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太太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1)

想必很多人都熟悉这段话,它出自初中语文课本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能,大多数人都已经忘记了故事情节,但秉承着吃货的素养,一定还对这高级而美味的食物——牡蛎,印象深刻。

今天,三水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俗称生蚝的牡蛎。

滤食海水,海的味道它知道

生蚝,学名牡蛎,也叫大蚝或海蛎子,属于软体动物。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三角形、卵圆形、扇形等。外面具有两个坚硬的外壳,起到保护作用。其中一个壳“小而平”,另一个壳“大而隆起”,表面粗糙,暗灰色。两个壳靠一条有弹性的韧带连接,壳的中部有一个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2)

可以看到牡蛎的鳃

牡蛎通过闭壳肌的开闭及鳃上的纤毛不断振动形成水流,其中的溶氧可进入鳃,完成气体交换;水流中的浮游生物、硅藻等悬浮颗粒则被粘液粘住,然后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无法吞食和消化的过大颗粒被运到外套膜边缘排出去,完成物质交换。

当外套膜受到沙粒、寄生虫等外来物或自身病理的刺激时,便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或自身分泌物层层裹住,逐渐形成了珍珠。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3)

正在猎食生蚝的钻蠔螺

海鸟、底栖鱼类以及一些螺类和海星都是牡蛎的天敌,例如钻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常常会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个小孔,吸食其活组织。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牡蛎多为雌雄异体,成熟个体将精卵排出体外,在水中受精孵化,刚孵化出的幼虫能在水中自由游动,遇到岩石及坚硬的海中物体时,就开始固着生活,先发育成稚贝,进而发育成熟。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4)

生蚝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美味佳肴。其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也可提制蚝油。它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各大沿海水域,在我国从鸭绿江至海南岛沿海均有养殖。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5)

有的人喜欢生吃海鲜,那生蚝可以生吃吗?这取决于它生活的环境,如果生活环境有致病菌、重金属、贝毒素等污染,生吃就会危害到人体健康了。

一入蚝门深似海,从此傻傻分不清

牡蛎的种类很多,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牡蛎大约有20种,它们虽然形态互异,但牡蛎的外形又会依据其成长的空间发生变化,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入蚝门深似海呀。

亚洲长牡蛎: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6)

英文名:C. gigas

图片:jp.123rf.com

亚洲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又叫太平洋牡蛎。英文俗名Pacific oyster,学名的拉丁文原意是“厚重而巨大的牡蛎”,所以它是牡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我们日常接触较多的牡蛎品种。长牡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海洋牛奶”之美称。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引入中国。

欧洲平牡蛎: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7)

英文名:Ostrea edulis

图片:123rf.com.cn

欧洲平牡蛎(Ostrea edulis),又叫泥牡蛎、扁生蚝,英文俗名 European flat oyster。原产于欧洲,其中最著名的产地就是法国Belon地区,所以又被称为“法国贝隆蚝”。欧洲平牡蛎通常为扁圆形或碟形,外壳较相对光滑,边缘平整,外壳多为黄色或青褐色,口感较粗犷,肉质爽脆,有着浓郁的海草气味和金属味道,因此也被叫做“铜蚝”。

熊本生蚝:

蓝口贝和生蚝的区别(我们来聊一聊美味的生蚝)(8)

Crassostrea sikamea

图片:wikiwand.com

熊本生蚝(Crassostrea sikamea),原产自日本的一种牡蛎,有趣的是起初在日本并不受青睐,后来传至美国才逐渐受欢迎起来,所以现在的熊本蚝主要产自于美国。熊本蚝是著名的小型生蚝,壳上有着很深的类似碗口状的凹痕,外形像猫爪子一样。它们有着奶油或者说黄油味的浓稠口感,甜甜的、淡淡的,接近坚果的口味,余味还稍稍带一丝甜瓜香气。

看到这么多种色香味俱佳的生蚝,三水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本文来源于“科普中国”及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不妥,敬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