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整顿兵制,设立了“旗”的制度。起初仅设置了黄白红蓝四色旗,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这是八旗制度的初始阶段。之后努尔哈赤又增加了镶旗,同样为黄白红蓝四色,这样八旗制度落成。那么八旗制度是如何形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1)

清朝 八旗

八旗制度最初设立是源于狩猎的需要,由于狩猎活动需要结伴而行,当时几个人组成的小团体称为牛录,领导者为牛录额真。后来这种牛录团体在征战时期得以沿用,并在牛录团体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大的团体单位,为固山,固山是满语,翻译为汉语则为“”,故固山额真就是八旗制度下每一旗中最大的团体的最高领导者。而上文提到的甲喇,也是一个团体单位,其规模大小处于牛录和固山之间。

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统一的制度,青壮年在作战时身份为士兵,不作战时身份转为平民,如此八旗制度使得后金政权和清朝初期军事实力极强。八旗制度也是清朝自始自终实行的社会制度,那么接下来说一说八旗制度到底是什么。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2)

清朝奠基人 努尔哈赤

八旗制度类似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但和古代的封建制度略有不同。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由于封王封侯割据一方,很多藩王实力强大威胁中央,而八旗制度则是一种“封而不建”的分封制2.0,清朝时期封王封侯,却不会赏地,这些王公大臣居住在首都北京,万没有割据的实力和胆量。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3)

皇太极 剧照

努尔哈赤在设立八旗之后,在不同旗下设置了旗主,正黄旗和镶黄旗旗主为努尔哈赤,正红旗和镶红旗旗主为努尔哈赤的大阿哥代善,正白旗主为八儿子皇太极,镶白旗主为孙子杜度,正蓝旗主为五儿子莽古尔泰,镶蓝旗主为侄子阿敏。所以当时的八旗全部掌控在努尔哈赤的亲信手中,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对于处于危险中的后金政权而言,在群雄环伺的境地下这样设置有利于调度和生存。

随着时间推移,在后金政权与明朝等其他势力交战过程中,八旗军屡立战功,也因此很多旗主便拥有了可以世袭传给后代的殊荣,在入关之前,八旗子弟便成为了一个拥有特殊权力的贵族团体。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4)

八旗铠甲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打败蒙古后,将蒙古族人纳入了八旗体系,由于原来的八旗几乎全部都是满人,故称“八旗满洲”,他们处理蒙古族人的方式相同,在八旗制度下设置新的牛录,为“八旗蒙古”,隶属于八旗满洲。此时在八旗制度下新增加了蒙古族人,但八旗还是八旗,并没有新增。

努尔哈赤在统一辽沈地区后,将当地汉人作为奴仆,并从中选取青壮入伍为兵,填充到原来的旗下。皇太极时期废除了努尔哈赤将汉人视为奴仆的制度,缓和了矛盾。后汉军被编制为旗,公元1642年八旗汉军编制完成,至此,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的八旗制度臻于完备。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5)

值得一提的是,八旗制度虽然分为满洲、蒙古和汉军三个组成部分,但并非是有24旗。因为八旗制度中,每一旗都设立三名都统,满洲、蒙古和汉军各一名都统,每个都统都下设参领。所以八旗制度中有24名都统和多达96名参领(满洲和汉军都统下设5名参领,蒙古2名)。比如正红旗,正红旗下满洲部分隶属满洲都统,汉军部分隶属汉军都统,蒙古部分隶属蒙古都统,三者中又以满洲为尊。

那么八旗制度中,都统、参领和旗主又是什么关系呢?这里为了形象表述,举一个例子,前文我们提到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一种“封而不建”的制度,其分封的是“佐领”这么一个位置,佐领是八旗制度的基本单位,每一旗下均有数个。以正红旗为例,假设正红旗有20个佐领,那么其中某亲王领有其中的10个佐领,剩余的10个佐领由郡王、贝勒和国公等分领。那么这些亲王、郡王和贝勒、国公均为“领主”,而正红旗下领有最多的这位亲王则为正红旗的旗主。而都统则是这种制度下的旗中管理人员,类似于打工性质,同样还有之下的参领。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6)

八旗军

八旗制度之初,黄色旗帜(正黄、镶黄)由皇帝统领,其他6旗分为王室统领,后到了顺治皇帝时期,在多尔衮死后,皇帝将多尔衮负责的正白旗收到自己手中,这样皇帝就直接统领三旗,为“上三旗”,而王室子孙逐渐分散到其他五旗中,由王公贝勒统领,为“下五旗”,上三旗比下五旗要尊贵。到了雍正皇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将大部分的佐领收归皇帝直接统帅。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7)

多尔衮 剧照

在清朝与俄罗斯交战之后,将雅克萨之战的俘虏编制为一个佐领,设置“俄罗斯佐领”,后因朝鲜半岛很多百姓迁居中国,清政府设置了“高丽佐领”。八旗制度是清朝前期作战无往不利的关键制度,却也是清朝腐朽衰败的源头,当然这些历史我们之后再说。

清朝八旗是怎么制度的 5分钟搞懂清朝的(8)

这里是文盲说史,分享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给各位,不想错过精彩那就请关注我吧♪(^∀^●)ノ。如果您有宝贵的意见或者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不胜感激。

本文所用图片皆下载自百度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