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1)

《玉堂春》是一出非常好看的戏,尤其是《三堂会审》一折。这折在观众眼里近乎是喜剧和轻微的闹剧,可贯穿全剧的真正主角却是一个无依的,也很难有笑容的年轻女子苏三。喜是别人的喜,她只有忧伤。

这一折中蓝袍官员刘秉义对苏三隐私的直问,对嫖客的嘲讽,因为戏编的好,观众听上去、看上去,可谓趣味盎然。然而,这对一个被问了死罪,不知前途的,跪在公堂正中的弱女子,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凌逼。而崇公道——这个世事了然、心地善良的老年人——在前一折《女起解》中对着孤苦无依、纯情哀伤的苏三,也只是劝她认命,告诉她一切都“情有可原”而已。

社会的黑暗现状逐渐磨坏了一个原本可能有棱角的草民,终让他变成“一切都是对的”,也会随波逐流“弄了双草鞋穿”,并劝苏三“往开了想”——想一想这真是人生的悲凉。

前几日长安大戏院史依弘演《玉堂春》,在《女起解》中,她在一声“苦哇”后出场,着大红色罪衣罪裤,白色的罪裙,背后正中是乌黑顺服的线尾子,这红、白、黑,最鲜明的三个颜色,配合上她落寞的神情和高挑的身形,头上垂下来在右边的蓝绸子,左边的一缕甩发,在挪动行进之间,又有长长的银锁链和头上顶花的明亮闪烁,美则美矣,哀也真是哀矣。后来她又扛上闪闪发亮、粉色金鱼摆尾、美仑美奂的一个“鱼形枷”。这“鱼形枷”也是如她的宿命——一场美丽的生命误会。纵使每一粒的水钻都是“SWAROVSKI (施华洛世奇)”的水晶打造,这样沉沉地箍在她瘦弱的臂膀上,不知道何时可以开解,也不过是“残酷”二字吧?

越璀璨,越残忍。旧戏偏偏要在这样具体的地方释放它的浪漫主义和审美决心,真是“天纵其想”。不过这也使人不致于堕入凄厉恐怖的联想中。“起解”像是“走T台”,我们的人生恐怕也是一样的在这样精雕细刻、欣悦悲伤交织的忘我“起解”中。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2)

说起这出戏,我看过很多流派和版本的演出。四大名旦没有影像流传,我看过记忆最深的是李世济先生的版本和孙毓敏先生的版本。张君秋、梅葆玖、沈福存、赵燕侠、顾正秋等的版本我也都看过,算各有优劣,但不如前两个风格沉婉或风流。

《玉堂春》作为徽班进京时即有,足有200多年历史的一出骨子老戏,唱作并重,几乎所有的旦角都会演,甚至是有的演员的开蒙戏,但演好它却并不容易。

它的故事来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的第24卷“玉堂春落难逢夫”,原文非常完整,人物很多,哀感顽艳。王景隆(即戏曲中之王金龙)与玉堂春的不离不弃,其情可悯。故事中,王景隆年少英俊,却重情重义。玉堂春小小年纪被卖入风尘,却是一个智慧贞烈的少女,不会因为贫富就对人有所不同。他们颠沛流离,历尽劫波,终于有一个美好的结尾,其实是打破了世俗对妓女和浪荡的王孙公子的看法,给了“情”一个正当、合理的地位。

按照齐如山先生“《女起解》变迁”一文,最早演出整本《玉堂春》的只有梆子腔,皮簧班只翻了《女起解》和《三堂会审》。到了王瑶卿,“因他太懒,不愿连演《会审》,而只《起解》又不够一出戏,所以把辞别狱神一段唱工,改为反二簧,如此则可演二十余分钟,勉强可以算一出戏了,以后就是这样演法了。”这就是起解中那段好听的反二黄的来历。

当日史依弘在这段演唱里,用沉稳、忧伤的声腔,洗练、自然的形体动作,把整个剧场的观众都带入她的心潮起伏之中。这奠定了当晚《玉堂春》演出的一个和谐的、不疾不徐的基调,现场观众屏心静气,每句都为她献上了掌声。

这一段描摹苏三临起解之前的内心,算得上画龙先点睛,令人观之泪下。我也正是在这一段,忽然发现自己认识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史依弘,那个年轻的,偶尔会站在人物前面的史依弘,已经随着岁月和舞台历练从她的身上剥落而去。她的眼神、动作、一唱一念,如今已走向成熟。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3)

她开始对舞台节奏具备充分的掌控力,一出场,也俨然是一个光芒四射的角儿。她的演绎和戏中人物的顺贴,也只让我看到一个楚楚可怜的玉堂春,没有看到其他多余的东西。她的眼神始终是收敛着光芒,仿佛对一切都已丧失了信心。“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辨”十个字从她嘴里唱出来,看不出她有什么欣悦之情,也使我相信这是一个在狱中已经关了一年的女子的心情写照——可能一年中也经历过很多类似的“喜讯”?

