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句“30年不许奏左”的口谕,救了一头“憨牛”的性命

清朝时封建社会统治体系逐渐衰微的朝代,特别是到了晚清期间,国家内忧外患、百姓饥寒交迫,才真正算得上早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说的“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就是在这个腐朽没落的晚清王朝,却诞生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之类的杰出人才。也正是这些栋梁的支撑之下,积贫积弱、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才些许延长了她的苟延残喘。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年底,左宗棠升官了。这次升官非同小可,是由地方转入朝廷、由将军成为宰辅,是自古以来官场上很多人都向往不已的“出将入相”。

左宗棠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是慈禧的主意。理由是:左宗棠功勋卓著,不论是对内平叛还是对外收复失地,敢于抬着棺材上阵的左宗棠几乎是无往而不利的;左宗棠为官清廉,朝廷里的帮派、团伙等,他一概是不加入的;左宗棠为人耿直,敢说敢做。

历史上最惨的五个名臣(神仙牵着一头牛落入凡间)(1)

前两条理由无可厚非,第三条理由就明显有点“双刃剑”的味道了。当时的军机处是一群老暮苟且的臣子主持政务,慈禧作出让左宗棠进入军机处,也是有意用左宗棠的“冒失劲”来“激活”一下军机处的沉闷暮气。

但是,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另一面就是容易四处碰壁、十面树敌。因为左宗棠从来不屈服清朝官场上早已积重难返的官场艺术和种种潜规则,他不但不怕得罪人,甚至有时候愿意主动去得罪人。深谙用人之道的慈禧也很清楚,以左宗棠的性格在军机处这样一个显赫、要害,且有关系微妙、危机四伏的地方,是很难混下去的。为了保护自己眼里的这位能臣干吏,慈禧特意下了一道口谕:“30年不许奏左”。这句话几乎就等同于历史上某些帝王给功臣们御赐的免死金牌。

果然不出慈禧所料,左宗棠进入军机处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四面楚歌,处境也险象环生了。朝里有任何不平事、不平人,左宗棠毫不顾忌对方的身份、权位,平等对待,一概骂之。他更令人忌恨的是,他批评别人从不分场合地点,经常是当面就“开火”,曾经与左宗棠有过师友之谊的曾国藩因此与之交恶,他的好友胡林翼评价左宗棠“过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

朝廷上得罪众臣,内廷里又得罪太监。清朝内廷形成的惯例,每有官员进宫觐见皇帝或者太后等,在路过崇文门的时候,都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过路费”,如果有不识相的官员,太监们则会不予通报,或以各种理由拒绝官员入内。私设路卡,索取钱财,为中饱私囊不惜遮蔽皇帝甚至太后的视听,这也是王朝没落、腐朽、败亡的一个重要征兆。

历史上最惨的五个名臣(神仙牵着一头牛落入凡间)(2)

左宗棠做惯了地方大员、封疆大吏和统兵一方的将帅,早已习惯了别人处处低眉顺眼、低声下气、唯命是从的光景,太监们自恃把守宫门要害,在左宗棠面前照例拿腔拿调、乱摆威风,老左早已经“肝火炽盛”了,等到太监们伸出手掌索要“过路费”的时候,左宗棠即刻点燃了火药桶,大骂太监是“鼠辈”,并强行通过。

做官的人有一个要领,什么人都可以得罪,但唯独不能得罪上级老板身边的人。太监是什么人?太监就是皇帝、太后、皇后身边的人,是最大的老板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但左宗棠显然是不在乎这些官场秘笈的,似乎在左宗棠的眼里就没有不能得罪的人,包括那些王公贵族。

