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包饺子的作文(告诉我们一个神秘的作文秘诀)(1)

小时候写作文,面对作文题我绞尽脑汁不知该写什么。看我犯难的样子,爸爸随口说了一句“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我当时连忙点头称是,这个歇后语真是太妙了,说出了我的委屈和尴尬。长大之后再来看这个歇后语,才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很坏的类比。

有关学包饺子的作文(告诉我们一个神秘的作文秘诀)(2)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意思是我们心里本来是有想法要表达,但是口笨舌拙说不出来。真的是这样吗?

有关学包饺子的作文(告诉我们一个神秘的作文秘诀)(3)

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饺子装进茶壶。第二步,煮饺子。第三步,把饺子从茶壶里倒出来。

如果能装进去,为什么倒不出来呢?不可能的。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茶壶里根本就没有装饺子嘛!倒不出也就正常了。很多同学写作文,经常是手握钢笔,面对作文本,两眼发呆,大脑如浆糊,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怎么能写出好作文?这个时候。如果说他们本来有很多想法的,但是不知怎么说,他们多数情况下是能够接受这个理由的。但不幸的是,这个理由是错的。他们只是没有任何想法而已。属于茶壶里根本没有装饺子啊!

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倒出饺子呢?甚至怎么才能倒出熟饺子呢?

很简单,先装饺子呗。装进去的是生饺子。经过开水煮,中间再用勺子拨动一下,让饺子翻翻身,甚至泼点冷水,然后再煮。煮熟之后,倒饺子的环节就变得很简单了。写作的完整的过程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的阅读和装入饺子,都是输入的过程。阅读的内容,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这个过程和煮饺子一样,都是加工的过程。而写作呢,就是把经过自己思考、感悟得出的认识和情感,表达出来。这和从茶壶里倒出饺子一样,都是输出的过程。写作过程相比前面的阅读和思考而言,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

我们来梳理一下:

装入饺子——煮饺子——盛饺子

输入 ——加工 ——输出

阅读 ——思考 ——写作

理解了上面的道理。你应该就会明白。不会写作文的根本问题出在哪里了。

很多同学不会写作文,大多是因为没有优质输入。阅读的都是肤浅的、娱乐化的内容,比如脑筋急转弯、笑话、低俗的小说等。读起来感觉很轻松愉快,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内容没有深度,大脑不需要太多参与思考。同时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因为内容太肤浅,这些内容读了也就读了,读完之后不会给你什么启发,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值得一说的认识。长此以往,表面看你读了很多书,其实是放进去的都是无色无味的白水,甚至是脏水,根本没有放“饺子”进去。“茶壶”里空空如也,倒不出“饺子”也就很正常了。

要想写出优秀文章,就得提高输入质量,得放进去“精选的丰富多样馅料的饺子”。建议同学们多读读哲学入门读物,比如《儿童哲学智慧书》;还有诸如莫言、周国平、林清玄等作家的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美文。少读那些笑话、脑筋急转弯、无厘头搞笑的小说之类的肤浅的内容,减少劣质内容输入的数量。优秀的内容读多了,你的眼界也会更开阔,品位会更高雅,低俗的内容就不能再引起你的兴趣。

内容要精心挑选的原因,一是要提高输入质量,二是要让自己有限的阅读时间得到更好利用。精心挑选的内容,该怎么读呢?要注意的两条原则是:一要细读。逐字逐句地读,而不是快速阅读,不是扫读。要把作者的每句话的意思弄清楚,还要想一想如果让你来说这样的意思,你会怎么表达。二要思考。简单说就是不断问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把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书角。

选好书,细细读,多思考,随手记。

不用太久,也许十本好书读完你就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让老师同学大吃一惊的。这个道理早在唐代就由大文豪韩愈指出了:“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你想象一下:按照这个办法,读十本书之后,就会写出十篇以上优秀作文,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赞赏,甚至在考试时得到高分;说不准还能在《全国优秀作文选》发表作文,得到稿酬样刊,让你的文章被全国上百万的读者阅读。这是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呢?想到这里,你还犹豫什么呢?

有奖互动:

请在微信公众号告诉我你最近读的一本书,你提了哪些问题?你思考的答案是什么?我会选择部分参与者寄发奖品。

参与方法: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liaozuowen2016”回复文字答案,并注明你的地址、电话、姓名。我会选择一部分寄发神秘奖品。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点用,请帮忙转发,让朋友少走弯路,更快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