曹植《洛神赋》里八个字形容宓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玉堂春这美丽的扮相,加上史依弘当晚平和温婉的演出,真是又艳、又静雅,给人一种冲突又统一,鲜明又安宁的美。我想这也恰恰是梅派最主要的艺术格调之一。

刚看戏的人,谈起梅兰芳先生和梅派的艺术风格,总是用“雍容华贵”来形容。可梅先生的《游龙戏凤》,风流灵巧,丽质天然,用不上“雍容”二字,再到她的《生死恨》、《宇宙锋》、《天女散花》,更不可能以“雍容”概括之。

史依弘的《玉堂春》,在当晚还有一点颇为难能可贵,那就是她的舞台形体。戏曲演员一般讲究“子午相”,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和动作,要从参差错落中见美,不能僵,不能直,更不能没有味道。看史依弘的走走停停,唱唱做做,那些间歇里的姿势,行走的步伐,一个委婉的背影,都能看出她的美及人物的心里层次。这使她塑造的女性是当然的古人,而不是渐少婉约的当代人。

唱“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时,有一个崇公道和苏三的共同转身的动作。只见舞台上,锃明瓦亮的灯下,一对儿白发红颜,先是两人回身,慢慢向内走,后来两人又一起转身,分向两边缓慢而去,这真是异常严整,异样好看的图画。

可能和史依弘参加过电影、电视剧的演出有关,她在台上能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自然主义。与张火丁一样,你不会感觉程式动作对她们是一种束缚,而仅仅是一种表达手法。她们都有着把程式化为生活的能力。如果你注意史依弘在台上看不同人的眼神,就会发现它们各各不同。她在不同时间的听、观、想,也都是真听,真看,真的想。这让写意的舞台上,能有活生生写实的一面,增加了人物的感染力。

她在和崇老伯对话,拜崇老伯为干爹,接拐棍,“一句话儿错出唇”几段,都体现了这样的能力。两个人的交流显得既“不即不离”又“融合融洽”。尤其在“十可恨”的表演中,演不好每一句的表情和交流都会犯重,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4)

后面的《三堂会审》,因为人物变为复杂而有趣的四人关系,旦角也更加难以把握分寸。台上的位置关系变了两次,第一次如同打开的折扇形,苏三跪在扇钮的位置,其他三人在扇沿儿的弧度上,正好三等分。后来王金龙下去,蓝袍红袍将椅子挪到舞台中心,把苏三夹在其中,构成非常紧凑的人物关系。当晚的史依弘跪踞在正中心,如“定海神针”一般,细腻而稳重,无论后面三人的关系如何微妙,逗趣,她的做派都仍在人物里。差一点的演员,可能会被后场的诙谐与交锋吞掉,可史依弘并没有。她的念白也是不疾不徐,错落动听。

几个关键的时刻,比如在第一次要动刑时,那段回龙“啊,大人哪”处,旦角要一脚翘起,身体斜侧,手里执头上的绸子的一角,右手不住颤抖,然后还要随着唱腔慢慢把左手伸向前,和右手形成一个拱状,表达哀求的意思,最后又要在胡琴停顿处,随着蓝袍把令箭举高,而遽然收回自己的手。这一段由她演来,既不过于火爆,又演出一个楚楚可怜的女子的哀求形象。此段看上去的舞台视觉非常漂亮,如果是腰腿功夫不够,气息不稳,整个人的倾斜就形不成美好的V字形。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5)

而在“十六岁开怀是那……”一段,她的动作、眼神,既含羞又稳重,如雨中的寂寞的海棠花,虽然随着风雨频频低头,却也自有一种素净不可犯的气质。

齐崧先生曾比较四大名旦在这一段的表现:梅先生“娇羞惊怕,兼而有之”;尚小云先生“面目表情除娇羞之外还带有微笑”;程砚秋先生“唱法并无新奇。好是好在眼神手势上,头一个‘王’字似乎欲言又止,第二个‘王’字,似乎是触动了她的伤心处。‘王公子’三个字激动、娇羞、怨恨三种情绪似乎都兼而有之”;荀慧生先生则“面目是娇羞毕露”。

程先生的神采我们无缘得见,但史依弘在这句的表达,按照上文所讲,却似乎仍有上升的空间。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6)

《三堂会审》是用“非常段落”描述“非常爱情”的一折。小生的角色也就尤为重要,金喜全在当晚的演出亦令人眼前一亮。他身穿红蟒一出来,越发衬得面如冠玉,神色沉稳。当念“为访娇容,亲到洪桐”一句时,口中又兼有文人气与官员的威气。在这一个时刻,甚至令人会想到叶少兰先生。

