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者,首也;旦者,日也。”

所以元旦,就是“首日”的意思,也就是一年之首,一月之首,一日之首。因此古人又把这一天,称之为“三元”。

在我们现代,元旦就是西历的1月1日。可是在古代,因为是以农历来纪年的,所以那时候的元旦,指的其实就是农历新年。

只不过到底哪一天,才是新年的开始呢?

因为农历这一我国的传统历法,是古人不断专研总结出来的,所以难免会经过多次修改。

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是在哪一天(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1)

佛山石湾陶艺

据《晋书》记载: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

上古时期的颛顼氏,把农历夏天的第一个月,定为新一年的开始。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元旦,就是农历夏天的第一天。

到了夏朝的时候,好不容易把元旦定在了正月初一。可没曾想到了商朝,又变了,成了腊月初一。周朝的时候则是十一月初一,秦朝的时候则是十月初一。

这就是《史记·历书》中记载的: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就这样,一直到汉武帝年间,颁布了以夏朝历法为基础的《太初历》,才正式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以后,一直到清末,虽然历法几经修改,但元旦这一天,却再也没变过,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

由此可见,古人过元旦的一些习俗,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

那么,古人在元旦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呢?

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是在哪一天(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2)

  • 鸡鸣而起,穿戴一新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叫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

书中记载了元旦这一天:

鸡鸣而起,咸盥漱栉纚笄,翘首结带正衣裳。

当时的人们,鸡叫第一遍的时候,就早早地起床了。洗脸刷牙、沐浴梳头,然后把衣服穿戴整齐,再把头发扎好。

总之就是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南宋的吴自牧,也在《梦粱录》里记录说:

细民男女亦皆鲜衣。

一个“亦”字,便说明在这一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都穿戴一新。由此可见,“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确实是由来已久。

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是在哪一天(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3)

  • 祭拜祖先.一家欢聚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元旦这一天:

先于庭前爆竹,帖画鸡,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

就是说那时的人们,起床收拾好以后,会在院子里先放鞭炮,然后贴上画着鸡样的窗花。紧接着,就是长幼有序排列好,依次向祖宗牌位磕头礼拜,向长辈请安问好。

这套仪式走完,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开始吃吃喝喝了。

那时候的人们,会把花椒和柏树叶泡在酒里,称之为“椒柏酒”,也有人叫“辟恶酒”,在元旦这一天一家人喝了,取一个“去病长寿”的好兆头。当然有的地方,也会喝屠苏酒,还会喝桃木煮的汤,吃类似麦芽糖的甜食。

因此在元旦这一天,就如吴自牧在《梦粱录》书中记载:

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每家每户都聚在一起吃饭饮酒,笑声说话声不断。

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是在哪一天(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4)

  • 往来拜贺,游逛庙观

元旦这一天,亲戚朋友间相互拜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在元旦这一天:

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平民百姓们,不分男女,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走亲戚访朋友地相互拜年,表示祝贺。到了明朝的时候,往来拜贺的场景就更繁忙了。

据明朝一个叫陆容的人,在《菽园杂记》记录:

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

就是说那时的北京城,过了元旦之后,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都忙着互相拜年,路上就没有个闲下来的时候。

当然,除了往来拜年祝贺,人们还有别的去处,那就是寺庙、道观。

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

这依旧是《梦粱录》书中的实况记录。就是说那时候的人们,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去寺庙里,或者是道观里游玩一番,逛一逛。

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是在哪一天(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5)

  • 放七天假,发放房租

既然是普天同庆的日子,放个大假当然是免不了的。

据南宋初年的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记载:

国家官私以元正为大节日,七日假。

就是说当时,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私营的工厂作坊,都要放假七天。另外还有一个特大福利,就是发放房租。

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

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这件事就记录在《梦粱录》里。就是说在元旦这一天,不管是通过官方租的房,还是私人间租的房,反正只要是租房,官府都发给三天的房租。

至于怎么一个发放形式,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无论是官吏,还是老百姓,大家都交相庆贺。

好了,以上就是元旦这一天,古代的一些风俗习惯,还有各朝代的一些有意思的事。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