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一位河南公务员的辞职信曾火遍全国,其中有一句话“薪酬计区区几万耳,何以安车以代步。”这里的“安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车,今天我们就此来谈一谈古人的交通工具。

安车

“安车”是古代的一种一匹马拉的车。

在上古时代,古人乘车一般是站立在车厢里,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轼”意思是“车前的横木”就是供人们在乘车时抓扶倚靠使用的,有了“轼”,人们乘坐马车时就安全多了,不会从颠簸的马车上掉下来。

秦始皇驾崩前发生的三件怪事(秦二世曾利用辒辌车藏尸夺权)(1)

“安车”是一种可以安坐的车,所以因此而得名。安车一般用一匹马来拉,也有用四匹马拉的,这是表示对坐车人的极大尊重。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四码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于是天子派使臣带着丝帛和玉璧,驾着四匹马的安车去迎接申公,并派弟子二人乘着轻便的小车跟从。)

这里记载的是汉武帝用驷马安车的最高规格,迎接儒学大家申公的故事,申公本来已经年事过高,据说已经八十多岁,不愿意折腾了,但是看到一一国天子如此礼遇自己,就不好推辞,只好随车前往。

在《礼记·曲礼上》也有记载: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大夫年七十就辞去差事,如果不能够辞去,就一定要赐给他作几和手杖,行走时要有妇人搀扶,到四方各地区,要坐安车。)

在古代,官员告老,或者征召德高望重的人,统治者往往赐予乘坐安车,表示礼遇及对对方的尊重。

所以,安车是代表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车。

辒辌车

除了安车,古代还有一种更为豪华的车,称为辒辌车,这是一种卧车,里面设有账幔,上面还有窗户,可以开关调节车厢内的温度。

秦始皇驾崩前发生的三件怪事(秦二世曾利用辒辌车藏尸夺权)(2)

秦国统一六国后,规定了这一车辆由四匹马驾驭,车轮的车距定为203厘米。这种车因为宽大,所以乘车的人可以选择坐或卧。

秦始皇在巡视中选用的就是这种比安车舒适的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途中因病逝世,为了防止京城发生变乱,赵高等人就把尸体藏在辒辌车中,封锁消息,直到返回咸阳,最后假诏拥胡亥即为。

后来,辒辌车就用作丧车。《汉书·霍光传》曾有记载:

“载光尸柩以辒辌车。”

所以说,如果没有辒辌车,中国的历史恐怕会改写。

肩舆

古人除了用车来代步以外,常用的代步工具还有轿子。这种工具解决了车辆不能爬坡上坎的问题。

开始轿子被称作“肩舆”。初期的肩舆是两尺长的竹竿中间安放一把椅子,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滑竿。这种肩舆,太阳太大、刮风下雨天坐着都不太方便,加上大户人家太太小姐出门,也不太愿意被人随随便便的观看,于是,在肩舆的基础上增加了遮盖物,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轿子了。

秦始皇驾崩前发生的三件怪事(秦二世曾利用辒辌车藏尸夺权)(3)

这种轿子乘坐舒适,装饰华美,出现于唐宋时期。

在封建社会,轿子的乘坐是有严格规定的,违规是要受到惩罚的。在《明会要·舆服上》有记载:

“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

清代的礼制也规定,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员,轿顶用银轿盖,轿帷用皂色,在京城轿夫四人,出京时可以用轿夫八人。四品以下的文职官员用轿夫两人,轿顶用锡色等。

以上是官用轿的备制,民用轿一般分为自备轿与营业轿两种。

自备轿是富绅之家出入的工具,分为凉轿和暖轿。凉轿较轻、简洁,暖轿较大,帷幔较厚,可以在轿子中安放火盆。

秦始皇驾崩前发生的三件怪事(秦二世曾利用辒辌车藏尸夺权)(4)

营业轿顾名思义即用来营业的,就是租给别人临时使用,相当于今天的出租车。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专门供女性乘坐的女轿,式样小巧玲珑,装饰考究精美,漂亮典雅,垂幔红缎,有浓厚的闺阁气息。

所以四品以下和民间官绅只能用“二人小轿”,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古代人娶亲,因人们多讲究排场,是允许使用“八抬大轿”迎娶新娘,以表示对新娘的尊重。

以上的车和轿就是古人出行时常用的代步工具,但是这始终只是达官贵人才可以享用的殊遇,平常百姓是不可能消受得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