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崔铭《苏轼传》,写到老苏终于获准到常州居住时说,他想在这里买所房子,“许多朋友热心地帮忙物色,其中邵民瞻找到的那处房子最合苏轼的心意。”

这所房子花了五百吊,掏空了苏轼一家的口袋——好歹只掏了一代人的,不是三代人的——虽则如此,一家人还是欢欢喜喜乔迁新居。

有天晚上,他在月下散步,来到一个村落,却见茅舍之中有老妪在孤灯下伤心哭泣。一问方知,自己买的房子,是老妪的百年祖居。现在自己没了栖身之所,只能住到这破地方来了。

苏轼大吃一惊,心中悲凄,满是悲悯,“没有一丝犹豫,便拿出了房契”烧了,将房子还给了老人……。

她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拼命揉眼掐腿,喃喃地说:”我一定是在做梦,我一定是在做梦……”

苏轼又将老妪儿子叫来,告诉他退房的事,却不提退钱,只要他好好孝顺母亲……

从此,苏轼再也没钱买房。

看到此处,我觉得此事过于离奇,跟老太太一样,有点不愿相信,于是想找原始资料看看。

以“苏轼退房”为关键词,找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此事来源于宋朝费衮的《梁溪漫志》,但时间却在苏轼从海南北返之后发生。

这就有趣了。

王水照这本《苏轼传》,颇爱好评,他会将如此明显的资料用错吗?

好在,我有一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于第三本中找到了费衮此书,据校点说明,此书“有关东坡者极多,可窥其政治抱负,文学造诣……史料价值颇堪瞩目……”

苏轼一家六口(苏轼掏空一家人腰包高价买房)(1)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翻到第四卷,乃是东坡专章,“东坡教人读檀弓”“东坡识任德翁”……

本文所写的则出自“东坡卜居阳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事虽然是这么个事,但关键细节,却完全不同。

《苏轼传》说他从黄州到常州,此书则说从儋州回来;

《苏轼传》说好多朋友替他找房子,此书则说“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只有士人劭民瞻敢跟他学习,帮他买了一所房子。

那天晚上他也不是一个人月下散步,而是跟邵民瞻一起瞎逛。

王水照将这段材料移花接木,我不知其理由何在,但觉得全无必要。因为多年之后,苏轼会再来常州,且逝世于此,这时再写,岂不更好?

又查其它资料,对于费衮所言,明人郎锳《七修类稿》、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均有辨析,他们认为,此事漏洞甚多,应该是假的。

费衮最后一句说:

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

这是不是跟现在某些人所讲的,我在某某大学的医生朋友说……十分相似呢?

所以各位,你们相信苏轼花五百吊买了房子,又没有半点迟疑地将房契烧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