后面的表演也都可算如今小生的高超呈现,可按照严苛的要求,层次如果再清楚些,形体再夸张些,也许戏剧表达和现场效果会更强。这一点我认为最好的版本是叶少兰先生和李世济先生的版本。叶少兰先生的表演真如琼浆美酒,甘冽醉人。

最令我难忘的是末尾。此时云烟俱净,先是哀弱的女子跪了一个小时,站起身来揉动膝盖,感叹“这场官司未动刑”,在这里已经使我心中伤痛感怀。到后面,苏三出得殿去,恍然觉得堂上的官员似乎是王金龙,因此又转身二次进殿,想用言语试探他。在这段唱腔之中,史依弘唱流水“玉堂春好比花中蕊”一段。当唱到“我那三……郎啊”时,史依弘饰演的苏三整个身体呈弓形向前探出,而金喜全饰演的王金龙却一手执扇,一手摇动劝止。

我在台下看着,此时王金龙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不忍爱怜,苏三则百感交集,有一两秒的停顿。这一刻真是可以令苏三和观众心碎的一刻。

想一想,一个弱女子,先是被卖入妓院,后来因为爱情难得,情人分离,为人骗娶和陷害,判了死刑。她在监中住了一年,此时也不过才20岁上下。这样的小小年纪,却也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人生黑暗,如今在公堂上乍然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似乎眼看得就有出头之日,却被情人劝止不要发声。

这该是一种多么可怜的情景!

此时史依弘扮演的苏三,在无言呆住之后,忽然身体一松,无限感伤。也正是在此时,她做了一个最使人回肠荡气的动作,她冲着王金龙用手指指了一指。

这一指,没有锣鼓,没有唱腔,却无声胜有声,这一指,既有埋怨,又有爱意,万语千言,叙述不尽……

王三姐坐寒窑全集泗州戏(张看戏曲史依弘玉堂春)(7)

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里有一句话:“一个可以报之微笑的故事,也可以让人洒下泪水。”我想说的正是《玉堂春》这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不喜欢它全须全尾,我喜欢它就在这里结束。因为它留下的无限空间,正是艺术和艺术家可以到达的所在。

“一片花飞减却春,花飞万点正愁人”。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落花之下,一定“拂了一身还满”,那么就不要拂去吧。让忧伤留在那里。

就像一首美国乡村民谣,只因它的歌词中有一句“Susanna don't you cry”,就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人翻译成《苏三不要哭》。

(本文首发于《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内文附图,除“大人哪”那张来自网络搜索,其余来自微博网友“赏花时_醉春风”提供,封面图片则来自姜渊杉,非常感谢!)

关键词回复

关注张敞文艺评论,回复下方红字可以查看之前文章

张爱玲

深紫的洞窟——张敞夜访张爱玲先生(上)(下)

花来衫里,影落池中——谈张爱玲和电影《不了情》

侯孝贤

《刺客聂隐娘》:隔水临花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莎士比亚

皇莎版《亨利四世》:被囫囵吞枣的莎士比亚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版《哈姆雷特》:疯狂抵达莎士比亚

《麦克白后传》:如此阴郁又光明的日子

《青春的仲夏梦》:评马福力中戏版《仲夏夜之梦》

张火丁

《梁祝》与《锁麟囊》:一则疼惜,一则溺爱

《春闺梦》:如临战场,如赴盛筵

《荒山泪》: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

张火丁与王珮瑜:沈腰潘鬓两消磨

张火丁与杜镇杰:最爱深红爱浅红

小津安二郎

《我是开豆腐店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的富士山之美

原节子:她带走了最后一点“关于小津”

赖声川

诸相非相,如梦之梦

《宝岛一村》:为无家可归的蝙蝠发出哭声

《绝不付账》:希望若有更似无

《冬之旅》:过多的温情伤害了思辨的深度

三大导演

克里斯蒂安·陆帕《伐木》:伪艺术家的晚餐给梦想送葬

克里斯蒂安·陆帕《英雄广场》:伯恩哈德的呼喊,陆帕的细语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哈姆雷特》:疯狂抵达莎士比亚

彼得·布鲁克《惊奇的山谷》:我心中只有两个字——大师

彼得·布鲁克《情人的衣服》:那些故事,那些影子

唯美

越剧新版《梁祝》误入“唯美歧途”

隔靴搔痒的批评时代应该尽快过去

戏曲思考

我对戏曲的一点认识和思考(在“寻梦·承泽”京剧研讨会上的发言)

甜蜜蜜

《甜蜜蜜》的味道(上)(中)(下)

山丘

李宗盛《山丘》:得到过牡丹,才觉莲花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