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龙

湖北湖南同为古楚国属地,以洞庭湖为界,一湖隔两省,湖北为荆楚,湖南为湘楚。历史上两地多有相同之处:湖广熟、天下足;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两湖即是天下粮仓,也是担负国家民族大任之地。每逢历史关键时刻,来自两省的精英总能自觉站出来,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舍身求法、拼命硬干......

同为古楚国后裔的两湖人的性格有相近也有差异,但兄弟的两湖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月十五元宵节,湖南湘雅医院130名白衣战士,放弃万家团圆,星夜驰援湖北,奔赴武汉疫情前线,令兄弟的湖北人感激不尽!

湖北、湖南人同为楚人后裔,皆为性情中人,虽性格各异,但互补性很强。据毛泽东的表弟、前国民党将领文强回忆,在黄埔军校就读时与同学林彪互殴时,就以互骂“湖南骡子”、“九头鸟”开场。

湖北九头鸟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在外省公干、打工或是走亲访友,都会被人提起这个诨名,有褒有贬,见仁见智。此次源于湖北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世界聚焦武汉,让“九头鸟”的诨名不胫而走。

湖北人很聪明,高考竞争激烈,高分者甚多,固有“惟楚有才”之说。湖北子弟擅长读书,著名的黄冈中学曾经名噪全国,甚至连北京上海的重点中学都自愧不如,湖北人在大学里很多都是佼佼者。

虽然湖北人很聪明,但往往聪明的有点过,便成了狡黠。有人说湖北人太精,作为个人,湖北人是大智若愚,作为整体,太精则相互扯皮,因小失大,干不成大事,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1)

武汉黄鹤楼

湖北有“千湖之省”称号,所以,湖北人爱吃鱼,尤以武昌鱼为名。湖北出名的还有洪湖的莲子、莲藕和菱角,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出了湖北人的包容、豪爽与浪漫情怀。近些年,湖北的水产品发展迅猛,潜江的小龙虾、武汉的鸭脖子都是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翘楚﹑悲楚﹑清楚﹑酸楚﹑凄楚﹑痛楚﹑苦楚﹑衣冠楚楚﹑楚楚动人﹑楚腰纤细﹑楚楚可怜﹑南冠楚囚﹑济济楚楚......楚本是一个国名,但源于楚国的形容词却牢牢的深入人心,虽楚国已殇,但楚字未殇,楚文化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人自豪于自己的先祖——楚人所创造的八百年璀璨的楚文化,楚国的青铜艺术、编钟乐舞、漆器艺术、丝织刺绣、楚辞离骚、冶铜技艺,无不表明楚文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湖北人有“敢为人先”的聪慧与担当。湖北地处荆楚大地,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荆楚先人古时就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走在别人的前列。从楚人建造的历史上第一段长城,发明的第一支毛笔,设立的第一个县治——权县,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无不彰显湖北人的敢为人先的精神。

湖北人有句“不服周”,追根溯源,“不服周”来自楚国语言。楚人来自中原,封于荆楚蛮荒之地,一直被周朝瞧不起。楚人做梦都想回归中原,为中央政权和诸侯国所承认。于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代楚君励精图治,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而东周的中央政权早已日薄西山,楚国当然不服周朝的管理,成就霸业、问鼎中原是楚人的终极目的。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北接河南,南连湖南,湖泊众多,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不错。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上世纪的江汉平原曾经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不南不北的位置,潮湿的气候,冬冷夏热的季节,造成了湖北人的火爆性格;而道家文化的潜在影响,又使湖北人为人韬光养晦,老谋深算,不爱显山露水。因此,他们兼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聪慧精明而好勇斗狠,有“九头鸟”之名,出了不少文官武将。红安是最著名的“将军县”,一个县出了234个将军,大概是时势造英雄。

湖北自古为云梦泽之地,长江和汉水横穿楚地,水多自然有灵性,自古出美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汉代王昭君,即是出自兴山香溪;楚国出美男叫宋玉,在今宜城市。在武汉,漂亮女孩不少,虽然一口武汉话显得粗俗,但说起普通话来,却柔媚多姿,别有风情。

湖北人对于自己的地理意识是模糊的,不知自己是属于北方还是南方。湖北有两个地区靠近中原南阳地区,一个是襄阳,一个是郧阳(今十堰市),古人称这三个地方为汉水流域的“三阳开泰”。襄阳和郧阳地区的方语和风俗习惯与中原接近,同属于中原官话河南语。湖北其他地区语言有属于西南官话的,有属于江淮官话的,还有赣语系。所以,湖北从地域上划分属于中部偏南,1960年成立六大中央局,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等,湖北武汉即是当时的中南局所在地。