终于有一天,左宗棠得罪了一个惹不起的人。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三月十日,慈安太后暴毙。消息一出,朝野震惊。咸丰驾崩以后,留下了两个皇太后,一个是慈安,一个是慈禧。因为继任的皇帝年幼,这两个皇太后就同时坐在龙椅后面“垂帘听政”。两个人平起平坐、分权执政,唯一的差别就是为了便于区分,慈安被尊称为“母后皇太后”,慈禧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所以,慈安的暴毙,在当时的清朝朝野上下堪称最为令人惊惧和关注的重大事件。坊间各类传闻层出不穷,但在朝廷内部,各位王公大臣却在这个最为热门的话题上集体保持了沉默,没有一个人公开议论、探讨。因为从权力分配的角度说,慈安一死,两宫分庭抗礼的格局就此终结,慈禧就可以独揽大权,实现“坤纲独断”。而最大的受益人,极有可能就是导致慈安暴毙的幕后元凶,所谓“纱帽下面没有糊涂虫”,哪个官员敢在这个极有可能断送身家性命的问题上冒风险?

历史上最惨的五个名臣(神仙牵着一头牛落入凡间)(3)

但偏偏有个人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人当然也一定就是左宗棠。三月十一日早朝,左宗棠就冒然发话了:“昨天早上东太后(慈安)召见我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晚上就驾崩了呢?”左宗棠的这个问题自然是没有答案的,因为皇帝才十来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大臣们更是没有人敢接这个话茬。

左宗棠平日里得罪的人在这个时候迅速借机发挥作用了,一个曾被痛骂为“鼠辈”的太监即刻向慈禧添油加醋地打了小报告。慈禧一听这还了得,你这不是质疑我慈禧就是谋害慈安太后的元凶吗?查找凶手,不就是想动摇我的地位,剥夺我的执政权力吗?简直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

距离质疑慈安之死,左宗棠在军机大臣的位置上刚混了9个月,板凳估计还没有焐热。当时慈安刚死,人心惶惶,要是对左宗棠的处置过于严厉,也容易招致别人更多的猜疑,就等于不打自招,自己坐实了谋害慈安的罪名。于是,左宗棠立即被解除了军机大臣的职务,调任到了两江总督。

宫廷最高权力的斗争,往往是惨烈异常的,斗争者也往往是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的。慈禧要是在这个时候稍有动摇,左宗棠就可能为此掉了脑袋。估计慈禧也是想起了当初“30年不许奏左”的口谕,自食其言对于朝野上下也不好交代。所以就死罪变成了活罪,刑杀变成了调任,一句口谕保住了一颗脑袋。

当然到了两江总督的任上,左宗棠也是干得挺好的,要不然怎么会跻身“晚清四大名臣”的行列呢?关于左宗棠的刚直,民间是有一个有趣的典故的。

历史上最惨的五个名臣(神仙牵着一头牛落入凡间)(4)

据湖南湘阴地方相传,左宗棠的母亲生左宗棠的前一个晚上,左宗棠的奶奶夜间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须发皆白、仙气飘飘的神仙,手里牵着一头牛,驾着五色祥云落到了院子里。所以自从出世以后,左宗棠的家乡就流传着牵牛星降世投胎的传说。

也因为这个传说,本来生肖属猴的左宗棠也经常人认为自己是“牛”。左宗棠官做大后,几个老乡来拜访。闲聊之际,左宗棠就让老乡们猜猜他的大肚子里面装的是撒子?有人说是鲍鱼海参、山珍野味,有人说是满肚子学问,有人说是雄兵十万,左宗棠都笑而不语。

唯独一个侍卫语出惊人,说左大人肚子里是满肚子的“牛板筋”,左宗棠听了才哈哈大笑,点头认可。“牛板筋”是牛身上连接全身肌肉的两根筋腱,很是坚韧。侍卫说左宗棠肚子里全是牛板筋,意思是说左宗棠本身是牛,就连肚子里也是满肚子的倔强、刚强和坚韧。当然,自比“牛”是左宗棠自己说的,而他的同僚、朋友和下属,则在私下里偷偷叫左宗棠为“憨牛”。不过这个称谓并无侮蔑不敬的意思,是称赞左宗棠的厚道率真和刚直不阿。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