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初春的雨,润物细无声。品读大理州美德教育读本《春风化雨》,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书中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小故事,每一个平淡而又真切的事迹,都足以让我回味良久。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做人的智慧。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1)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2)

“仁” 林则徐让我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斩蟒英雄段赤城、铁路先驱詹天佑、治水英雄大禹让我懂得心系百姓、爱国为民,百姓不会忘,后人不会忘。人与人的相处,恩怨只是暂时的,任何时候有理让三分,凡事留一线,用“仁”的心态对人、对事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赢家,所以,我懂得了做人要充满仁爱之心,爱父母,爱家人,爱朋友,孔子的“仁爱”思想,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物,关注人文情怀。不正是对仁爱最好的诠释吗?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3)

“义” 大黑天神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善良,善良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感天动地的美德,发善心起善念,用最朴素的善心发善行,定能把我们的世界营造得更加美好。荀巨伯“义”保家园,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着实令我折服。是啊,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格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友情就是要得一知己足矣。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4)

“礼” 从杨士云和杨宗尧身上,我懂得了谦让,谦受益,满招损,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是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在很多时候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已不易,又何必再去口舌相争呢,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生活岂不更加和谐。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5)

“智” 生活是需要大智慧的。做人要大度,能容人,能容事,不计较人世间的是非爱憎,现今人们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淡然、平和的处世态度吗?是的,因为生命是用来记忆美好的东西的。项羽破釜沉舟的魄力,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遇事时换一种思路,有时候,斩断退路,也是另外一种新生,最后的一搏,也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都应该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6)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7)

“信”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经营务必要走进我们的心里,要懂得无论何时都要守住自己良心的底线,因为命运是不会薄待那些品德高尚之人的。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8)

我也懂得了为官者务必清廉,敬慎精敏,急所当务,要勤吏事恤民隐,这不就是对当今为官者最好的警醒吗?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为人处事务必坦诚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其实,读完这本书时,“仁义道德”着实让我感触,但是最令我深有体会的还是那一份爱——父母那份无私的爱,“孝”为百行之原,真正的孝是陪伴,正如最近很火的那一句话,“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行动吧,趁父母还健在,趁自己还有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崔琦,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记得他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过一段话:“我宁可父母没送我出去读书,在农村,家里有个儿子,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父母可能不至于早逝”。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守护。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9)

润物无声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10)

这是之前,大概是2015年,写的一篇“德育教育读本体会征文”的读后感,突然想发出来,回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