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的哈萨克草原是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面积广大物产丰盈,生存着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延绵不断的青草养育着多种食草动物,其中的高鼻羚羊是这里的特色动物。

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其实属于牛科,这种动物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以草类及低矮的灌木为食,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其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

高鼻羚羊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一般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会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是一群很有特色的草原精灵。

藏羚羊自爆(四日内杀死了六万头高鼻羚羊)(1)

但在2015年5月,从5月底开始,哈萨克斯坦境内大约有6万只高鼻羚羊在短短4天时间内陆续死亡。到6月初,大规模死亡事件终于结束。一个月中的死亡数达到了10余万。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境内高鼻羚羊数量达25.7万只左右。但是这一事件过去后,该国已有半数高鼻羚羊死于此次事件。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鼻羚羊的大批死亡事件呢!“阿尔滕达拉环保行动”组织国际协调人斯蒂芬-楚特带领研究团队赶赴哈萨克斯坦调查高鼻羚羊大规模死亡事件的真正原因。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可能由巴斯德氏菌或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病毒最终导致高鼻羚羊大部分器官大出血导致的。

原来小小的细菌竟然可能是疫情的罪魁祸首。楚特表示,至于是哪些细菌能够产生如此严重的致死率,仍然是个谜。“此次死亡事件涉及的范围、扩散的速度,在其它物种身上从未见过,而且也从未真正听说过能够扩散到整个群体致使全体死亡得的现象。”

高鼻羚羊在哈萨克草原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寒冷的冬天里,倒下的植物体不会分解腐烂,而高鼻羚羊则有助于解决掉这些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循环,并能够有效防止因为地面堆积枯叶太多而引发的野火。此外,高鼻羚羊还为大草原的捕食者提供美味的大餐。

据说1988年在哈萨克草原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大规模死亡事件,当时的高鼻羚羊死亡数量高达40万,但是那起事件发生于前苏联时期,研究人员仅仅将巴斯德氏菌列为致病源,并未做任何调查和研究。后来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环境诱因唯一可能的是异常寒冷的冬季过后是一个多雨的春季,植被茂盛,地面死水较多,因此细菌传播更为容易。当然,另一种可能是某些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该事件谜团仍然很多,真正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