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文/蔺农

01

据说,这句话是华为老总任正非讲的,碰巧在《任正非正传》里读到过。

有注解,任正非讲这句话是想强调,『能力再强,需要工作绩效来体现。绩效考核考评的是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过程行为和最终结果,而不是能力。』

任正非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任正非茶壶里煮饺子)(1)

『能力』二字在职场上常听常说,但很难以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衡量尺度做出判断,就像做饭做菜一样『众口难调』。

如果以『结果导向』来论,能把事情办成、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就能体现出能力价值,反之,再强的能力也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

02

职场中,新人们总会经历一个考验期,考验的重点逃不脱『能力』二字。

在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认可之前,说得多不如干得成,干得成不如干得好,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总有它的生存空间。

考验的本身或许不难,难的是面对考验中那些挫折、丧气、迷茫、不甘的情绪,该如何放空自我,振作精神,从头来过。

比如,当满怀信心拿出一个结果、别人不屑地来一句因为『不咋地』的时候,该怎么想?怎么办?

这个时候,所谓的『能力』不是辩解,而是用更好的结果『反击』。

要知道,当别人认为你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才是攻下对方的锐利武器。

03

生活最终会奖励走得远的人,而不是走得快的人,因为走得快的不一定走得远,走得远的算总账会是走得快的,就像『龟兔赛跑』的故事那样,乌龟最终胜了兔子,乌龟的平均速度肯定比兔子快。

也许会有人不同意,职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拿下工作等于攻下山头,可仔细分析那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有哪一例不是『成王败寇』的翻版?

任正非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任正非茶壶里煮饺子)(2)

回到任正非老先生的那个观点,不妨可以理解为『能力体现在绩效上,有效有能力,反之无法体现能力在哪儿』。

人很难否认自己有能力,更难的地方在于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并获得别人的真心认可,当然也可以选择不需要让别人认可,那就『勇敢做自己好了。』

04

『茶壶里煮饺子』是一句歇后语,正解是『有嘴倒不出』。

有嘴倒不出,原本指『嘴笨不会说,说不出,说不好,说出来的东西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能力水平』,等等。

可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难的时代,能煮熟饺子,还能完整『倒出饺子』,收获到的东西会不可限量;反之,说啥都是白搭。

老话讲,『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溜溜』。

身为职场人,无论以前多么牛闪闪、金灿灿,此刻以后,倒不出来『饺子』,或倒出来的是破破烂烂的『饺子』,在别人眼里都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P』。

05

从『煮饺子』到『倒饺子』,看起来是一道工序,其实背后隐藏了别人看不到的很多道工序。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煮熟的『饺子』能顺顺当当倒出来,这就有点技术成分了。

任正非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任正非茶壶里煮饺子)(3)

以个人的实践和分析,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把『饺子』包的足够小,小到煮熟膨胀以后,还能顺着茶壶嘴儿滑出来。

应用到职场上,就是根据你自身的工作岗位,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做到让人感动,做到那个圈子之内找不到第二个可以替代的人,你就成功了。

第二种方法:买一个嘴儿足够大的茶壶,大到能倒出日常生活中常见饺子的口径,你就再也不担心倒不出来了。

应用到职场上,就是你根据自身的能力定位找一个足够施展拳脚的大平台,把你的能力水平发挥到极致,也不用担心没有获得认可的机会。

第三种方法:揭开茶壶盖儿倒『饺子』,只要你的『饺子』不是大到超出常识范围,通常情况下都没有倒不出来的烦恼。

应用到职场上,就是你感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法获得认可和肯定,那么不妨找找自身的原因,究竟是方法不对、还是努力不够,只要肯用心,相信你会找到出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