法治惩罚危害国家治理的人。通过德邢并重治理国家,齐桓公一度领导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而他所依据的法治思想,在先秦时期是比较系统化的,这种思想成为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源头和理论典范。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1)

商鞅的法治思想

商鞅原名卫鞅,是法家法治思想一派的创始人。商鞅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李悝在魏国魏文侯执政时期受到重用,在魏国进行了深刻变法,这场变法使得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商鞅是卫国人,他年少时期来到魏国求学谋生,他深深地被变法后富庶的魏国所感染,因此,他也想以法家思想闻名于列国诸侯,成就一番大事业。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2)

公元前359年,商鞅进入秦国,说服了想要在秦国变法图强的秦孝公,商鞅在秦国展开了长达二十年的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涉及范围较广。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改革吏治,重新树立了秦国官府的公信力,提高了秦国政治体系的行政效率。

在军事方面,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世卿世禄制,对贵族和平民一视同仁,激赏战功,调动了秦人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变法禁止了秦国私斗成风的恶习,减少了秦国国力的内耗。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内政外交焕然一新,秦国的崛起之路也就此奠定。总而言之,商鞅变法在秦国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变法。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3)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商鞅的法治思想。商鞅认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种思想与他的法治思想是完全相悖的。商鞅主张依法治国,贵族与平民在国家律法面前一律平等。商鞅认为人性本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他利用这一点,力图通过严苛的律法来是国家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商鞅希望能够通过变法在秦国朝野形成一种良性的法治循环,这种法治模式一旦建立,不会轻易变更,不会因为昏君淫主而废除。

其实,商鞅法治思想除了依靠国君的支持,最主要的是要依靠广大民众的践行。为了贯彻法治思想一视同仁的原则,商鞅曾经惩罚了触犯秦法的秦太子嬴驷,将其流放至秦西关陇山地,并邢治了太子首傅公子虔和太子右傅公孙贾,以铁腕手段推进了秦国变法。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4)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申不害是法家术治思想的创始人。申不害与商鞅曾经一同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辩论,不过,由于意识到齐国国君坚持黄老之法治国,对稷下学子不会予以重用,二人相约离齐,并选择国家进行变法较量,后来,商鞅去了秦国,而申不害去了韩国。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一直是最弱小、最受欺压的一个国家。申不害到韩国后,说服了想要想要改变韩国处境的韩昭侯,申不害开始在韩国展开他的术治变法。第一,申不害变法强调集中国君的权力,申不害在得到韩昭侯的授权之后,清理韩国积弊,没收世袭贵族的封地和财产,将其府兵收归国有,通过这项措施,申不害使韩昭侯真正掌握了国家权力。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5)

第二,申不害变法强调国君加强对臣下官吏的控制和监督,并进行定期考核,赏善罚恶。申不害认为君主不必事事亲为,只需要通过术治来驾驭官员就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第三,申不害变法为韩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新军,申不害经常率领韩国新军在新郑郊外进行训练和阅兵,一时间,天下诸国都知道了经历过变法的韩国不容小觑。

然而,术治较之法治有较大的缺陷,它容易造成君主和臣下的隔阂,一旦国家出现重大变故,变法进程就会被迫中断。战国中期,魏国霸主地位削弱,它急需发动一场战争来证明和维系自己的霸主地位。由于韩国与魏国的摩擦不断,魏国决定拿韩国开刀。然而,经历过术治变法的韩国信心大增,和魏国进行了正面硬刚。魏王命庞涓为统帅进攻韩国,一直打到了新郑。韩国在抵抗半年之后,不得已向齐国求助。齐国趁魏韩交战两败俱伤之际,出奇兵在马陵道大败魏军。然而,韩国变法以来所积攒的国力也消耗殆尽。申不害在韩国的术治变法最终以失败草草收场。

慎到的势治思想

法家除了法治思想和术治思想,还有一种势治思想。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稷下学宫的大学者慎到大师。慎到擅长黄老之学,他长期在稷下学宫讲学,因此受到齐宣王的重视,慎到以势治思想教于齐宣王。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6)

势治思想的要旨在于尊崇君主,遵守法律。慎到认为,只要君主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治理国家也就能够顺势而为,这个势,其实讲的就是君主的权威。慎到认为君主的权威来自于百姓,因此只有实施无为而治,令百姓安居乐业,君主才会有真正的威严,这就是君主的势。君主有了势,群臣百官都会以君主为表率,国家自然会政治昌明,政通人和。慎到的势治思想受到齐国国君的采纳,但是这种思想对君主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齐国在明君齐威王、齐宣王时代,国泰民安,而势治思想遇到像齐愍王那样刚愎自用的君主,自然也会走向了极端和灭亡。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国王室的公子,也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融合了法家法治、术治、势治思想,将这三者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法家霸道思想和君主专制思想。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7)

韩非子认为世事是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治国理论,他从历史层面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比较全面的。第一,韩非子强调应该建立严苛刑法,将国家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第二,韩非子认为法律应该应用于国家的一切人群,不应该有特权阶级。第三,韩非子主张爱民护民、轻徭薄赋,只有民人生活稳定,国家才不会陷入动乱。第四,韩非子要求法家专制,杜绝其他怪谈杂说,依据法家思想制定社会礼仪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韩非子是韩王的儿子,然而,韩王屡次拒绝韩非子在韩国进行变法的进言。后来,秦王政闻听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便迫使韩王派韩非子出使秦国,向韩非子询问治国之道。不过,由于受到秦国权臣的排挤,韩非子并未受到秦王的重用,后来还受到诬陷被毒死在咸阳狱中。但是,韩非子的思想却流传到后世并产生巨大影响。

战国法家主要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先锋)(8)

结语

法家思想顺应了先秦时期列国诸侯进行变法的时代潮流,成为那个大争之世的显学。法家思想对于变法强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相关理论的制定,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依据,法家思想不仅在先秦时代意义重大,而且成为了后世法治思想重要的理论源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法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法家思想要求制定严苛刑法来治理国家,由于许多变法者采取了铁血手段推进变法,这容易挤压民怨民愤,所以,历史上的变法者往往没有好的结局。另外,由于法家思想推崇专制,禁绝诸子百家学说,抑制了文化自由,这是法家思想受到民间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