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元

一月的《飓风营救3》(Taken3)还没退场,二月的《金牌特工》(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就登门而入了。接班连姆·尼森的,是科林·费斯——没错,连姆大叔从解救犹太人的辛德勒,转型成终极杀人王布莱恩,实实在在启发了一大票老弟兄,大家猛然发现,演一把动作片,才是老有所为的新标准。

所以,你看,就连“永远的达西先生”、55岁的科林·费斯都按捺不住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头一年的《伸冤人》(the Equalizer)里,60岁的丹泽尔·华盛顿28秒钟干掉了5个俄罗斯黑帮,那么《金牌特工》里的费斯,就在20秒内撂倒了6个伦敦痞子。看看今年的电影上映排期表,66岁的杰夫·布里吉斯向75岁的“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霍比特人3》)看齐,担任了神魔世界的又一个老年侠客(《第七子》);64岁的库特·拉塞尔二度合作昆汀·塔伦蒂诺,出演南北战争时代的赏金猎人(《八恶人》);69岁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68岁的阿诺·施瓦辛格,分别第五度出演他们最传奇的角色:兰博(《第一滴血5》)和T-800(《终结者5》);而53岁的汤姆·克鲁斯和50岁的小罗伯特·唐尼,则更快地完成了同一角色的梅开五度:伊森·亨特再次挑战“不可能的任务”(《碟中谍5》),托尼·斯塔克穿上“钢铁侠”铠甲,继续保卫地球和平(《复仇者联盟2》)……

图注:64岁的库特·拉塞尔二度合作昆汀·塔伦蒂诺,出演南北战争时代的赏金猎人(《八恶人》)

算上这几年陆续出产的《飓风营救》三部曲、《敢死队》三部曲、《赤焰战场》两部曲、《伸冤人》、《疾速追杀》、《空中营救》、《三日刺杀》、《劫案迷云》……一批年龄50 的退伍兵、退休特工/警察,着实在好莱坞大片里风光得不得了。不但阿诺史泰龙威利斯这样的老牌肌肉明星始终在前线拼搏,更有一个显著现象是,连姆·尼森率领着海伦·米伦、丹泽尔·华盛顿、科林·费斯等一众奥斯卡级表演艺术家,开始舞枪弄棒、大开杀戒。

好事的美国媒体已经为这股夕阳红动作片热潮定下了新名词:Geri-Action(应该译成“白头猛片”?“花甲动作流”?),即“geriatric”(老年)和”action“(动作)之合成。近乎公认的是,这一波“老人行凶”的策源地,是2009年在美国叫座又叫好的《飓风营救》。向来演惯了优质剧情片男一号或是热门大片配角的爱尔兰大叔连姆·尼森,在年近花甲时却突然变成了一号打星,年轻时玩过拳击的底子,让他那一米九三的块头非但不笨,反而有种渊渟岳峙的高手气度。不过,其实更大的功劳要记到该片制作人及编剧吕克·贝松这个法国人的头上——《飓风营救》实际是他“独力抵抗好莱坞”的欧罗巴电影公司的项目,虽是英语片,但确实是地道的法国货(所以,该片在中国是2008年4月公映的,比美国还早了大半年)。

美国观众非常喜欢《飓风营救》的刚猛霸道,实则这是吕克·贝松从《谍影重重》系列学来的“简化仿制版”,奥秘在于快速凌厉的镜头及剪辑,既营造了紧张感,更能有效弥补“非专业”动作演员力道和速度的不足,因此《谍影重重》令文艺小生马特·达蒙一跃成为动作明星,而《飓风营救》也让文艺老生连姆·尼森从此改换了工种。按照香港武行圈的说法,曾经独步天下的港片动作设计,在1990年代末经袁和平元奎等人带到好莱坞,互相切磋印证之后,很快就被“鬼佬”们学得十之八九、甚至青出于蓝,尤其是港产片擅于包装零基础演员的一套办法,和好莱坞传统的枪械、爆破工艺一结合,西片的动作戏就更靓更正,特别是更方便“文艺流”演员拿出好身手了。

比拼命三郎还厉害的电影(不演动作片就当不了表演艺术家)(1)

图注:文艺小生马特达蒙因《谍影重重》一跃成为动作明星

而且,《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还为很多后来者示范好了一个剧情套路:退隐的高手(特工、警察、杀手、特种兵)迫于无奈,重出江湖,单枪匹马,诛灭宵小群魔。其实,早年的《第一滴血》情节已经近似,但如今流行的,可不再是兰博那种苦大仇深、死缠烂打还得不断挂彩的“屌丝”派打法了,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流畅、高效、潇洒的新一套——总之就是要“狂拽炫酷叼炸天”,这既是时代的审美标准,当然也是为了照顾动作英雄们的体面形象,以及他们那些不怎么年轻的运动神经。于是,受苦的就是影片里的喽啰们了,他们往往被主角们像砍瓜切菜一样稀松料理,便当领得毫无尊严可言。三部《飓风营救》,连姆叔辛苦穿梭欧亚和美洲大陆,一共干掉了80多个坏蛋,但更过分的是,在预计年内引进的《疾速追杀》里,基努·里维斯一个人就在纽约市弄死了78个俄罗斯黑道。所以,去年10月,英国《卫报》忍不住发文批评今天电影世界里的古惑仔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鸣当年对抗007的大钢牙那样有本领有抱负的坏人都哪儿去了、现在好莱坞电影里的杂兵弱得连自己的姥姥家都抢不下来吧云云。

