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区,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主城区西部,介于北纬31°18′—31°28′,东经120°10′—120°52′。陆上面积224.7037平方千米,太湖水域110.0465平方千米, 北靠相城区,东邻姑苏区,南接吴中区,西及西北濒太湖,与无锡市滨湖区在湖中交界。行政区域面积223.36平方千米 。 截至2020年6月,虎丘区辖5个街道、2个镇。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虎丘区常住人口为832499人,占苏州市的6.53% 。

虎丘区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区域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千米、浦东国际机场130千米,距上海港100千米。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

2020年,虎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3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3.6%,增速高于苏州市0.2个百分点 。

历史沿革

约前1100年 ,周族首领古公亶父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避至江南,建立勾吴。

前585年,泰伯十九世孙寿梦为吴王,在位期间于今苏州平门外西北二里(即虎丘乡苏站村)营建宫室、城廓。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至吴地,适有白虎蹲于闾丘被逐西遁,“走廿余里”处(即今浒墅关)虎失踪影。

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建瑞光塔于娄葑地区南园村西。此为江苏省内建造最早的塔。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开皇十一年(591年)苏州、吴县治所迁徙至横山新郭(至今该地仍称新郭)。

唐,武德三年(620年)隋末农民军余部李子通进攻吴郡,郡守沈法兴弃城溃逃,李占据新郭城。武德七年(624年)苏州、吴县治所迁回苏州城内。

宋,建隆二年(961年)动工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的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在虎丘山顶竣工,为八角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身木檐宝塔,共7层。

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寅(1470-1523年)卒。葬于城内桃花坞准提庵后。寅曾中乡试第一名,世称唐解元。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 康熙帝首次南巡。十月二十六日经浒墅关抵苏,二十七日至虎丘。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康熙帝再度抵苏,皆登虎丘。第六次上虎丘时,御笔亲题“虎阜禅寺”匾额。

民国元年(1912年),苏州改称吴县,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郊区各乡镇均属于吴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吴县实行区、乡镇制。横塘乡属吴县第二区;虎丘乡分属第二、六、十二区;长青乡分属第一、二、六区;浒墅关镇属第一区。

1949年,苏州解放。近郊农村分7个乡,分别隶属市东、南、西3区管辖。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苏州市郊区。

1960年7月,横塘人民公社划归苏州郊区。1983年,恢复横塘乡建制。1983年,撤横塘乡建横塘镇。

2000年1月5日,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

行政区划

编辑 播报

2017年10月,苏州西部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苏州西部生态城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与镇湖街道实行“区街合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11月,撤销东渚镇,以原东渚镇行政区域设立虎丘区东渚街道,东渚街道办事处驻西渚社区渚镇路28号。

截至2020年6月,虎丘区辖5个街道(横塘街道、狮山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东渚街道),2个镇(浒墅关镇、通安镇),置6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1个村民委员会。 区人民政府驻东渚街道科普路58号。

①在民政部备案资料中,虎丘区政府驻地为狮山街道。

②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虎丘区行政区域由东西不相连的两部分组成,其中东部区域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西部区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中,虎丘区所辖的街道(镇)名录中还列有斜塘街道(行政区划代码320505006)、娄葑街道(行政区划代码320505007)。

③虎丘区设有阳山街道(非法定行政区划单位,未在民政部门备案),隶属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浒墅关镇的15个社区居委会。 其中,阳西社区、北津社区、南庄社区已注销。

④虎丘区设有镇湖街道(非法定行政区划单位,未在民政部门备案),与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合署,实行“区街合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管理东渚街道的1个社区居委会、10个村委会。

⑤狮山街道、横塘街道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一体化发展。两街道党工委合署,办事处合署,但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分别单独设立。

⑥东渚街道与苏州科技城合署,苏州科技城管理东渚街道的5个社区居委会。 东渚街道实际管理5个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虎丘区位于苏州城区西部,北靠相城区,东邻姑苏区,南接吴中区,西及西北濒太湖,与无锡市滨湖区在湖中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1°18′—31°28′,东经120°10′—120°52′。陆上面积224.7037平方千米,太湖水域110.0465平方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223.36平方千米 。

注:陆上面积和太湖水域面积为2005年土地资源更新调查数据,行政区域面积为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地形地貌

虎丘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米—5.38米。

气候

虎丘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99.6毫米。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水文

