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真州府和仪征大码头首席摄影师周晓明2021年3月28日晨摘编《新闻女生》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信息: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扬州人不仅爱吃更会吃。今天,舒玲带大家一起去探秘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大仪全牛席烹饪技艺,去看看牛的不同部位是如何变成一道道美味的。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

到处都有做牛肉的,为什么就咱们大仪形成了全牛席呢?来看全牛席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阚国庆阚大师怎么说。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2)

市级非遗项目全牛席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阚国庆:我们大仪牛肉源于清朝末期,那个时候,我们这边就有牛市,周边地区都集中到我们这边来卖牛,衰老的卖不出去的牛就地宰杀,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从而之后我们这边就形成了全牛席。

舒玲 新闻女生:全牛席都有哪些菜品呢,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3)

阚国庆:这是我们制作全牛宴的主要食材,选用的是水牛肉,因为水牛肉比较紧实、口感好。这是牛肝,牛肝可以爆炒,也可以水煮。这是牛的里脊肉,可以炒牛肉、牛肉片,可以做牛肉丸。这是牛的五花肉,比如红烧牛腩。这是牛脑,可以牛脑炖蛋,可以牛脑炖豆腐。牛的眼睛可以五香烀、做冷盘。牛腰子可以水煮,这就是水牛的牛脚,它可以煲汤。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4)

阚国庆介绍,水牛善跑,脚板特别强健有力,肉质紧密多胶,营养丰富,最适合冬令进补,牛脚汤可以说是全牛席中的精华。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5)

阚国庆:

今天就做了几道家常菜,这是土豆烧牛腩,牛肉热量低,蛋白质丰富,女孩吃了不发胖。这是炒牛肝,含铁量丰富,吃了补血。这个是牛脚汤,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你们女孩吃了美容,冬天吃了暖胃。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6)

舒玲:

我来尝一尝,我在其他的地方也喝过牛脚汤,但是我觉得这里的牛脚汤做出来的口感跟其他地方的确不太一样,感觉更加鲜美、更加好喝,那您有什么诀窍吗?

阚国庆:

我们这边牛脚汤主要是以水牛牛脚为主,经过焯水生加工,然后用中火熬制十个小时以上,没有特别的技巧, 主要的就是放佐料,佐料和平时大家用的是一样的,关键就是手感,放的多与少的问题, 这个就得靠多年的经验积累了。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7)

阚国庆:

这个是牛肉丸是我们店里的特色, 好多外地人过来买,你可以弄一个尝尝。

舒玲:

我来试试看,我觉得这个牛肉丸的口感特别的细腻,不像我们经常在外面吃的那些牛肉丸,比较的硬也比较老。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8)

阚国庆:

我们这个牛肉丸选料比较讲究,主要以水牛身上的里脊肉为主要原料,它没有筋,肉质细腻、入口即化。这个牛肉丸没有什么添加独家的秘方呢,主要佐料就普通的, 跟正常一样,主要是多年经验积累出来的,放佐料的时候多与少的问题,另外水分多与少,水分少了肉质就老了,牛肉丸就不嫩了,全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悟出来的手感,这个得要练很多年。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9)

阚国庆说,他做菜没有秘方,用的都是盐、味精等普通的调味料,为的是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0)

阚国庆:

这个是祖传技艺, 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算是子承父业,也没有想过去选择其他的职业,从小耳濡目染,就喜欢吃,就喜欢做牛肉,琢磨怎么做得最好。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1)

跟着父亲学习几年后,阚国庆的厨艺已经十分精湛,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因为太喜欢这个行当,他还报名了专业的厨师学校继续深造。

阚国庆:

(您觉得深造的过程 对您来说有哪些帮助)因为过去全牛席的菜品比较单一,就那么几道菜,通过学习之后,学到了牛肉多种的做法,直到现在已经做出了三四十道菜的全牛席 。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2)

大仪牛肉烹饪技艺是在当地千家万户长期食用牛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阚国庆在传承的基础上不忘继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全牛席。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3)

食客:

牛是吃草的,它是百毒不侵,就是说我们吃牛肉,一个是养生,一个是养胃,正常都是牛鞭汤、 牛肉圆子、牛尾巴, 这个牛肉口感很好的,所以经常来。

“要寻牛,到大仪”早已成为了很多老百姓的口头禅,品牛席、遵牛俗也成为了大仪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全牛席是大仪牛文化的延续和缩影,也可以说是长三角地区几千年农耕文化留下的印记。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4)

阚国庆:

至今我已经带了十几位徒弟,都学成出师了,我希望他们把牛的菜品发扬光大, 传承下去。希望他们在今后研发出更多的的菜肴。

少数民族全牛宴(探秘仪征大仪全牛宴)(15)

面对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美食,食客们品尝的不仅仅是菜肴本身,更多的还是在品味挥之不去、沉淀久远的乡情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