图注:三部《飓风营救》,连姆叔辛苦穿梭欧亚和美洲大陆,一共干掉了80多个坏蛋

老将们老当益壮,其实衬出的是子侄辈的不顶用。《速度与激情7》4月份终于要上画了,说起来阵容真是“碉堡”:文·迪塞尔、“岩石”约翰逊、杰森·斯坦森三大动作巨星联袂登场……但是,等等,冷静想想,阿诺、史泰龙、威利斯年轻时,别说三个人了,哪怕任意两位,都不可能会同时主演一部片子——这当然不是因为哥仨关系不睦(其实交情不错,要不然怎么会合伙开了那家著名的“宇宙餐厅”),而是“王不见王”这条动作片黄金时代的铁律在起作用:一个名字印在海报上就能保证票房,哪里需要再加一个?更何况什么电影的开支能够负担两个以上的“2000万先生”?迪塞尔和岩石一度被好莱坞寄予厚望,认为有望登基成新一代的肌肉派天皇,但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他们显然没有也不再可能达成目标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本人,而是时代的变化。就像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陆续由盛而衰一样,硬派动作电影的黄金时代也已告终,肌肉明星不再是全球偶像了,特别是,今天也很难再有阿诺成龙、杰克逊麦当娜这样妇孺皆知、心悦诚服的全民级偶像了。因为,今时今日,已然是一个数字化的、互联网的分众、长尾年代了。

好莱坞当然发觉了这个变革,他们的策略是,主力产品分为两枝,一面用CG技术把出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的超能力变成真,另一面则在青少年文学里开掘“粉丝经济学”金矿,于是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神奇四侠蜂拥而至,而《哈利·波特》《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则被拍成了剧场版的电视剧。今天的卖点不是“施瓦辛格出新片”了,而是“新一集X战警又加进了谁”,所以,这些年下来,蜘蛛侠有两个主演、绿巨人有三位、蝙蝠侠更是先后有五任,而如果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不再是哈里森·福特、约翰·麦克莱恩(《虎胆龙威》)不再是布鲁斯·威利斯,谁能够想象?除了年龄也已经不小的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休·杰克曼的金刚狼,还可以用相当程度上的明星魅力支撑着一部影片,如今其他诸位新型动作大片的主演,差不多都成了特效和大场面的配角。

《阿凡达》男星萨姆·沃辛顿的遭遇尤其典型,一时间他先后出演《阿凡达》《终结者4》《诸神之战1&2》,俨然上位成了新一代的带头大哥,但坚持硬派动作片的职业规划,却让他随后的演艺之路就又窄又难。跟沃辛顿情况近似的如查宁·塔图姆,很聪明地兼顾起了喜剧(《龙虎少年队》《魔力麦克》)、正剧(《狐狸猎手》《副作用》),路才越走越宽。而在这层背景下,老明星们就乐得填补空白了。

从表面说,这是因为枪战警匪类动作片虽然格局上走向式微,但毕竟还是需求大产量高的B级类型,老硬汉史泰龙们勤奋了一辈子,至今仍然出产频繁,而连姆·尼森开创的新形势,更鼓励了不少演技派敢于玩票尝鲜。而在深层上看,这是两代电影观众不同的消费心理的体现。八九十年代是动作片的全盛期,更是电影这一造物的全盛期,影片和影人,在那个前网络时代,真不愧是地球居民最普及最光鲜的共享财富。而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观众,今天已到中年老年,他们不那么热衷于游戏和漫画,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养成了针对传统类型电影、乃至于电影明星的消费习惯,“老年动作片”的兴旺,正是这种消费惯性的体现:无论是阿诺为首的老派打星,还是尼森领衔的跨界一族,他们都演惯了戏,而老观众们更看惯了看他们的戏。吸引这一辈人进影院的,是影片的类型和影片的演员;而年轻一代,关注的则是题材和社交话题性——比如苏联特工黑寡妇和天界神仙托尔并肩作战的《复仇者联盟》,其实杂糅着科幻、动作、神魔等几种类型——银幕偶像对他们的号召力并不显著(当然这也帮助詹姆斯·弗朗科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这一批新星,能相对自由地游走在各种主流或偏门电影里,演遍好人坏人怪人笨人)。

不难想象,近年的高龄动作电影热,在短期内不会退潮,甚至还会迎来更多演够了文艺片、但又没多少机会加入时髦的超级英雄电影的老戏骨们。不过长远看,这一缕硬派动作电影的夕阳红,终归会慢慢褪去,未来走红的,恐怕就该轮到蜘蛛侠蝙蝠侠们的老年传奇了——你看,好莱坞已经在行动了,2016年暑期档的新一集《超人》,讲的就是年长疲惫的布鲁斯·韦恩(蝙蝠侠/本·阿弗莱克),遇到了年轻的克拉克·肯特(超人/亨利·卡维尔)。

原载于《时尚先生》

作者简介:

徐元,媒体工作者,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副主编

版权声明:

一切转载,务必事先通过授权:1030245625@qq

请同时关注知名电影微信公共号:人间电影指南(rjdy2014)

,