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境内,还有一条大河是无法被忽视的,甚至在世界河道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条河流。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1)

▲中国大运河示意 图/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世界三大运河中,京杭大运河不仅开凿时间最早,也是线路最长的一条。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巴拿马运河的20倍,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宿迁是从大运河南下进入江苏后的第二座城市,也是运河沿线的重镇

如果说自西向东流的淮河古黄河,曾陪伴不同时期的宿迁从初生走向成熟,那么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就是宿迁在上千年起落中始终挺立风骨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2)

▲今天宿迁境内的京杭运河,每天仍有货船在河面上穿行

从宿迁的地理位置来看,其实早已决定了这里是一个命脉所在

宿迁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正好位于南北分界线上,古时便有“北瞰泰岳,南控江淮,西襟大河,东连渤海,盖两京之咽喉全齐之门户”的说法。

在历史上多次著名的战争中,宿迁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宿迁境内的淮河支流泗水,是少有的南北走向,在航运中是很难得的可用水道。早在春秋战国之前,泗水已经成为粮食运输的水上通道。

如今在宿迁境内,保留着不同时期的三条运河。

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入淮段(今宿迁境内老汴河),也是通济渠目前仅存的一段;二是元明时期作为京杭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三是康熙年间开挖的中运河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3)

▲老汴河遗址 图/泗洪县委宣传部

宿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

沿河而生,因河而兴。即便曾因黄河夺淮历经风雨,宿迁仍不失为一座商贸名邑,并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

明嘉靖十八年,日本遣明使策彦周良沿运河北上赴京,途中曾在宿迁停留。

期间他去了项羽祠,看到路旁酒铺众多,酒帘上书:“味招云外三山客,香引蓬莱八洞仙”、“消万斛愁怀,壮三军胆略”,还有“任意零沽、零卖应时”,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这些见闻后来都被他写进了《入明记》,成为后世了解明代中后期风土民情的重要史料。

这段酒肆店招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宿迁作为运河沿线重镇的繁华风貌

康熙年间开通的中运河,则进一步成就了宿迁的高光时刻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4)

▲宿迁皂河镇的中运河段

在全长179千米的中运河中,宿迁段占到112千米。京杭运河宿迁段的长度,居江苏省沿河各市之首,是江苏水运最繁忙的河段之一

自中运河开通后,宿迁一跃成为货通南北的商品和金融中心。邻近的扬州、镇江,远到福建、山西的商人,都聚集到运河沿岸各街口经商。

乾隆南巡时,六次下江南曾五次驻跸这里,并称宿迁是“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5)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6)

宿迁几个运河桥命名(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7)

▲皂河古镇上的龙王庙乾隆行宫,内有一块5米高的御碑

如今,这条历时千年始成、又在上千年间承载着国运的大运河,依然静静流淌在宿迁这片土地上。

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宿迁境内的中运河作为典型河道段落,一同被列入大运河遗产,遗产点为龙王庙乾隆行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