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野生动物保护感人故事(友善对待野生象)(1)

近来,云南亚洲象群一路向北迁徙,引发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云南玉溪市十街村民时问:“大象吃了您家的玉米,怎么办?”村民回答:“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6月12日 央视新闻)

云南当地政府采取系列行动努力保障象群的安全,并且对遭受损失的村民实行赔偿保障措施,积极处理“人象”关系,反映出我国政府的经济实力、社会治理能力和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与疫情后泰国、印度等地野生象被猎杀的情况相比,中国无疑为野生动物保护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在中国境内,野生亚洲象目前的数量仅有300头左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报道,村民们早已达成共识——这茬种不好,还有下一茬,大象没了可就没了。要知道,一头成年野象食量惊人,还有糟蹋食物的坏习惯,象群对于农作物的破坏对以农业为生的村民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村民对大象如此宽容和爱护,不仅反映了政府的兜底保障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体现了质朴村民们的素质之高、人心之善、眼界之开阔。

人象冲突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的回应,出于村民对大象的同理心,体现对大象的尊重和同情。我们可以看到,象群一路迁徙以来,途径的各路村民积极采取措施,例如提前给大象准备充足的粮食、实时监测象群活动、自觉疏散躲避象群等。此种做法,有利于防范风险、化解人象矛盾,在确保人象平安的基础上实现人象和谐共生。

一直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而在《一路“象”北》的“连续剧”中,象群无疑成为了传播中国故事的主角。多家外国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温情的报道,在报道中客观还原了一个真诚、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国,Twitter等外网也涌现不少称赞中国的评论。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待大象的友善做法,涉及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一个全球性议题,中国对待野生动物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态度。我国人民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

保护好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笔者对此也存忧虑,倘若再继续“纵容”象群肆虐人类的地盘,“人象和谐”必定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付出更巨大的代价,或许是该认真考虑给象群找个合适的去处了。

文/李健伦(广西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