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

金门战役截图(斗战马看历史这一天)(1)

开战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攻取金门

1958年8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毛泽东言简意赅地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

金门战役截图(斗战马看历史这一天)(2)

防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叶飞后来回忆,金门炮战并不为攻取金门,而是一场政治仗。2009年《大公报》亦声称防止“”势力的滋长也是此战目的之一。

支援中东

1958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中东,最近那里很热闹,搞得我们远东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戏我们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个决定─炮打金门!”毛泽东表示,中国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是在道义上和政治上支援“中东人民反侵略”,但光是道义支援不够,必须有实际行动,攻打金门马祖地区,牵制美军在远东的兵力。

金门战役截图(斗战马看历史这一天)(3)

金门炮战的意义首先是使得美国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大陆结交,明确了美国这个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避免了一场大的国际纠纷。大陆、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金门战役之前是比较复杂的,美国始终想要分裂中国,将台湾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金门炮战打破了它的幻想,明白了中国才是这两个地区的统称,清楚的知道了台湾与大陆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金门炮战的意义不同凡响。

然后,这个战役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金门炮战之前,一些大的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地位,甚至有些国家歧视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可以随便欺负的国家,是东亚病夫。但是在这场战役之后,他们就改变了这种看法,认识到了中国政府对于自己的主权问题的坚硬态度,中国确立了国家的地位。

金门炮战对于中东战争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金门炮战之前,美国在侵略中东地区,金门炮战发生之后,美国不得不从中东抽调兵力和武器,从而减轻了这个地方作战的压力,破坏了美国的战略计划。

金门战役截图(斗战马看历史这一天)(4)

接受评论、点赞、转发和关注,欢迎探讨,每天都有新观点。[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