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古称眉州,北临成都,东界资阳、内江,南接乐山,西邻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岷江纵贯市境,青衣江在西部贯穿。全市总面积7,140平方公里,人口300.13万。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建有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眉山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即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1)

眉山市行政区划图

仁寿县是眉山的第一大县,仁寿县名的来历,一说来自隋朝开皇十五年建成的仁寿宫,另一说和怀仁有关。“仁寿”寓意吉祥,意为仁爱长寿。面积2,607.92平方公里,2020年末,仁寿县户籍人口154.04万,七普常住人口为111万。与古代眉州管辖范围相比,现在的眉山市管辖范围有所扩大,多了仁寿县与洪雅县。今天我们就从历史行政区划变革的角度探讨一下眉山与仁寿二地的渊源。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2)

眉山三苏祠

1、秦汉时期

眉山:秦朝,眉山与仁寿同属于蜀郡武阳县(治所在彭山区江口镇),两汉朝时期眉山属于犍为郡武阳县。

仁寿:东汉分属犍为郡武阳县和蜀郡广都县(治所在今天的成都市华阳街道)。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3)

仁寿县卫星地图

2、南北朝时期:

眉山:建置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年)置齐通县(治今东坡区太和镇),为齐通左郡治。南梁改称齐通郡。548年,设青州辖齐通郡。572年,眉州改称青州。579年又改名为嘉州。

仁寿:南梁置怀仁郡,下设怀仁县,西魏时改为普宁县。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4)

水街

3、隋唐时期

眉山:隋开皇初废齐通郡,改齐通县为广通县。601年改广通县为通义县。隋炀帝大业二年改嘉州为眉州,后改眉州为眉山郡,郡治位于今乐山市中区。618年,眉山郡改为嘉州。619年,从嘉州分出眉州。玄宗时期一度撤销眉州为郡,后来肃宗时期再度恢复眉州。

仁寿:仁寿得名于隋开皇18年,改普宁为仁寿,为陵州治所。唐天宝元年改陵州为仁寿郡。758年复设陵州。

3、宋元时期

眉山:976年,通义县改称眉山县隶属西川路眉州。辖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县。1277年,属嘉定路。1283年撤销眉山县、丹棱县入眉州。

仁寿:1072年,仁寿县属陵井监管辖,归成都路。1110年,陵井监改名仙井监,1163年,仙井监改名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隆州,贵平县、籍县、井研县,其地并入仁寿县,属成都路。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5)

4、明清时期

眉山: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眉州为眉县,属嘉定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眉州,直隶四川省,辖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清康熙年间,因战乱导致人口减少,一度撤销彭山、青神入眉州,1728年恢复。

仁寿: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分仁寿县复置井研县。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成都府改隶属川南道资州(治所位于今资中县)。

5、民国时期

眉山:改眉州置眉山县,与彭山、洪雅、丹棱、青神四县属上川南道,1935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仁寿:民国元年,属成都府,1913年改属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1924年废道,直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仁寿县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资中)管辖。

乐山仁寿和眉山的关系(四川眉山与仁寿的历史渊源)(6)

东坡区地图

6、建国后

眉山:1950年置眉山专区,专署驻眉山县,辖眉山、彭山、青神、夹江、洪雅、丹棱、名山、蒲江、邛崃、大邑10县。1951年新津县划入眉山专区,大邑县划归温江专区。1953年3月,撤销眉山专区,眉山、彭山、青神、夹江、洪雅、丹棱六县划归乐山专区,名山、蒲江、邛崃、新津四县划归温江专区。1997年8月,析乐山市眉山、彭山、仁寿、青神、洪雅、丹棱、青神六县置眉山地区,专署驻眉山县。2000年6月,撤销眉山地区和眉山县,改设地级眉山市

仁寿:1950年属川南行政区内江专区,1958年改属乐山专区,划出汪洋区七个镇入威远县,1976年境内籍田区11个乡划归双流县。1985年属省辖乐山市,1997年划归新成立的眉山地区管辖。

总结:从历史上来说,眉山长期是郡、州、府治所。仁寿则长期为成都府和资州下辖县。在行政地位上不如眉山。眉山与仁寿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互不统属,与眉山关系更紧密的是彭山、丹棱、青神。而且仁寿县与眉山之间隔着龙泉山脉,这是两地之间交通往来的地理阻隔。直到1997年,仁寿才归属于眉山地区,由此可见,仁寿人对于眉山认同感比较低实属正常。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仁寿目前取得的各项瞩目成就离不开眉山市的大力支持,比起以前在乐山地区更受重视,也能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