湖北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屈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离骚》《九歌》《天问》等伟大的诗篇与日月同辉!中国人历朝历代都将屈原作为爱国主义者加以纪念,端午节各地划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就是明证。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2)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工程丹江口大坝

湖北人不爱张扬,先干了再说,不像河南人那样深谙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工程位于湖北丹江口市,为此湖北人民作出了极大的牺牲,但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就比河南省逊色多了。在京城,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河南南阳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其实,湖北丹江口市的丹江大坝才是核心水源区。由此,湖北省会武汉乃九省通衢之地,自然风光优美,有山有江有湖,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核心枢纽作用,在中国大都会中也算首屈一指,却往往不被人所认同,人们只记得它冬冷夏热,气候不好。

不过这次席卷全国的疫情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湖北,记住了长江边上的这座城——武汉。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3)

道教圣地武当山

其实,要说气候,武汉并不比济南、长沙等城市差,名声却令人生畏——中国四大火炉之一;说风光,济南大明湖与武汉的东湖相比,要被东湖甩过几条街,但大明湖名声在外,而东湖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人说“北有少林,南有武当”,但河南少林寺大名鼎鼎,湖北武当山却隐而不彰。

道教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天然合一,不好显摆,不事张扬,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此,湖北人的性格里更多一些不显山露水之道。

湖南骡子

北方称人为骡子,多作笑骂。湘楚之地却不同,“杂种”之意尽弃,只取力大耐劳,犟韧不屈,认死一条道、不撞南墙不回头、乃至撞南墙也不回头的象征。

湖南人性格内敛,韬光养晦,有时又象辣椒一样火爆,精明彪悍。

史书上最多的赞誉之辞都给了湖南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无湘不成军”、“湘人不倒,华夏不倾”、“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广熟,天下足”。曾国藩的湘军把大清朝的香火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以及众多开国元勋都是来自湖南,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和半部中国现代史都是湖南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4)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

湖南人聪明勇敢,刚烈果决,敢任大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一篇《岳阳楼记》道尽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一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光”,道出了湖南这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之省份”的骄傲。湖南是许多辛亥革命人物的故乡,是与湖北武昌首义遥相呼应之地。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5)

湖南洞庭湖

湖南人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读书、当兵打仗、做劳力都不错。与湖北人的韬光养晦相比,湖南人是实干家。虽然湖南开发比较晚,但却人才辈出。关于湖南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惟楚有才”,第二句是“无湘不成军”.可见其文武兼备。湖南文人众多,但湖南文人有一股湘民固执的“蛮”劲,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所以有谭嗣同那样的硬汉文人,有沈从文那样傲然于城市的“乡下人”。

湖南人重事功,文人似乎喜从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湖南军人骁勇善战,湘军名声显赫,但却不是卤莽之辈,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毛泽东,湘将都多雄才大略,有儒雅之气。

湖南盛产美女,素有“湘女多情”之说。湘妹子没有川妹子“辣”的名声,却同样精干聪慧,做事麻利,相夫教子,绝对不错。据说桃江的美女不错。

湖南人的确聪明,好于挑战性的事物,但湖南人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湘民质朴却不通脱,蛮劲发作时,五头牛都拉不回来,故常有铤而走险之举,好揭竿而起。

湖南人富于文才,却不善言谈,湖南话听起来瓮声瓮气,蕴涵着一种爆发力,省会长沙,冬冷夏热,气候不佳,消费之高,在全国也排得上号。

湖北为什么要叫九头鸟(两湖人性格湖北)(6)

湖南岳阳楼

湖南人有灵气、匪气和蛮气,改开以来,双峰成了中国的“假证之乡”,辐射全国,从业人员有十万之多;邵阳盛产黑社会,麻阳帮在广东沿海曾经鼎鼎有名;郴州出贪官,曾经有“一个贪官的城市”之说;长沙人喜欢慢生活,很多人嚼着槟榔,玩着麻将,日子过得悠哉悠哉,与成都有一拼。

湖南人在历史上可聊以自豪的是水稻的发展,以及名人的层出不穷。造纸术的蔡伦,思想家王夫之,以及曾国藩、左宗棠和谭嗣同。近现代的名人尤其多,十大元帅中,湖南的有三位;开国大将有六位,上将有十九位。另外还有画家齐白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可以说,在天降大予斯人的征程中,湖南人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从而就有了湖南人的“精神胜利法”,谁敢向湖南人叫板,列举的名人就能把你给淹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