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 鸦片 )的英国商人,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

乾隆的“一口通商”政策: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到1757年( 乾隆 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事实又是怎么样。从相关政策执行中实际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效果上看,同样不是。在鸦片战争前的清朝,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沿海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乾隆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 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1)

上图是骑着马身披盔甲的乾隆皇帝,由意大利耶稣会士朱塞佩·卡斯蒂廖内(中国人称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绘制。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首先乾隆对海外贸易是有清醒的认识,肯定不是夜郎自大。

一是海外贸易解决了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矛盾。清朝在乾隆年间,到了18世纪末,人口从晚明时期的大约1.5亿增加到3亿。人口的急剧增加是由于几个原因造成的,包括18世纪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中国从美洲进口的新作物,包括花生,甘薯和玉米,来自东南亚的新品种大米导致产量大幅增加。如果没有海外贸易,怎样维持粮食安全。

二是清朝流通货币白银依靠海外贸易保持了金融稳定。西班牙人在1570年代在新大陆周围开采了白银,大大扩大了白银的流通供应。在17世纪后期关闭的东南沿海重新开放后,对外贸易刺激了白银标准的无处不在,外贸迅速重建,并在后期以每年4%的速度扩大18世纪。中国继续出口茶叶,丝绸和制成品,与西方形成了巨大而有利的贸易平衡。由此产生的白银流入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促进了竞争和稳定市场的增长。

乾隆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 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2)

上图是1805年广州十三行,采用反向玻璃艺术绘画(Reverse glass painting),展示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和荷兰的旗帜。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

一是闭关锁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实际上当时的西方各国的口岸也只容许本国船只进出,本国的进口货物只容许本国船或原产国船装运,并称之为“保护政策”,但又强迫其他国家洞开国门,任由他们自由离去和垄断,是双重标准的做法。

1651年10月(清朝顺治年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克伦威尔领导的英格兰议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航海法案》。该法案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简而言之,《航海法案》将荷兰商船排除出英国市场,所有发往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要通过英国中转,赤裸裸的抢了荷兰人的生意,保住了英国岌岌可危的航海业和造船业。该法案还使得英国本土成为殖民地商品的唯一市场,而英国殖民地恰好大量出产羊毛和棉花。在本土获得大量原材料供给后,英国商人纷纷转向投资纺织业,英国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最终孕育出工业革命。

二是清朝在海外贸易中一直处于有利的地位。据日本长崎交易所的统计,从顺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日本外流金额为二百余万两,银额为三千七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南各省手工制造业与沿海城镇的兴起。

清朝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当时大英帝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大清帝国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

乾隆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 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3)

上图是1805 年广州十三行(英国风景画家和海洋画家William Daniell 威廉丹尼尔)

总结:继葡萄牙和西班牙帝国之后,荷兰帝国和大英帝国等新教势力在17世纪初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在18世纪,大不列颠王国愈演愈烈通过中国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这个行业和其他大多数西方贸易主要限于到广州十三行的广州南。1793年的英国马卡特尼大使馆未能说服乾隆皇帝开放中国北方港口进行对外贸易或授予英国独家贸易权。英国在中国非法出售鸦片,抵消了英国对茶叶等中国商品进口的增长。然而,鸦片的出售最终会使英国人与清政府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英国在19世纪的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并从满清帝国获得重大的贸易让步。

清朝乾隆帝闭关锁国更像是贸易保护主义。只不过这样的保护政策有一定的时间效应。乾隆帝在1799年驾崩,这个政策维持了40年,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也就是讲乾隆皇帝的后继者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不能抱残守缺,改变策略,积极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