虎丘区黄海海拔为4.88米—5.38米;近50年平均水位(海拔)2.76米;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海拔)4.41米;地表水位平均值:3.6米—3.0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虎丘区下辖地区(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区)(1)

截至2014年,虎丘区土地总面积33236.86公顷,其中,农用地8724.4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26.25%,建设用地11961.29 公顷,占35.99%,其他土地12551.14公顷,占37.76%。 [

土地利用类别

面积(公顷)

占总面积比重

农用地

耕地

3139.75

9.45%

园地

2864.74

8.62%

林地

1099.69

3.31%

其他农用地

1620.25

4.87%

合计

8724.43

26.25%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8586.55

25.83%

农村居民点用地

1734.54

5.22%

小计

10321.09

31.05%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1546.26

4.65%

其他建设用地

93.94

0.28%

小计

1640.2

4.93%

合计

11961.29

35.99%

其他土地

水域

12138.21

36.52%

自然保留地

412.93

1.24%

合计

12551.14

37.76%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虎丘区常住人口59.9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88.29%。户籍登记126512户,总人口407023人,分别比2017年增加5920户、16804人。户籍人口中,男性201221人,女性205802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2;0—17周岁82692人,占20.32%;18—60周岁242603人,占59.6%;60周岁以上81728人,占20.08%。2018年出生人口4766人,出生率11.96‰,死亡人口2031人,死亡率5.10‰,人口自然增长率6.86‰;全年迁入人口12008人,迁出人口1885人,机械增长10123人。平均家庭规模3.22人。全区流动人口510372人,比2017年末增长90715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虎丘区常住人口为832499人,占苏州市的6.53%;常住人口中男性436562人,占52.44%,女性395937人,占47.56%,性别比为110.25(以女性为100);常住人口中0~14岁占14.79%,15~59岁占72.01%,60岁及以上占13.19% 。

经济综述

2020年,虎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3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3.6%,增速高于苏州市0.2个百分点 。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销售额实现8.65亿元,增长28%。食行生鲜获评全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新增市级总部经济企业4家;4个产品入围全省工业设计产品,获批数量列苏州市第一。

第二产业

2018年,虎丘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27亿元,增长9%。近350家工业企业年销售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和9%。

第三产业

2018年,虎丘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增长5.5%。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6.9%,占GDP比重达到39%。金融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苏绣小镇获评省级优秀小镇。

交通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虎丘区境内穿过,太湖大道横贯东西。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

2014年,虎丘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8.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1.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8万人,比2013年增长6.3%;当年申请专利1226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485件,当年授权专利4528件,其中发明专利558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虎丘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1所,在校学生4.71万人,毕业生0.79万人,专任教师3246人。年末拥有幼儿园42所,在园幼儿1.7万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

截至2018年,虎丘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苏州实验中学科技城校区、科技城第二实验小学、成大实验小学、区实验幼儿园御园分园等8所新学校投入使用,新投用学校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用。

截至2019年,虎丘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新增学位5580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4年,虎丘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85个,其中医院1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760张,卫生技术人员28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6人,注册护士117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5%。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虎丘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收入168.6亿元,较上年增长6.0%。 累计建成镇村两级富民载体236万平方米,村均集体收入增长7.1%。完成该地人员就业1080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92个,扶持该地人员创业537人。

虎丘区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99%,9万名老年人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实施“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机制,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2624万元;启动区属“事改企”企业退休人员关爱帮扶行动,累计发放帮扶资金72.6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长寿慰问金制度,累计发放长寿慰问金144.7万元。新开工动迁安置房18.3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2950套,完成全区41个老旧动迁小区改造提升任务。

截至2019年累计落实贵州铜仁、重庆云阳、江苏泗阳等地对口帮扶资金1331万元。

风景名胜

白马涧生态园

白马涧生态园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是苏州西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7平方千米,是整个高新区的一块原生态“绿肺”。离市中心16千米,内分六个功能区。

虎丘区下辖地区(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区)(2)

万佛寺

万佛寺,因万佛石塔得名,脉承历史悠久的南宋名刹——秀峰寺。有着千年历史的南宋万佛石塔,是全国文物古建筑中仅存的完整南宋石塔。万佛寺面朝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据专家考证,石塔至少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是镇湖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1956年被定为江苏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区下辖地区(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区)(3)

地方特产

虎丘区有苏州缂丝、玉石雕刻、苏州宋锦等特产。

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虎丘区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12名、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虎丘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虎丘区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虎丘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98。

2020年1月,虎丘区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53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